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尼替尼是一类能够选择性地靶向针对多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新型药物中的第一个药物。
它通过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供给和直接攻击肿瘤细胞这两种作用机制来对抗肿瘤,因此其临床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它可能代表了新一轮靶向疗法的问世。
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
已有非对照研究显示舒尼替尼对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有效。
2006年ASCO会议上美国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Motzer等报告,在一项针对mRCC患者的随机Ⅲ期试验中,和干扰素-α相比,舒尼替尼作为一线疗法证实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目标缓解率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第三方评估的舒尼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IFN-α组,相应的风险比是0.42将患者随机分组以便接受舒尼替尼或IFN-α治疗。
主要终点是PFS。
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是舒尼替尼11个月,IFN-α4个月。
研究者评估的最新客观肿瘤缓解率是:舒尼替尼组44%,IFN-α组11%。
舒尼替尼组4例完全缓解,IFN-α组2例。
舒尼替尼组中位PFS为10.8个月,IFN-α组为4.1个月。
经舒尼替尼治疗的0风险因子的患者中位PFS 是14.8个月;具有1个风险因子的患者则是10.8个月;≥2个风险因子的患者则是8.0个月。
在所有的美国癌症中心纽约纪念医院预后因子组中均可发现舒尼替尼有PFS获益。
舒尼替尼组中预测更长PFS的基线特征是血红蛋白处于正常值低限,校正钙=10mg/dl,ECOG评分为0,转移灶数量为0或1,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为1年。
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会议上还报告了舒尼替尼在许多其他类型肿瘤的治疗上所显现出的令人鼓舞的结果。
在伊马替尼抵抗或无法耐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初步研究显示:循环中KIT水平可能是TTP的一个标记,可溶性KIT水平的降低可能预示着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有效。
研究中期分析显示,舒尼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相比TTP显著延长,中位TTP为27.3周对6.4周患者,舒尼替尼单药治疗能缩小肿瘤或阻止肿瘤生长,提示其有望在肺癌治疗中占一席之地。
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接受舒尼替尼连续给药方案治疗时,安全性可接受。
同时有初步的有效性证据:1例PR,中位PFS12.1周。
治疗肝细胞癌
有研究者设计了一个Ⅱ期临床试验来评估舒尼替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性和毒性。
结果显示,在密切监护下,患者接受目前的剂量是安全的。
初步观察到抗肿瘤活性证据,并且治疗后血管源性参数及血中标志物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