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寒证
其主要特征是喘咳,恶寒,无汗,肩凝,多嚏,或头痛鼻塞,痰白稀薄,舌白肢冷,脉浮而紧,口不渴而腻,或渴喜热饮。
治宜温肺散寒,首方小青龙汤,继服加味定喘白果汤。
小青龙汤。
加味定喘白果汤。
寒包火证
其症见畏风恶热,喘咳,痰粘稠色黄,脉弦滑数,苔黄舌边光红,口燥。
治宜清金降火,首方加味五虎汤。
继服麻柴甘透汤。
肺实证
喘咳,咽喉紧窒,咯痰不利,胸胁胀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沉数。
治宜清肺理痰,首方加味清燥救肺汤。
继服杏仁散,成人每次服10g,小儿酌减,姜蜜水送服。
瘀塞证
胸脘痞闷,怯寒神疲,气短喘促,痰吐不利,舌白苔浊腻,脉迟涩。
治宜开胸利膈,首方苏子降气汤。
继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水煎服,服后须臾啜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治疗中遵循哮喘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发作时以定喘止咳为主;喘平后以调理脾胃为主,投用滋补肺肾,化痰调气之品,以巩固疗效。
临证上重寒证较多,寒包火证次之,尤以1~10岁儿童最多。
半数儿童若护理不慎,最易感受寒邪,发生哮喘。
所用之杏仁散、麻柴甘透汤二方乃自拟经验方,杏仁散对肺实型喘咳效果好,麻柴甘透汤对寒包火证咳喘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