本品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 Pers. 的干燥块茎。
春季或初夏出苗后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干燥。
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0.5~3cm,直径0.5~2.5cm。
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和不明显的细皱纹,顶端钝圆,可见茎痕,四周有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
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
无臭,味苦。
置通风干燥处。
取本品粗粉4g,加 1%碳酸钠溶液25ml,置近沸的水浴中浸渍5 分钟,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6,加氯仿15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2ml ,加硫酸1ml ,振摇,硫酸层即显棕红色,放置后显棕黑色。
取本品粉末约4g,加氯仿-甲醇-浓氨试液混合液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原阿片碱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含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二乙胺为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肝经。
苦、微辛,温。
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用于中风偏瘫,跌扑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6~12g,研末分3次服。
伏地延胡索、无柄紫堇。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块茎或全草。
春至初夏采块茎,去泥,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于丘陵、山坡潮湿草丛及水沟边。
分布湖南、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
块茎近球形,直径达6毫米,表面黑色,着生少数须根。
茎细弱,丛生,长17~30厘米,不分枝。
基生叶具长柄,叶片三角形,长约6厘米,2回3出,全裂,束回裂片具短柄,通常狭倒卵形;茎生叶2~3片,生茎下部以上或上部,形似基生叶,但较小,具稍长柄或无柄。
总状花序顶生,长1.7~4厘米;苞片卵形或阔披针形,全缘;花淡紫红色,筒状唇形,上面花瓣长1.4~1.7厘米,瓣片近圆形,先端微凹,距圆筒形,长6~8毫米,直或向上微弯;雄蕊6,成两体。
蒴果线形,2瓣裂。
种子细小。
花期4月。
果期5~6月。
块茎含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空褐鳞碱、藤荷包牡丹定碱等多种生物碱。
延胡索乙素的药理参见"延胡索’条。
空褐鳞碱能对动物产生所谓"强直性昏厥"样现象,动物表现木僵、嗜睡;肌肉僵硬,如随意改变其位置,即可保持于此种姿势上,此可能是作用于基底神经节的结果,苯丙胺可拮抗之。
空褐鳞碱可扩张血管,消除血管收缩性反射,对肾上腺素、乙酰甲胆碱有对抗作甩;它还抑制离体小肠的运动、兴奋豚鼠及兔子宫,对血凝无影响。
早年曾报告可用于震颤性麻痹、舞蹈症、脑部疾患,以及内耳眩晕症、前庭性眼球震颤;它还与海罂粟碱等相似,有抗肾上腺素作用。
降压镇痉,行气止痛,活血去瘀。
治高血压,偏瘫,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行血,活血,止血,止痛,镇痉。
"
②江西《中草药学》:"降压止痛,行气活血。
治各型高血压、偏瘫症,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
内服:煎汤,1.5~5钱;或研末。
①治高血压、脑瘤或脑栓塞所致偏瘫:鲜夏天无捣烂。
每次大粒四至五粒,小粒八至九粒,每天一至三次,米酒或开水送服,连服三至十二个月。
②治各型高血压:㈠夏天无研末冲服,每次二至四克。
㈡夏天无、钩藤、桑白皮、夏枯草。
煎服。
③治风湿性关节炎:夏天无粉每次服三钱,日二次。
④治腰肌劳损:夏天无全草五钱。
煎服。
本品具有降压、镇静,舒筋、活络、止痛等作用。
临床试治高血压12例,服药7天至12个月后,近期治愈,显着好转9例;偏瘫9例,经治3~12个月后,治愈4例,显着好转5例。
对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及扭伤、小儿麻痹症等,有止痛、消肿,缓解关节僵硬,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加速骨拆愈合等效果。
此外,配合天葵治疗乳腺炎33例,经1~4天全部治愈。
制剂及用法:㈠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
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
㈡冲剂:每日2次,每次1克。
㈢片剂:每片含量相当于生药0.3克。
每天3次,每次3~5片。
根据不同的病情,疗程可自数天至数月,最长者达1年。
治程中除少数患者有恶心、胃部不适外,未见其他副作用。
一粒金丹、洞里神仙、野延胡、飞来牡丹、伏地延胡索、落水珠。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decumbensPers.[C.ambilis Migo;Pistolochia decumbensHolub]
采收和储藏:4月上旬至5月初待茎叶变黄时,先晴天挖掘块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300m丘陵、低坡阴湿的林下沟边及旷野田塍边。
资源分布:分市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伏生紫堇 多年生草本,无毛,高16-30cm。
块茎近球形,直径3-9mm,黑褐色,当年生块茎叠生于老块茎之上,老块茎随即变空。
不定根发自块茎表面。
茎细弱,2-3枝丛生,不分技。
基生叶常1枚;具长柄;叶片轮廓三角形,长约6cm,二回三出全裂,未回裂片无柄,狭倒卵形,全缘,叶下面有白粉;茎生叶3-4枚,互生或对生,生于茎中、上部,似基生叶而小,柄短。
总状花序顶生,长1.5-4cm,疏列数花;苞片卵形或狭倒卵形,长5-7mm,全缘;下部花使长达12mm;花冠淡紫红色,外轮上瓣长14-18mm,瓣片近圆形,先端微凹,边缘波状,距圆筒形,长6-8mm;柱头具4乳突。
蒴果细长椭圆形,略呈念珠状。
种子细小,2列。
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忌干旱。
