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松江名医姚蒙,精太素脉,“言人生死每奇中”,对贫困病人,常常给予方药不要酬金。
时江南巡抚邹来学有病召姚医治,姚蒙欲辞不去,被强迫带去。
至官署,邹高坐不为行礼。
姚蒙则目光直视作发呆状,也不作声。
邹伸手令诊脉,姚却不动地方,邹忽然明白,呼姚坐之,诊毕曰:“大人根器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对否?
”邹大惊:“此吾之隐疾,事甚秘,汝何以知?
”姚曰:“以脉得之”。
邹始露出笑容,谢而求方,姚蒙说:“不须药也,至南京即愈”。
并搬手指算计说:“今日初七,待十二日可到”。
邹遂行,待十二日抵达南京,竟死。
《奉贤县志》、《松江府志》均有此事记载。
按:姚蒙仅凭切脉就能说出“大人根器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并能断其死期,确实神奇。
但我总感到有点玄,不太相信。
诚然,自扁鹊言脉以来,切脉确实是中医最具特色的诊法,脏腑盛衰、气血虚实以及某些病症大致可以通过切脉显现出来。
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难经》:“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徐春甫:“脉为医之关键”。
都申明了脉诊的重要性。
当然,前提是持脉有道,具备精深的脉诊工夫,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不过是功夫未到的托辞而已。
展读现代名家医案,对脉象诊察最细致者,首推蒲辅周先生,且看:“……脉寸浮数,尺沉细,左关弦细数,右关沉细数”。
要知此不过是笔者随意翻到的一则普通感冒案例,其他病例多是如此。
蒲老诊脉,寸关尺三部,一一品察,浮中沉九候,无不记载。
笔者读案,在不知何人主治时,仅凭脉象描述,就能判定出何系蒲老脉案,根据就在于脉象描述之详细。
以笔者眼界,能作到此种地步者寥若晨星。
脉诊虽然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包诊百病,许多病症是摸不出来的,哪位高手若不服,不妨现场试试。
话再说回来,许多名医的脉诊工夫确实了得,差不多可以像姚蒙那样,“言人生死每奇中”,看似虚玄,如有遇仙之感,实则是多年修练的真工夫,所谓“博涉知病,多诊识脉”是也。
下面摘录几则轶案,领略一下名家的脉诊神功:
诊出虫病,食腥所生——陈寿《华佗传》载:广陵太守陈登患有怪病,胸中烦闷,面赤不食,久治不愈。
华佗为之诊脉后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痈,食腥物所为也”。
开方服药二剂,吐出虫子3升,“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太守病自此而愈。
从症状看,并无虫象,华佗凭脉不但诊出虫病,且指明“食腥物所为”,吐出虫子果然“半身是生鱼脍”,信是神手。
隔帐诊出男女异脉——东汉时,名医郭玉为太医丞。
和帝听说他脉诊高明,便有意试验一下。
他令身边一个长着细嫩手臂的侍臣与一个女子藏于帐内,让郭玉隔帐为女子诊病。
郭切脉后说:“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
——左手脉摸着像女人,右手脉像男人,一个人的脉同时见有男女之象,这人很奇异,我怀疑有什么缘故。
和帝连连称善,赞叹不己。
时隔半年,犹以脉识人——明朝有一按察使顾野裳,12岁时得痨瘵,其父欲请名医张至和治之。
因恐其难请,便让佣人背之到张家,让佣人说小孩姓傅。
张至和诊脉后问是谁家郎,佣人告以姓傅。
张曰:“此系富贵人家,其病非多服药不效”。
顾父忽略其言,未再求治。
延至半年,病愈加重。
只好再次迎张到家诊视,让顾野裳隐于帐中。
张至和一按脉即云:“怪哉,与傅家儿脉一模一样。
”顾父惊讶并以实相告。
张告之需服药百帖,如其言果愈。
事见明·陆粲《说听》。
按:张至和诊脉之功甚是了得。
能够诊出“富贵人家”,已显功夫;时隔半年,犹能从脉象中辨出同一病孩,更属不凡。
诊脉识得贵人相——徐养恬,清代常熟县名医。
道光甲午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身感不适,换了便服来到徐之诊所就医。
询问病状,徐答:每一闭眼就见有人来送东西,饮食如常。
他医认为是疑难病症,治亦不效。
养恬诊其脉曰:是痰也,但从脉息看是大贵之象,为何不对呢?
林则徐笑曰:“良医也。
”书方未等写完,林则徐的仆从已经跟踪而来。
老蚌得珠脉中取——清时有一臣僚辞官家居,其夫人年已50岁。
一日忽然呕吐不思饮食,多医会诊,调治不愈。
特请名医喻嘉言诊脉。
喻侧首沉思良久,拍着老大人的肩膀说:“高年人犹有童心耶,尊夫人是孕不是病。
吾所以沉思良久,是想辨别生男生女。
以脉决之,定是男也。
”后果应验。
按:按妇人50年纪,当己绝经,似无受孕之理。
但喻氏未为所惑,依然从脉中察出胎孕,令人佩服。
产后诊脉犹有胎——清时江津名医赖琢成以善治妇科奇症闻名。
曾治一妇,因产后腹痛月余,诸医束手。
赖察其脉曰:“胎气不和。
”闻者笑之。
妇谓:“吾新产未久,安得复有胎乎?
”赖说:“余据脉象论断,并非虚言。
”遂以紫苏和气饮服之。
越三日,妇病大减。
赖继授以安胎饮。
六日后,妇果再生一男。
赖再予佛手散,妇病遂告愈。
时有同逆奇而问之,赖说:“此妇原系双胎,或因犯动,或不节欲,或受损跌,致伤其一,事后又未安胎,诸医以为瘀血未尽,咸以破血、行血之药治之,遂愈服愈甚,皆未审脉象故也。
余按脉用药,故得奏效,何怪之有?
”
按:赖医脉法精熟,不为新产情节所惑,据脉断为“双胎”,确属经验老到。
前后三方,运用精致,足可为法。
老妪相思脉测定——山西某巡抚的母亲患病,巡抚委托阳曲县知县请傅青主为其母亲治病。
傅说,“看病可以,但我不愿意见贵人。
”
知县转告巡抚回避,由他陪同看病。
傅山诊脉后,生气的说:“偌大年纪,怎能得了这种病?
”知县问得了什么病,傅青主说:“相思病,得自昨天中午。
”知县便向巡抚禀报。
巡抚觉得奇怪,他母亲听见了,感叹的说:“神医,神医,昨天中午,我翻箱倒柜,见到你父亲的一双鞋,病就发作起来了。
”知县请傅青主开方,果然药到病愈。
按:此案亦颇玄妙,青主不仅诊出老妪相思病,而且点明具体发病时间,简直不可思议,如有遇仙之感。
以上各案大都出自稗史笔记,与官书、正史不同,它是反映民意的民间史料,未必是史实真事,但却反映了民众的愿望,当然亦应是良医追求的深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