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米、鸡头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 的干燥成熟种仁。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晒干。
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
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
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
芡实:除去杂质。
麸炒芡实:取净芡实,照麸炒法炒至微黄色。
本品粉末类白色。
主为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1 ~4 μm,大粒脐点隐约可见;复粒多数由百余分粒组成,类球形,直径13~35μm,少数由 2~3 粒组成。
归脾、肾经。
甘、涩,平。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
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9~15g。
卵菱,鸡瘫,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艻子,鸿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咀莲,鸡头苞,刺莲蓬实。
《纲目》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
9~10月种子成熟时,割取果实,击碎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
生于池沼湖泊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及贵州等地。
主产江苏、湖南、湖北、山东。
此外,福建、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四川等地亦产。
芡,又名:藙,芰。
一年生水生草本,具白色须根及不明显的茎。
初生叶沉水,箭形;后生叶浮于水面,叶柄长,圆柱形中空,表面生多数刺,叶片椭圆状肾形或圆状盾形,直径65~130厘米,表面深绿色,有蜡被,具多数隆起,叶脉分歧点有尖刺,背面深紫色,叶脉凸起,有绒毛。
花单生;花梗粗长,多刺,伸出水面;萼片4,直立,披针形,肉质,外面绿色,有刺,内面带紫色;花瓣多数,分3轮排列,带紫色;雄蕊多数;子房半下位,8室,无花柱,柱头红色。
浆果球形,海绵质,污紫红色,外被皮刺,上有宿存萼片。
种子球形,黑色,坚硬,具假种皮。
花期6~9月。
果期7~10月。
干燥种仁呈圆球形,直径约6毫米。
一端呈白色,约占全体1/3,有圆形凹陷,另一端为棕红色,约占全体2/3。
表面平滑,有花纹。
质硬而脆,破开后,断面不平,色洁白,粉性。
无臭,味淡。
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
种子含多量淀粉。
每100克中含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物32克,粗纤维0.4克,灰分0.5克,钙9毫克,磷110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40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2.5毫克,抗坏血酸6毫克,胡萝卜素微量。
炒芡实:先将麸皮放热锅内炒至烟起,再将净芡实倒入,拌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净麸皮,放凉。
孟诜:"凡用,蒸熟,烈日晒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
"
入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脾、胃四经。
"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肝三经。
"
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
③《纲目》:"甘,平,涩,无毒。
"
④《药品化义》:"味甘,性干温、鲜凉。
"
《随息居饮食看》:"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
②《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
③《纲目》:"止渴益肾。
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
④《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
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①治梦遗漏精:鸡头肉末、莲花蕊末、龙骨、乌梅肉各一两。
上件煮山药糊为丸,如鸡头大。
每服一粒,温酒、盐汤任下,空心。
②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二两,龙骨、牡蛎各一两。
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
③治浊病:芡实粉、白茯苓粉。
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百丸,盐汤下。
④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各四两,人参一两。
俱炒燥为末,白汤调服。
⑤小便频数及遗精。
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
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此方名"四精丸"。
⑥白浊。
用芡实粉、白茯苓粉。
化黄蜡和蜜作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盐汤送下。
此方甸"分清丸"。
卵菱、鸡癕、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蔿子、鸿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咀莲、鸡头苞、刺莲蓬实。
出自《本草纲目》。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le ferox Salisb.