幼苗出土后,气温降至一5℃,不致受冻;2月中旬平均气温9-12℃时,生长迅速;3月中旬至4月上旬平均气温达12-15℃时,地下块茎生长迅速;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达17℃以上时,开始倒苗。
从播种到倒苗,整个生育期为21Od。
以阳光充足,土层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块茎繁殖,收获后选色泽鲜艳、无病虫斑且完整的中等块茎,用细沙混合堆放于室内。
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条播,按行距15-20cm开沟,块茎按株距9cm栽种,芽头朝上,覆草木灰,再铺一层腐熟的畜粪,盖稻草。
田间管理 翌年春季出苗后,及时人工拔除杂草,不宜中耕,以免损伤块茎。
追肥于11月下旬施腐熟人粪尿及厩肥,防冻保苗。
12月上旬施腐熟人粪尿;3月上旬块茎膨大时,施人粪尿及过磷酸钙。
遇干旱季节需浇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霜霉病,可喷65%代森锌300-500倍液;菌核病可用50%氯硝胺粉剂喷粉。
性状鉴别 块茎类球形、长圆形或呈不规则块状,长0.5-3cm,直径0.5-2.5cm。
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和不明显的细皱纹,上端钝圆,可见茎痕,四周有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
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
气无,味苦。
以个大、质坚、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皮层为3至数列淡黄色、扁平的细胞,常具纹孔。
维管束外韧型,4-7束,呈放射状排列。
韧皮部宽广。
木质部导管细小。
中央有髓。
薄壁细胞中淀粉粒已糊化。
块茎含夏无碱,紫堇米定碱,比枯枯灵碱,掌叶防已碱,α-别隐品碱,小檗碱,药根碱, a-四氢掌叶防已碱,空褐鳞碱,原阿片碱,山缘草定碱,夏无新碱,表-a-夏无新碱,羟白毛莫碱,紫堇碱及夏无碱丙素等生物碱。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夏天无生物碱可使麻醉犬脑与下肢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减低,血压轻度下降,提示其有扩张脑血管和下肢血管的作用。
并可对抗去甲基肾上腺素引起的脑血管与下肢血管的紧张状态。
该药不能解除5-羟色胺所产生的脑血管紧张状态。
其扩张脑血管作用不被阿托品阴断。
夏天无总碱体外实验和体内给药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明显抑制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粘附。
静脉注射0.3mg/kg 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1.3%。
提示上述作用可能是该药治疗脑血管栓塞等疾病有效的机理之一。
夏天无生物碱溶液具有延长小白鼠血凝时间;增加犬冠状动脉血流量和降压作用。
此外还证明对大白鼠离体肠及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对犬心脏迷走神经节及颈交感神经节的兴奋传递无阻断作用。
采用豚鼠离体乳头状肌和心房肌标本,观察了夏天无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能明显延长功能性不应期,抑制肾上腺诱发的自律性;但不降低兴奋性,对收缩性也无明显影响。
提示夏天无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夏天无注射液具有降低麻醉犬后肢血管阻力的作用,注射夏天无注射液100μg/kg后,血压由124.4±5.2mmHg降至111.6±4.8mmHg;后肢血管阻力指数由给药前的152.4±11.8降至122.8±11.5。
股动脉注射夏天无注射液10μg/kg,血压未见改变,但后肢血管阻力指数降低56.8±4.8。
这就证明具有降低麻醉狗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
实验还表明夏天无对麻醉犬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不是通过兴奋肾上腺素能B-受体,亦非通过阻滞肾上腺素能a受体,与组胺受体亦无关,而与胆碱能受体的兴奋有关。
2.对离体平滑肌的影响:1%夏大无注射液0.3ml加入15ml平滑肌溶液中肠管节律性收缩增强,张力增强,甚至是痉挛性收缩,提示对大白鼠离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取本品粉末2g,加10%醋酸20ml,振摇片刻,滤过。
取滤液2ml,滴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立即产生桔红色沉淀。
肝;肾经
苦;辛;凉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降血压。
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肌劳损;跌扑损伤;高血压
内服:煎汤,4.5-15g;或研末,1-3g;亦可制成丸剂。
①治高血压、脑瘤或脑栓塞所致偏瘫:鲜夏天无捣烂。
每次大粒四至五粒,小粒八至九粒,每天一至三次,米酒或开水送服,连服三至十二个月。
②治各型高血压: 一、夏天无研末冲服,每次二至四克。
二、夏天无、钩藤、桑白皮、夏枯草。
煎服。
③治风湿性关节炎:夏天无粉每次服三钱,日二次。
④治腰肌劳损:夏天无全草五钱。
煎服。
本品具有降压、镇静,舒筋、活络、止痛等作用。
临床试治高血压12例,服药7天至12个月后,近期治愈3例,显着好转9例;偏瘫9例,经治3-12个月后,治愈4例,显着好转5例。
对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骨折及扭伤、小儿麻痹症等,有止痛,消肿,缓解关节僵硬,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加速骨折愈合等效果。
此外,配合天葵治疗乳腺炎33例,经1-4天全部治愈。
制剂及用法:1.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g。
每次2ml,肌肉注射。
2.冲剂:每日2次,每次1g。
3.片剂:每片含量相当于生药0.3g。
每天3次,每次3-5片。
根据不同的病情,疗程可自数天至数月,最长者达1年。
治程中除少数患者有恶心、胃部不适外,未见其他副作用。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行血,活血,止血,止痛,镇痉。
2. 江西《中草药学》:降压止痛,行气活血。
治各型高血压、偏瘫症,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