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图谱

【药名】:淫羊藿

【拼音】:YINYANGHUO【英文名】:Epimedium Herb【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茎叶。
【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主治】: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痈痛,四肢不仁。
① 《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
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②《别录》:“坚筋骨。
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
”④《医学入门》: “补肾虚,助阳。
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性味归经】:辛甘,温。
①《别录》;“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蜀本草》:“温。
”④ 《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微辛。
”入肝、肾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
”②《纲目》:“手、足阳明,三焦,命门。
”③《本草经疏》:“入手厥阴,足少阴、厥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阴虚而相火易动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薯蓣为之使。
”②《日华子本草》:“紫芝为使。
得酒良。
”③《本草经疏》:“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并忌之。

【别名】:刚前、仙灵脾、仙灵毗、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牛角花、铜丝草、铁打杵、三叉骨、肺经草、铁菱角【处方名】:淫羊藿、淫羊火、羊藿、仙灵脾、炒淫羊藿、酒淫羊藿等处方中写淫羊藿、淫羊火、羊藿、仙灵脾均指生淫羊藿。
为原药材去杂质,切段生用入药者。
炒淫羊藿为净淫羊藿段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酒淫羊藿为净淫羊藿段用黄酒淋洒拌匀,微闷,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
祛风除湿功效增强。
【商品名】:大叶淫羊藿:又名淫羊藿。
为植物淫羊藿的全草。
小叶淫羊藿:又名心叶淫羊藿。
为植物心叶淫羊藿的全草。
箭叶淫羊藿:为植物箭叶淫羊藿的全草。
均以梗少叶多、色黄绿、干燥、不破碎者为佳。
【药用部位】:以上几种植物的根茎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淫羊藿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
心叶淫羊藿分布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广西、湖南、安徽等地。
箭叶淫羊藿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产陕西、辽宁、山西、湖北、四川、广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采收,割取茎叶,除去杂质,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Epimedii原植物淫羊藿

Epimediumgrandiflorum Mo-rr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 Epimediun sagittatumMaXim【炮制方法】:淫羊藿:拣净杂质,去梗,切丝,筛去碎屑。
炙淫羊藿:先取羊脂油置锅内加热熔化,去渣,再加入淫羊藿微炒,至羊脂油基本吸尽,取出放凉。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本草图经》:“淫羊藿,今江东、陕西、泰山、汉中、湖、湘间皆有之。
叶青似杏叶,上有刺。
茎如粟秆。
根紫色,有须。
四月开花,白色,亦有紫色碎小独头子。
五月采叶晒干。
湖、湘出者,叶如小豆,枝茎坚细,经冬不雕,根似黄连。
关中谷呼三枝九叶草,苗高一、二尺许,根叶俱堪使。
”②《纲目》:“淫羊藿,生大山在,一根数茎,茎粗如线,高一二尺,一茎三桠,一桠三叶,叶长二三寸,如杏叶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细,齿有微刺。
”【生药材鉴定】:①淫羊藿干燥茎细长圆柱形,中空,长20~30厘米,棕色或黄色,具纵棱,无毛。
叶生茎顶,多为一茎生三枝,一枝生三叶。
叶片呈卵状心形,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刺状锯齿,上面黄绿色,光滑,下面灰绿色,中脉及细脉均突出。
叶薄如纸而有弹性。
有青草气,味苦。
②心叶淫羊藿叶片为圆心形,先端微尖。
其他与淫羊藿同。
③箭叶淫羊藿

叶片为箭状长卵形,革质;叶端渐尖呈刺状,叶基箭形。
其他与淫羊藿同。
以上药材均以梗少、叶多、色黄绿、不破碎者为佳。
显微鉴定:⑴箭叶淫羊藿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不规则边珠状增厚;下表皮细胞外平周壁具乳头状突起,表面观呈双圆圈状。
气孔、非腺毛仅存在于下表皮。
气孔不定式。
非腺毛5~14 细胞,上部1~5细胞无色,壁厚约6μm,顶端细胞特长,平直或作钝角、直角状拐折,也有作不规则弯曲或扭曲,下部细胞浅棕色,有的含棕色物;少数毛较长,多至24细胞以上,下部细胞短扁,相连呈竹节状,全部细胞含淡棕色物;另有少数毛粗短,3~5细胞,壁薄,先端圆钝。
异细胞纵长,沿叶脉纵向排列,内含1~多外草酸钙柱晶,长15~40μm,直径4~13μm。
另可见草酸钙簇晶,直径9~41μm,棱角短钝,有的由1~2~多个方晶簇合而成;方晶直径5~25μm。
⑵朝鲜淫羊藿 非腺毛多细短,3~8细胞,平直或稍弯曲,顶端细胞多长而尖,上部1~2细胞或全部细胞含黄棕色物,基部细胞具角质细条纹;另一种毛粗长,主要分布在主脉及叶基部,细胞多至30余个,多弯曲,下部细胞短或扁,向上渐延,有的细胞收缩或膨大,两者相间隔,顶端细胞先端钝圆,有的细胞含红棕色或黄棕色油滴状物。
少数非腺毛6~10细胞,顶端细胞先端钝圆或锐尖。
⑶淫羊藿

非腺毛较少, 主脉或主脉基部略多,3~14细胞,平直或弯曲,基部细胞短,壁稍厚,身上细胞延长,壁薄,顶端细胞呈波状、钩状、扭曲、倒折或直立,先端钝圆,有的细胞收缩,多数或全部细胞含棕色物。
少数毛较细短,细胞较少,顶端细胞特长,先端锐尖,含棕色物。
本品以叶多、色黄绿、不碎者为佳。
有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产地药材淫羊藿中淫羊藿甙,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样品中的含量差距甚大,10批样品中的含量在0.36%以上的有8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淫羊藿甙不得少于1.0%。
【中药化学成分】:淫羊藿茎、叶含淫羊藿甙,叶尚含挥发油、蜡醇、卅一烷、植物甾醇、鞣质、油脂。
脂肪油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

⑴箭叶淫羊藿

地上部分含淫凌晨藿甙、脱水淫羊藿甙元-3-O-α-鼠李糖甙、淫羊藿甙元-3-O-α-鼠李糖甙、槲皮素及槲皮素葡萄糖苷、叶含2-苯氧基色原酮、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6-去甲氧基-4’- 甲基-8-异戊烯基茵陈色原酮和6-去甲氧基-7-异戊烯基茵陈色原酮。
⑵朝鲜淫羊藿

地上部分含淫羊藿甙、淫羊藿新甙A、B、C、D、E等。
⑶淫羊藿

地上部分含淫羊藿甙及淫羊藿次甙等。
【中药化学鉴定】:⑴取粉末1g,加乙醇20ml,热回流1h,滤液浓缩至5ml。
取1ml于试管中,加镁粉少话,摇匀,加浓盐酸数滴,水浴加热1~2min,显红色,⑵薄层层析: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温浸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1ml溶解,供试;另取淫羊藿甙乙醇溶液作对照。
取上述溶液各1μl,点样在硅胶H-CMC江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展开15cm,取出晾干,在紫外灯下检视,对照品显一暗红色斑点,喷雾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紫外灯下检视,显橙红色。

Processed in 0.05444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