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养生有道,享有百年高寿。
其养生秘诀,在于以下“四少”。
1.少食。
《内经》非常重视饮食有节,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少食指节制饮食,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
孙思邈说,若要延年益寿,“须腹中食少”。
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云:“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
”可见过食过饱,即可损伤脾胃功能,又加重了心脏负担。
尤其是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肥胖、痰饮、眩晕等症发生。
长期饱食往往使人未老先衰,夭折寿命。
2.少言。
宋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在《省言箴》中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孙思邈指出,若要延年益寿,“须口中言少”。
说言语过多,可耗伤中气,而气与精、神关系密切,故少言以积气成精,积精以全神。
从历代道、佛家养生来看,每以安心静坐,少语寡言,养精存精,以享天年,正是此意。
3.少欲。
《内经》十分倡导“恬淡虚无”、“清心寡欲“。
“欲”,大凡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心理私欲;二是生理性欲。
私欲乃健康之大敌,凡私欲熏心,难免患得患失,多愁善感,嫉妒猜疑,贪图无厌。
故极易导致虚火内生,气滞血瘀,阴液暗耗,体形虚弱。
古人指出:“养生莫若养性。
”所谓“养性”乃指道德修养。
所以,扬弃私欲,保持乐观,颐养性情,豁达大度是养生益寿之必备。
性欲乃人之生理所需,但如纵欲无度,必大伤元气,甚至短命夭亡。
孙思邈说:“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因为人体“精少则病,精尽则死。
“《素问》说:“醉以人房,乃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卸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因此,少欲和节欲,亦为养生重要内容。
4.少逸。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勤劳是健康的良方。
孙思邈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清代医学家陆九芝更明确地指出:“世只知有劳病,而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为病,正不少也。
”过分的安逸则有害于人体,因为好逸恶劳,缺乏体育锻炼,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脆弱,脾胃消化功能减退或食欲不振。
《内经》指
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坚持劳动和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新陈代谢,推迟各器官的衰老,达到延年益寿。
摘自:《民族医药保》文/李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