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科鹅首马先蒿Pedicularis anas Maxim. var. tibetica Bonati,以花入药。
西藏。
甘、涩,温。
利尿平喘,益阴止痛。
主治水肿,尿少,气喘,营养不良,骨髓炎引起的针刺样疼痛。
0.5~1钱。
《西藏常用中草药》
为玄参科植物鹅首马先蒿的花。
7~8月采花。
晒干。
生于山坡草地。
分布西藏、四川等地。
多年生小草本,高6~10厘米。
根圆锥状,表面粗糙。
根茎短。
茎自根茎上发出多条,紫红色,具节,被细绒毛。
基生叶具柄,披针形,边缘有钝锯齿;茎生叶对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渐狭,边缘有钝齿,叶片深绿色,两面均被细毛。
花通常单生茎顶;花冠紫色,下唇具脉,喙长,红色,下部膨大,弯曲形如鹅首。
蒴果三角状披针形。
种子长圆形。
甘涩,温。
利尿平喘,益阴,止痛。
治水肿,尿少,气喘,营养不良,骨髓炎引起的针刺样疼痛。
内服:煎汤,0.5~1钱。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藏鸭首马先蒿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diculris anas Maxim. Var. tibetica Bonati
采收和储藏:7-8月采花,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藏。
多年生草本,高6-30cm。
根圆锥状,常有分枝,表面粗糙,根茎短。
茎自根茎上发出单条或多条,紫红色,有沟4条,具节,节间长者可达7cm,一般不分枝,基生叶具柄,无毛,茎生叶4枚轮生;具柄或无;叶片长圆状卵形至线状披针形,羽状全裂,裂片7-11对,先端钝,基部渐狭,边缘具钝齿,叶片深绿色,两面均被细毛。
花序穗状生茎顶;苞片下部叶状;花冠紫色,下唇较小,具脉,喙长,红色,下部膨大,弯曲如鹅首;花丝无毛。
蒴果三角形,披针形,锐尖头,包于宿萼。
种子长圆形,种皮灰白色。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味甘;涩;性温
利水消肿;用不着喘;益阴。
主水肿;尿少;气喘;营养不良
内服:煎汤,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