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观察冬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我院与大连市冬泳俱乐部合作,对其中部分会员进行了长期的心血管系统方面的跟踪观察。
我们在1996年1月18日发现了1例既往无心脏病,且常规心电图正常者,在1次冬泳过量后,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
现予报道。
,男,48岁,冬泳史3年。
在水温2~4℃时,每次下水时间平均3分钟。
在跟踪观察的2冬季,每次下水前后心电图等指标一直正常,本次下水前心电图正常,在水温3℃时,游泳19分钟,游泳强度也较平日加大。
出水后即感左胸部灼痛,心率130次/min,心电图V1~V5导联ST段抬高,以V2~V4最为明显,上抬4~5mm,形态呈马鞍型,Ⅱ、Ⅲ、aVF导联ST段下斜型下移1mm。
穿戴衣帽后,休息40分钟,胸痛消失,ST段恢复至基线。
由于当时条件受限,未做其它相关检查。
此次心电图改变后,患者经适当休息,调整运动量。
自我感觉良好,继续参加冬泳锻炼。
冬泳现场跟踪测试心电图一直正常,未服用任何治疗心血管病药物。
为确保患者安全,我们于1996年3月27日,对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肌核素扫描,结果均无异常发现。
其它辅助检查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梗塞证据。
1999年5月6日,为明确ST段抬高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未见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正常。
该患者继续冬泳至今,随诊3年,心脏无异常改变。
讨论
运动所致的ST段上抬多见于并发室壁瘤或室壁无运动的心肌梗塞患者。
在少数情况下,运动可通过兴奋α受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出现ST段抬高。
本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室壁瘤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心肌核素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亦无心肌梗塞证据。
过去在短时间冬泳时,并无症状和心电图改变。
因而本次心绞痛发作和ST段抬高可能与低温下运动量剧烈增加导致的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随体温恢复,胸痛消失,抬高的ST段恢复正常。
由于ST段抬高发生于胸前导联,故为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不足所致。
经过我们多年跟踪对照观察和有关资料报道,冬游运动本身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具有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应当指出的是:冬泳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依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其它相关因素,决定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只有样,才能充分发挥冬泳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