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白眼,梭鱼。
《开宝本草》
为鲻科动物鲻鱼的肉。
分布很广,我国从辽宁至广东沿海均有。
体粗壮,呈圆筒形,前部平扁,入后渐侧扁。
体长约40厘米。
头短,平扁,背部宽阔,两侧略凸,向腹面倾斜。
吻宽而短。
眼大,外被一层厚的脂膜。
眼间隔宽阔平坦。
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三角形。
口小,下位,略呈人字形。
口唇发达,下颌前端有一凸起,可嵌入上颌相对的凹陷中。
上下颌边缘具绒毛状细齿。
鳃孔大,鳃耙细密如篦状。
鳞大,圆形,除吻部外,全体皆被鳞:第一背鳍基部两侧及胸鳍的腋部有尖瓣状大鳞,腹鳍间有1三角形瓣状大鳞,侧线不明显,体侧纵列鳞42~43。
背鳍Ⅳ,Ⅰ8,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距离的正中;第二背鳍上缘微凹。
臀鳍Ⅲ8,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2背鳍的稍前方或与之相对。
胸鳍短宽,16~17,位高。
腹鳍15。
尾鳍大,叉形,后缘缺刻较深。
头及体背青黑色,腹部白色。
体侧上半部有7条黑色纵条纹,各条纹间有银白色斑点。
各鳍浅灰色。
栖息于浅海或河口咸淡水交界处;有时亦上溯至淡水的江河中。
以泥土中有机质为食。
产卵期3~4月,卵产于近海之河口。
《本草撮要》:"入足阳明经。
"
①《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
"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
①《开宝本草》:"主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
"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助脾气,令人能食,益筋骨,益气力,温中下气。
"
子鱼、白眼、梭鱼、乌鲻、黑耳鲻、乌仔鱼、犬鱼、知鱼、脂鱼、乌头鱼
出自《开宝本草 》。
1.《开宝本草》:鳃鱼食泥,与百药无忌。
似鲤,身圆、头扁、骨软。
生江海浅水中。
2.《纲目》:鳃鱼,生东海。
状如青鱼,长者尺余,其子满腹,有黄脂味美,獭喜食之。
药材基源:为鲻科动物鲻鱼及近缘多种动物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gil cephal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
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生态环境:为近海中上层鱼类。
喜栖息于浅海或河口咸淡水交界处,有时亦上溯至淡水江河中食性广,以浮游物物、底栖生物及泥土中硅藻等有机质为食。
生殖季节为3-4月间,怀卵量为320万-480万颗,产外部设备 于近河口浅海。
卵浮性,径0.7-1mm,有油球1个。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因生长迅速,现已为港养良好养殖种类。
鲻鱼,体粗壮,呈圆筒形,后部侧扁。
一般体长40-50cm。
头短平扁,背部宽阔,两侧略凸,向腹面倾余。
吻宽短。
眼大,脂眼睑发达,妆间隔宽阔平坦。
口小,下位,略呈人字形,下颌前端有一凸起,闭合时可嵌入上颌相对的凹陷中上下颌边缘具绒毛状齿。
鳃孔大,鳃耙+,细密。
圆鳞大,除吻部外皆被鳞。
侧线不明显,体侧纵列鳞36-43,横列鳞14-15,背鳍两个,分离,第1背鳍IV,起点位于体背中部。
第2背鳍I-8,上缘微凹。
臀鳍III-8,与第2背鳍同形。
胸鳍16-17,位高。
腹鳍I-5,鳍间有一三角形瓣状大鳞。
尾鳍大,叉形,后缘缺刻较深。
头及体背青黑色,体侧上半部有7条黑色纵条纹,各条纹间有银白色斑点。
腹部白色,各鳍灰色。
全鱼含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及钙、磷、铁。
肌肉含糖原,清蛋白,肌酸,肌酸酐,组胺,组氨酸脱羧酶,肌动球蛋白,卵磷脂,维生素B6,色氨酸,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鲜肝含维生素B12,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酶。
胆汁的主要成分为牛磺鹅去氧胆酸。
卵脂含少量1-烯基二脂酰甘油,烷基二脂酰甘油,卵油萌芽酯含多不饱和醇,酸有C、C、CC、C酸等。
脑垂体含类催乳激素物质促黑素细胞因子脂类饱和脂肪酸以C、C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C、C、C、C、C为主,花生四烯酸含量高。
肾含皮质醇,可的松。
皮及鳞含脯氨酸,羟基脯氨酸,胡萝卜素类:玉米黄质,叶黄素,胡萝卜二醇,β-胡萝卜素,硅藻黄质,梳黄质,隐黄质,异隐黄质等。
脾;胃;肺经
味甘;性平
疾病初愈者慎服。
益气健脾;开胃消食;散瘀止痛。
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百日咳;产后瘀血;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60-120g。
1.《开宝本草》:主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
2. 婉可成《食物本草》:助脾气,令人能食,益筋骨,益气力,温中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