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逢原》
为鲱科动物鲥鱼的鳞片。
动物形态详"鲥鱼"条。
治疔疮,汤火伤,腿疮,下疳。
外用:敷贴、香油熬涂或焙干研末调敷。
①治疔:鲥鱼鳞,贴疔疮上,则咬紧。
然后将鱼鳞边略略揭起,用力急揭去,疔根便带出。
但揭疔根时极痛无比,须先与酒饭吃饱,非醉饱即晕倒也。
②治水疔,鲥鱼腮下近腹处有划水二瓣,瓣间有长鳞二瓣最佳,但难得。
今人以背上大鳞代之,贴上即消。
③治汤火伤:鲥鱼鳞用香油熬,涂之。
④治腿疮疼痛:鲥鱼鳞贴之。
⑤治下疳:鲥鱼鳞焙干煅研白色,敷之。
⑥治血痣挑破血不止:鲥鱼鳞贴之。
出自《本经逢原》。
1.《医林纂要》:鲥鱼鳞贴治疗毒,是疔则粘,非疗则脱。
2.《纲目拾遗》:张佳时云,鲥鱼须乘活时拨划水边二鳞尖长者佳,若死鱼鳞,便减药力。
3.《养生经验合集》:鲥鱼靥,用手剖下,不可见水,阴干收贮,此拔疗第一妙药也。
用时以银针拨开疔头,将一片贴上,以清凉膏盖之,俟一宿揭开,其疗连根拔出,后用生肌散收功。
予治两妇大脚趾患疮二、三年不收功,将靥一片以银花
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鲥鱼的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ura reevesii
采收和储藏:捕后,取鳞片鲜用或焙干。
生态环境:为回游性中上层鱼类。
每年4-5月由海进入江河,6-7月份水温在28℃左右,即在干流或湖泊中繁殖产卵,卵浮性,具油球,卵径0.75mm,怀卵量150万-250万粒。
受精卵在26℃水温h开始孵化。
幼鱼在江湖中肥育,以浮游动物及硅藻为食,秋季返回海中生活。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及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均有分布。
鲥鱼,体长椭圆形,侧扁,一般长32-65cm。
头侧扁,前端钝尖,头背光滑,无线纹。
吻中等长,圆钝。
眼小,有脂眼睑几遮盖眼的1/2。
鼻孔明显。
口中大,前颌骨中间有明显缺刻,上颌骨末端伸达眼中间后方。
两颌无牙。
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
鳃耙细密110+172。
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
纵列鳞44-47,横列鳞16-17。
无侧线。
腹面有大形锐利的棱鳞+。
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长形的腋鳞。
背鳞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
臀鳍18-20。
胸鳍较短。
腹鳍小。
尾鳍深叉形。
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
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淡黄色。
心;肝经
敛疮;拔疔。
主疔疮;烫火伤;腿疮;下疳
外用:适量,敷贴;香油熬涂或研末调敷。
①治疗:鲥鱼鳞,贴疗疮上,则咬紧。
然后将鱼鳞边略略揭起,用力急揭去,疗根便带出。
但揭疗根时极痛无比,须先与酒饭吃饱,非醉饱即晕倒也。
②治水疗,鲥鱼腮下近腹处有划水二瓣,瓣间有长鳞二瓣最佳,但难得。
今人以背上大鳞代之,贴上即消。
③治汤火伤:鲥鱼鳞用香油熬,涂之。
④治腿疮疼痛:鲥鱼鳞贴之。
⑤治下疳:鲥鱼鳞焙干煅研白色,敷之。
⑥治血痣挑破血不止:鲥鱼鳞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