采收和储藏:在 9-10月间分批采收,先用镰刀割去叶片,然后再收获果实。
并用篼捞起自行散浮在水面的种子。
采回果实后用棒击破带刺外皮,取出种子洗净,阴干。
或用草覆盖10d左右至果壳沤烂后,淘洗出种子,搓去假种皮,放锅内微火炒,大小分开,磨去或用粉碎机打去种壳,簸净种壳杂质即成。
生态环境:生于池塘、湖沼及水田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
芡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
全株具尖刺。
根茎粗壮而短,具白色须根及不明显的茎。
初生叶沉水,箭形或椭圆肾形,长4-10cm,两面无刺;叶辆无刺;后生叶浮于水面,革质,椭圆肾形至国形,直径10-130cm,上面深绿色,多皱褶,下面深紫色,有短柔毛,叶脉凸起,边缘向上折。
叶柄及花梗粗壮,长可达25cm。
花单生,昼开夜合,长约5cm;萼片4,披针形,长l-1.5cm,内面紫色;花瓣多数,长圆状披针形,长1.5-2cm,紫红色,成数轮排列;雄蕊多数;子房下位,心皮8个,柱头红色,成凹入的圆盘状,扁平。
浆果球形,直径3-5cm,海绵质,暗紫红色。
种子球形,直径约10mm,黑色。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
适温20-30℃。
水深60-120cm。
在水位比较稳定.有一定疏松污泥的池塘、水库或沟渠种植。
土壤酸性不宜过大,寒冷的地区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春、秋均可播种。
秋播以采集当种子撒入。
春播选颗粒饱满的干种子。
播前用粘性泥土将3-4粒种子包成一团,然后按行株距1.6m×22.5kg。
育苗移栽:催苗取贮藏种子用水漂洗后放盆中浅水浸没,日晒夜盖,日温25℃,夜温15℃以上时,约8-10d种子露白,播于苗池。
每1m2播种300粒。
移苗于播后30-40幼苗长2-3片小叶时移栽,带种子起苗,洗耳恭听去根部的泥土,将苗排放在木盆中,防止日晒,按40-60cm见方,逐株插入苗池中,灌水10-50cm。
定植前7-10d水位逐渐加深至30-40cm。
5月上旬芡实有4-5片绿叶,直径达25cm以上时可起苗定根。
田间管理 及时移密补稀,每1hm2保持1500-2250株。
定植后7-10d开始除草,追肥1-2次,注意调节水量,按不同生长期要求掌握春浅、夏浅、秋放、冬蓄的规律。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叶瘤病,在发生期喷50%多菌灵5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液加0.3%洗衣粉。
霜霉病,用代森锌65%可湿粉剂600倍液喷射。
莲缢管蚜、菱角紫叶蝉,以上两种虫混合发生,都群集叶茎部刺吸汁液。
可喷2.5%敌杀死4000倍液。
性状鉴别 种仁类圆球形,直径5-8mm,有的破碎成块。
完整者表面有红棕色或暗紫色的内种皮,可见不规则的脉状网纹,一端约1/3为黄白色。
胚小.位于淡黄色一端的圆形凹窝内。
质地较硬,断面白色,粉性。
气无,味谈。
以饱满、断面白色、粉性足、无碎末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类白色。
①淀粉粒主为复粒,类圆形、长圆形或国多角形,由数十至数百粒分粒组成,直径12-29μm。
分粒极细小,直径1-3μm。
②外胚乳细胞多破碎,完整者长方形、长条形、长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另可见内种皮细胞、色素层细胞和导管。
芡实的种子含淀粉、蛋白质及脂肪。
此外,尚含钙、磷、铁和维生素 B1、B2、C、烟酸及胡萝素。
1.炒制:取净芡实放置锅内,宜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时,将其取出,放凉后收藏即可。
2.麸制;先将麸皮放热锅内炒至烟起,再将净芡实倒入,拌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净麸皮,放凉。
每芡实100kg,用皮10kg。
3.土制:取伏龙肝粉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松时,放入净芡实,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去伏龙肝粉,晾凉,每净芡实100kg,用伏龙肝粉20kg。
4.盐制:取芡实加盐水润1夜后蒸透,每芡实10kg,用食盐120g,水适量。
盂诜:凡用,蒸熟,烈日晒裂取仁。
亦可春取粉用。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40min,滤过。
滤液浓缩至10n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溶解,制成lmg/ml的对照液。
吸取供试液、对照液适量,点于同-硅胶G板上.用石油酸-乙醚-乙醇为展开剂。
以25%的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115℃加热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同一颜色斑点。
脾;肾;心;胃;肝经
甘;涩;平;
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亦可适量煮粥食。
1.金锁玉关丸,治遗精白浊,心虚不宁。
2.金锁固精丸,功能固肾涩精,治肾关不固,遗精滑泄。
3.暖肾助火汤,治房室过度,肾经虚寒而致的缩阳症。
4.旺水汤,治纵欲过度,梦遗不止,腰足痿弱,骨内酸疼,夜热自汗,终宵不干,肾水涸竭者。
5.易黄汤,治黄带。
6.玉锁丹,治梦遗漏精。
7.分清丸,治浊病。
1.《神农本草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2.《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3.《本草纲目》:止渴益肾。
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4.《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
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5.《本草新编》:芡实,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补肾去湿。
夫补肾之药,大多润泽者居多,润泽者则未免少湿矣。
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
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
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
6.《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
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7.《本草求真》: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
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
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上于脾肾而不及于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