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蜡

《中国药典》:蜂蜡

拼音注音
Fēnɡ Là
英文名
CERA FLAVA
来源

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蜡
将蜂巢置水中加热,滤过,冷凝取蜡或再精制而成。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呈黄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
体较轻,蜡质,断面砂粒状,用手搓捏能软化。
有蜂蜜样香气,味微甘。

贮藏

置阴凉处,防热。

炮制

用时熔化,澄清,除去杂质。

性味

甘,微温。

功能主治

收涩,敛疮,生肌,止痛。
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熔化敷患处;常作成药赋型剂及油膏基质。

摘录
《中国药典》

《中华本草》:蜂蜡

拼音注音
Fēnɡ Là
别名

蜜蜡、蜡、蜜跖、黄蜡、白蜡、黄占

英文名
honey-wax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1.《别录》:白蜡,生武都山谷。
生于密房木石间。

2.《本草经集注》:此蜜蜡尔,生于蜜中,故谓蜜蜡。
蜂皆先以此为蜜ZHU、煎蜜亦得之,初时极香软,人更煮炼,或加少醋酒便黄赤、以作烛色为好。
今药家皆应用白蜡,但取削之、于夏月日暴百日许,自然白;卒用之,亦可烊纳水中十余过、亦白。

3.《本草图经》:蜡,蜜脾底也,欲啖,当合大枣咀嚼即易烂也。

4.《纲目》:蜡乃蜜脾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人工精制而成的块状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将取去蜂蜜后的蜂巢,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泡沫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
黄蜡丙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蜂蜡。

生境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原形态

1.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
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
头略呈三角形。
胸部3节。
翅2对,膜质透明。
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
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
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
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
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2.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性状

1.黄蜡又名:黄占。
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大 小不一,全体呈黄色或黄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
表面光滑,触之有油腻感。
体轻,能浮于 水面,冷时质软脆,碎断面颗粒性,用手搓捏,能软化。
有蜂蜜样香气,味淡,嚼之细腻而 粘。
不溶于水,可溶于醚及氯仿中。
以色黄、纯净、质较软而有油腻感、显蜂蜜样香气者为 佳。

2.白蜡又名:蜂白蜡。
为白色块状。
质较纯。
气味较微弱,其它均与黄蜡同。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生产。

化学成分

1.蜂蜡主要成分可分为4大类,即酯类、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
此外还 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
在酯类中有软脂酸蜂花酯,蜡酸蜂花 酯,落花生油酸蜂花酯 ;在游离酸类中有蜡酸,甘四酸,褐煤酸,蜂花酸,叶虱酸,落花生油酸,新蜡酸即廿五酸;在游离醇类中有正廿八醇,蜂花醇; 在烃类中有廿五烷,廿七烷,廿九烷,卅一烷及不饱和的蜂花烯。
以上所举,是一概略,例如所含脂酸可能包括 从C24至C34的偶数碳的正脂酸,醇类可能包括从C24至C34的偶数碳的伯醇。
黄、白两种蜂蜡的成分,基本相同。

2.蜂蜡据称尚含一种芳香性有色物质,名为虫蜡素。

药理作用

1.活性氨清除作用,中国产蜂蜡对来自芬顿体系的·OH和来自X/XO系的O2均有清除作用。
2.5μg/ml以上浓度完全抑制脂质过氨化,还可浓义依赖性抑SOD诱导。

2.其他作用,蜂蜡及其乳浊液有抑菌和防腐作用。
且将肝素100-150mg悬浮在蜂蜡0.5-1.5ml内,静脉注射给予,可使肝素抗凝血作用时间延长。

归经

脾;胃;大肠经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
主痈疽发背,溃疡为敛;急心痛;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遗精;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溶化和服,5-10g;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溶化调敷。

复方

①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后重,或面青手足俱变者:黄蜡三钱,阿胶三钱。
同溶 化,入黄连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
②治产后三日内,下诸杂五色痢:阿胶一两,蜡如博棋三枚,当归一两半,黄连二两,黄柏 一两,陈廪米一升。
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纳胶、蜡令烊, 分四服,一日令尽。
③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白蜡方寸匕,鸡子黄一个,石蜜、苦酒、发灰、黄连末各半鸡子 壳。
先煎蜜、蜡、苦酒、鸡子四味,令匀,乃纳连、发,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尽。
④治急心疼痛:黄蜡,灯上烧化,丸芡子大,百年霜为衣,井水下三丸。
⑤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蜡一钱。
以清酒二盏,煎三、五沸,投蜡令销,顿服。
⑥治痈疽发背已成未脓之际,恐毒气不能外出,必致内攻,预服此丸,护膜护心,且亦散血 解毒:白矾一两二钱,黄蜡一两,雄黄一钱二分,琥珀一钱,朱砂一钱二分,蜂 蜜二钱。
先将白矾、雄黄、琥珀、朱砂四味碾研极细,另将蜜、蜡铜勺内熔化,离火 片时,候蜡四边稍凝时,方入上药,搅匀,共成一块,以一人将药火上微烘,众手急丸,小 寒豆大,用朱砂为衣,磁罐收贮。
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病甚者,早晚日进二次 。
⑦治代指:蜡、松胶。
相和,火炙,笼代指。
⑧治小儿脚冻,如有疮:浓煎蜡涂之。
⑨治臁疮、金疮、汤火等疮:黄蜡一两,香油二两,黄丹半两。
同化开,顿冷,瓶收,摊贴 。
⑩治诸般疮毒,不拘生在何宫,初起即消,已成即溃:黄蜡一两,白矾六钱。
将蜡熬化稍冷 ,入矾末,为丸豆大。
疮在上,服一两,在下服七钱,小儿减半,酒和开水下。
忌葱三日。
蜡矾丸)治汤火伤疮,赤疼痛,毒腐成脓,用此拔热毒,止疼痛,敛疮口:麻油四两,当归一两,煎焦去滓,入黄蜡一两,搅化放冷,摊帛贴之。
治被伤风湿如疟者:黄蜡一块,热酒化开服。
与玉真散对用尤妙。
治肺虚隔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满,肢体倦疼,咽干口苦,燥渴欲饮冷,肌瘦发热,减食嗜卧,音声不出:黄蜡八两,蛤粉四两。
上件,每两作十五丸,用前蛤粉为农养药,每服一丸,胡桃瓤半个,细口爵温水下,临卧闭口不语。
治呃逆不止:黄蜡烧烟熏二、三次。
治雀目:黄蜡不以多少,器内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
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温冷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

各家论述

1.《纲目》:蜜之气味俱厚,故养脾。
蜡之气味俱薄,故养胃。
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腑。
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泄痢。
张仲景治痢有调气饮,《千金方》治痢有胶蜡汤,其效甚捷,盖有见于此欤。

2.《本草求真》:凡荡除下焦之药,以此裹丸,亦免伤上焦之意。

3.《本经》: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

4.《别录》:疗久泄辟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

5.《本草通玄》:贴疮生肌止痛。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94648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