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是中国传统医学创立的重要时期。
东汉晚期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学的主要奠基人。
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
他总结前代的医学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后代流传下来的,只有经过晋代名医王叔和改编过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
张仲景在中医学上的卓越贡献,主要是在诊断和治疗两方面。
诊断方面,在辨明症状时,他先分析是阴症还是阳症,由阴阳而辨明表里,再辨明虚实、寒热,这就是中医诊断学上的八纲。
在治疗方面,他用汗、吐、下、和概括了各种症状的疗法。
这些都是以后中医的准绳,张仲景也被后代中医奉为“医圣”。
东汉时,另一位著名的医生是华佗。
华佗精于方药、针灸,特别精于外科手术。
在施行手术前,他让病人服用他发明的麻沸散,进行麻醉。
施行手术后把创口缝合,涂上膏药,就能逐渐痊愈。
华伦能剖腹破背,剪截冲洗肠胃,还能做需要高度精确而复杂的脑科手术。
关于他的精湛医术,在民间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
在一千七八百年前,中国医学就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实在令人惊叹。
华伦认为人要经常运动,促进血脉流通,饮食消化,就能减少疾病。
他创作“五禽之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来锻练身体,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健身操。
东汉时期,药物学方面也获得了出色成就,它集中反映在东汉初年编成的《神农本草经》上。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古的一部药物学著作,记载了365种药物的性能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