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脊髓炎是指由生物源性感染、或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的变态反应所引起的急性脊髓炎症。
临床上以脊髓胸段横贯性损害最为常见,发病急骤,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急性截瘫、感觉缺失,大小便失禁,并伴发热、恶寒及受侵部后根刺激性疼痛等。
针灸治病急性脊髓炎,在六十年代曾有零星报道,且以个案居多[1,2]。
近年来,开始作了一些比较集中的治疗观察,在治法上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如有的以针刺结合温灸[3],有的用电针配合服用虎潜丸[4],还有的用光穴激光照射针治愈了急性脊髓炎的后遗症等。
为了肯定针灸对本病的疗效,有人采取对照观察的方法,发现同用中西药物治疗的急性脊髓炎病人,加用脊髓腔电针组的效果,显著高于不加组[5]。
当然,从总的看,针灸治疗本病目前尚需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且实践还不够多,治疗规律有待进一步总结。
【治疗】
电针
取穴
主穴:病灶上、下椎间隙,第2腰椎以下椎间隙、骶管。
治法
每次选择两穴。
以毫针刺入,缓缓进针至蛛网膜下腔,接通电针仪,徐徐调节至适当强度。
输出的脉冲电流要稳定,防止突然增强,引起不良反应。
刺激时间15~20分钟,据症情而定,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电针仪输出线两极,宜接脊柱旁同侧穴,防止电流回路经过心脏。
有严重心脏病者禁用或慎用。
亦可在电针后,关元穴隔盐灸,连灸5壮,亦为每日1次。
疗效评价
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基础上,单用电针治疗28例,基本痊愈50%,显效21.43%[5]。
电针加灸治疗7例,痊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达100%[6]。
针灸
取穴
主穴:分2组。
1、肾俞、大肠俞、次 、环跳、秩边;2/关元、中极、气冲、足三里、阳陵泉、太溪。
治法
先取第一组穴,均深刺用大幅度提插结合捻转手法,予以强刺激,反复运针1分钟后留针;继取第二组穴,以快速提插捻转之法,刺激宜弱,留针。
然后,置艾炷于针柄上点燃,使温热直透俞穴深部。
二组都留针15~20分钟。
每周治疗两次。
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痊愈:患者能不用依靠,行走如常人;好转:患者能走,但有时尚需依靠拐杖。
以上法治疗8例,均经用常规法体温基本正常的患者,痊愈5例,好转3例[3]。
【主要参考文献】
[1]盛燮荪。
针刺治愈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二例报告。
浙江医学 1960;:80。
[2]朱正安。
针刺治愈一例脊髓炎。
江苏中医 1965;:39。
[3]陈慰苍。
针灸治疗8例急性脊髓炎引起截瘫的体会。
中医杂志 1981;22:47。
[4]孙长林。
电针为主治疗横断脊髓炎。
上海针灸杂志 1985;:28。
[5]刘锡民,等。
脊髓腔电针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治疗作用。
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1979:57,北京。
[6]戴铁城。
督脉电针加灸关元穴治疗脊髓蛛网膜炎七例。
中医杂志 1989;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