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苹

拼音注音
Pínɡ
别名

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

来源

苹科苹属植物Marsilea quadrifolia L.,以全草入药。
春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安神,截疟。
用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肝炎,神经衰弱,急性结膜炎;外用治乳腺炎,疟疾,疔疮疖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苹

拼音注音
Pínɡ
别名

宾草,大萍,芣菜,四叶菜,田字草、破铜钱,四眼菜,四叶草,夜合草,水对菜,夜关门,水草头、水金花头、野连菜、十字草、夜里串、夜爬山,水羚羊、四瓣莲船,水浮钱、四蝶草、四面金钱草。

出处

《吴普本草》

来源

为苹科植物全草
春、夏、秋均可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静止浅水里。
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
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匍匐泥中,细长而柔软,不实叶具长柄,长7~20厘米,叶柄顶端有小叶4片,十字形,对生,薄纸质;小叶倒三角形,长与宽1~3厘米,先端浑圆,全缘,叶脉叉状,下面淡褐色,有腺状鳞片。
孢子果斜卵形或圆形,长2~4毫米,被毛,于叶柄基部侧出,通常2、3个丛集,柄长1厘米以下,基部多少毗连;果内有孢子囊群约15个,每个孢子囊群具有少数大孢子囊,其周围有数个小孢子囊。
孢子期:夏秋。

性味

甘,寒。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

②《食物本草汇纂》:"味辛酸,寒,无毒。
"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解毒,止血。
治风热目赤,肾炎,肝炎,疟疾,消渴,吐血,衄血,热淋,尿血,痈疮,瘰疬。

①《本草拾遗》:"捣绞取汁饮,主蛇咬毒入腹,亦可敷热疮。
"

②《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行水。
"

③《分类草药性》:"治妇女红崩白带,月经不调,退火消肿。
"

④《天宝本草》:"清心解热,去火毒。
治螬疳,敷疮,拨云散雾。
"

⑤《陆川本草》:"凉血,止血。
治吐血,衄血,血热。
"

⑥《南宁市药物志》:"治热淋。
"

⑦《四川中药志》:"治火眼红肿,牙龈疼痛,热淋尿血,除瘰疬、痔疮和痈肿。
"

⑧《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退癀定痛,行气逐瘀。
治水肿脚气,热疖疮毒,跌打扭伤,虫螫咬伤及痈疔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风火赤眼,肾炎、水气脚肿、肝炎:田字草三钱至一两。
煎服。

②治疟疾:鲜田字草三至五两。
发作前三小时水煎服;或用鲜全草揉细,发作前数小时塞鼻。

③治消渴:苹,栝楼等分。
以人乳为丸。

④治吐血:鲜田字草二两,鸭肝一只。
共捣烂,开水烫热顿服。

⑤治热疮,肿毒:鲜苹叶一握。
洗净并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

⑥治妇女阴道红肿:四叶草五两。
煎水兑白糖服。

⑦治疔疮:鲜田字草捣烂外敷,每日换一次。

⑧治毒蛇咬伤:㈠鲜田字草全草适量,加雄黄末三钱,捣敷伤口周围。
㈡田字草二至三两,捣绞汁。
冷开水送服,渣敷伤处。

⑨治外伤腰痛:先将鲜苹全草六钱至一两,和醋同炒,然后酌加水煎,温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苹

拼音注音
Pínɡ
别名

薲草、大萍、四叶菜、田字草、破铜钱、四眼草、四叶草、田子草、夜合草、水对草、四瓣草、夜关门、水羚羊、四瓣连船、水浮钱、四蝶草、山田芝、四面金钱草、水草头、水金花头、野连菜、十字草、夜里串、水对菜、青萍、水灵台、月字草、田荠、田浆味酸酸、水吐丝、四叶苹

出处

苹,首见于《山海经》。

1.《纲目》将之列入水草类,云:“苹乃四叶菜也,叶浮水面,根连水底,其茎细于莼、荇,其叶大如指顶,面青背紫,有细纹,颇似马蹄决明之叶,四叶合成,中折十字,夏秋开小白花。
”2.《植物名实图考》云:“苹,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
”以上所述及附图,其原植物与本品一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苹科植物苹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silea quadrifolia L.[M.brownii A.Br.]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塘或沟边、水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5-20cm。
根茎细长,横生,分叉,顶部有淡褐色毛,茎节远离,向上生长1至数叶。
叶柄长5-20cm;小叶4片,草质,无毛,倒三角形,浮于水面;叶脉扇形,网状,网眼狭长。
叶柄基部生有1或分叉短柄,先端生有孢子果,果长圆肾形,幼时被密毛,后变无毛;孢子囊多数,大、小同生于一个孢子果内壁的囊托上,大孢子囊有一个大孢子,小孢子囊内有多数小孢子。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多分枝。
叶柄纤细,长3-18cm,光滑,棕绿色;小叶4片,卷缩,展开后呈田字形,小叶片倒三角形,长约1.6cm,宽约1.7cm,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类面形或不规则形。
栅栏细胞1列,排列不紧密;海绵组织为多列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形成大型气室。
外韧型维管束较小,平行排列。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排列整齐。
皮层外侧有大型气室散在。
木质部排列成环,由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和内皮层,外侧内皮层凯氏点明显。
皮层及髓部均由薄壁细胞组成。

化学成分

全草含长链脂肪族化合物及含量较高的蛋白质成分,还含22-何帕烯[22-hopene],17-何帕烯[17- hopene],9-羊齿烯[9-fernene],香豆精,对香豆酸,香草酸,3,5-二羟基苯甲,对羟基苯甲酸.

药理作用

煎剂、酊剂对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埃柯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归经

肺、肝、肾经。

性味

甘、性寒。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血,除烦安神。

主水肿;热淋;小便不利;黄疸;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白带;月经量多;心烦不眠;消渴;感冒;小儿夏季热;痛肿疮毒;瘰疬;乳腺炎;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

《纲目》:“苹本作薲。
《左传》:苹蘩蕴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则薲有宾之之义,故字从宾。
其草四叶相合,中折十字,故俗呼为四叶菜、田字草、破铜钱,皆象形也。
诸家本草皆以苹注水萍,盖由苹、萍二字,音相近也。
”又曰:“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苹。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121401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