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作用。
中医养生学认为,适应四季阴阳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并总结出"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的理论。
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季,生物处于冬眠阶段,以养精蓄锐,适应明春之生机。
故中医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

1.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奶气,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
现代医学也认为,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应注意防寒。
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衣着要暖和、宽松、柔软。
脚要保暖,睡前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100-200次,以补肾健脑。
总之,冬季宜养藏为本,强肾助阴,以顺应自然。
御寒健身。

2.饮食调摄,科学合理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补心气、固肾气。
饮食宜温热,但不可过热。
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民谚云:“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
因此,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
还要注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适量食胡萝卜、油菜、菠菜、绿豆芽、枣、核桃仁等。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
阴虚之人应适当多食些羊肉、鸡肉、鹅肉,以补虚益气、养胃生津。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素有"食补不如气补"之说。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气补"或"动一动"就是运动。
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晨起或睡前叩齿50下左右,舌在口内左右转动各5圈,鼓漱40次左右,分二三次咽津液入丹田。
调息入静后,再练"吹"字功40次左右。
吸气时两手经腰后上提至胸前、耸肩,呼气时念"吹"字,提肛收腹,脚趾抓地,两手由胸前落至膝,屈膝半蹲。
然后,双手攀足,站立或直腿,双手下按足背或抓脚趾,稍停,反复慢做10次左右。
再搓腰50-100次,最后倒退走半小时左右。
也可学打太极拳或拍打功、疏通经络功等;或做慢跑、散步、滑水、跳绳、球类等到运动项目。

冬季昼短夜长,阳光微弱,应多在室外锻炼,以补阳光照射不足。
在冷空气中活动可增强神经调节机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锻炼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
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

Processed in 0.13365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