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K. Koch 的干燥茎髓。
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本品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m。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
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
无臭,无味。
置干燥处。
除去杂质,切厚片。
本品横切面:全部为薄壁细胞,椭圆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外侧的细胞较小,纹孔明显,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64μm 。
归肺、胃经。
甘、淡,微寒。
孕妇慎用。
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3~5g。
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
用于乳汁稀少,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寇脱,离南、活菟、倚商,葱草,白通草,通花,花草,大通草,通大海、泡通,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
《本草拾遗》
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
秋季采收,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
放置干燥处。
将茎髓加工制成的方形薄片,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
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通脱木
灌木,高可达6米。
茎木质而不坚,中有白色的髓,幼时呈片状,老则渐次充实,幼枝密被星状毛,或稍具脱落性灰黄色绒毛。
叶大、通常聚生于茎的上部.掌状分裂,长可达1米,基部心脏形,叶片5~7裂,裂片达于中部或仅为边裂,头锐尖,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白色星状绒毛;叶柄粗壮,长30~50厘米;托叶2,大形,膜质,披针状凿形,基部鞘状抱茎。
花小,有柄,多数球状伞形花序排列成大圆锥花丛;苞片披针形;萼不明显;花瓣4,白色,卵形,头锐尖;雄蕊4;花盘微凸;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柱头头状。
核果状浆果近球形而扁,外果皮肉质,硬而脆。
花期8月。
果期9月。
本植物的根、花蕾、花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
洁白色,有浅纵沟纹。
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剖之见有层层隔膜,无臭无味。
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
产贵州、云南、台湾、广西、四川等地。
方通草:呈方形的薄片,微透明、平滑、洁白、似纸质而轻软。
丝通草:为不整齐之细长条片。
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83%。
尚含糖醛酸28.04%,其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
另含溶于入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产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
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
入肺、胃经。
①《纲目》:"入太阴肺、阳明胃经。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小肠三经。
"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太阳,手少阴、太阳。
"
甘淡,凉。
①《本草拾遗》:"无毒。
"
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
③《本草蒙筌》:"味甘淡,气平。
"
④《纲目》:"甘淡,寒,无毒。
"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虚脱人禁用,孕妇人勿服。
"
②《本草汇言》:"阴阳两虚者禁用。
"
③《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
泻肺,利小便,下乳汁。
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①《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
②《本草图经》:"利小便,兼解诸药毒。
"
③《医学启源》:"除水肿癃闭,治五淋。
《主治秘诀》云,泻肺。
"
④《本草缶要》:"治目昏耳聋,鼻塞失音。
"
⑤《长沙药解》:"通经闭,疗黄疸,消痈疽,利鼻痈,除心烦。
"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绵裹塞鼻。
①治热气淋涩,小便亦如红花汁者:通草三两,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石苇二两。
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
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
②治一身黄肿透明。
亦治肾肿:通草、木猪苓各等分。
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
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
③治伤寒后呕哕:通草三两,生芦根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
④治鼻痈,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细辛、附子各等分。
上为末,蜜和。
绵裹少许,纳鼻中。
⑤催乳:通脱木、小人参,炖猪脚食。
①李杲:"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电,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
②《纲目》:"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
③《本草正义》:"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
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
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苦,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
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
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闭,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
药材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旌节花等的茎髓,亦作通草使用,参见"小通草"条。
寇脱、离南、活莌、倚商、通脱木、葱草、白通草、通花、花草、大通草、通大海、泡通、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通脱木,生山侧。
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尔雅》云离南、活脱也。
一本云药草,生江南,主虫病,今俗亦名通草。
2.《本草图经》: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今园圃间亦有种两者。
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脱稀有使用者。
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panax papyriferus K. Koch[Aralia papyrifera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季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割取地上茎,切段,捅出贿心,理直,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数10-2800m的向阳肥厚的土壤中,或栽培于庭园中。
或栽培于庭圆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5m。
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
茎贿大,白色,纸质;树皮深棕色,略有皱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叶痕和大型皮孔。
叶大,互生,聚生于茎顶;叶柄粗壮,圆筒形,长30-50cm;托叶膜质,锥形,基部与叶柄合生,有星状厚绒毛;叶片纸质或薄革质,掌状5-11裂,裂片通常为叶片全长的1/3-1/2,稀至2/3,倒卵状长圆形卵状长圆形,每一裂片常又有2-3个小裂片,全缘或有粗齿,上面深绿以,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
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或近顶生大型复圆锥花序,长达50cm以上;萼密被星状绒色,全缘或近全缘;花瓣4,稀4,三角状卵形,长2mm,外面密被星状厚绒毛;雄蕊5,与花瓣同数;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先端反曲。
果球形,趱戏约4mm,熟时紫黑色。
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1-2月。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而又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不甚耐寒,越冬温度在5℃以上。
适于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播种、扦插或早春根插,早春用种子育苗。
通脱木的地下茎萌发力很强,冬季挖伤部分地下茎,刺激第2年生出新苗,到第3年早春萌芽前移栽这些新苗,按行株距各1.3m定植。
性状鉴别 茎贿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1-2.5c,。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
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内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
无臭,无味。
以条粗壮、色洁白、有弹性、空心有隔膜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髓横切面:全部为薄壁细胞,椭圆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壁薄,偶见壁孔,外侧的细胞较小,壁薄,偶邮壁孔,外侧的细胞较小,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5-64μm。
木髓中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及糖醛酸28.04%,其多糖的氢氧化钠提取物经水解得到α-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与木糖(xylose),而用草酸铵提取的提取物水解后则得到半乳糖醛酸[1];还含天冬氨酸、苏氨酸、侣氨酸、苯丙氨酸等13种氨基酸以及钙、钡、镁、铁等18种微量元素[2];木部含木质素[3]。
叶含通脱木皂甙L-Ⅱa、L-Ⅱb、L-Ⅱc、L-Ⅱd,及原通脱木皂甙元A1、A2(propapyriogenin A1、A2)和槲皮甙(quercitrin)[5,6]。
用代谢笼法,给大鼠灌胃,给予药剂量均为4g-kg,观察7个品种通草对尿量及尿氮、尿钠、尿钾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脱木、盘叶柏那参、青荚叶、棣棠花有明显的利尿效果,其中通脱木作用最强,罗伞、云南乡球、喜马山旌节花利尿作用不明显。
通脱木等4种通草能明显增加大鼠尿中钾离子的排出,而对尿钠、尿氯无明显影响,故认为通草利尿与排钾有关[1]。
通草:拣去杂质,切片。
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
归肺;胃经
味甘;淡;性微寒
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1.《本草经疏》:虚脱入禁用,孕妇人勿服。
2.《本草汇言》:阴阳两虚者禁用。
3.《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清势利水;通乳。
主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内服:煎汤,2-5g。
①治热气淋涩,小便赤如红花汁者:通草三两,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石苇二两。
上调,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
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
②治一身黄肿透明。
亦治肾肿: 通草、木猪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
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
③治伤寒后呕哕: 通草三两,生芦根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
④治鼻痈,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 木通、细辛、附子各等分。
上为末,蜜和。
绵裹少许,纳鼻中。
⑤催乳: 通脱木、小人参,炖猪脚食。
1. 李杲: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也,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2.《纲目》: 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开也。
3.《本草正义》: 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
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
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苫,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
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
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切,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