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东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近日,广东省梅州市中医院李宏春采用中药苦芪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发现该方可改善糖脂代谢,疗效明确。
李宏春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
治疗中,他对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并根据各自病情给予降糖、降压、降脂及控制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苦芪方;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科素亚;两组均以3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治疗组观察期间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制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外的降压药物。
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后治疗组各期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后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但仅治疗组P2B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和甘油三酯升高等脂质代谢紊乱。
脂质代谢异常可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肾小球内压升高,进而刺激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产生而加快肾小球硬化进程。
糖尿病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水肿”、“虚劳”和“尿血”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肺气不固、脾胃虚弱和肾气亏耗所致;病初以阴伤为主,病情迁延日久,阴伤及气,继而出现气阴两虚,且以肾气阴两虚明显;而燥热则为其兼夹之邪,常贯穿疾病始终,故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李宏春指出,中药苦芪方方中黄芪、山药益气养阴,其中黄芪还可利水消肿;天花粉养阴生津;玄参凉血滋阴;苦瓜干清热解毒;蝉蜕、牛蒡子清热;益母草、番石榴敛脾精;甘草调和诸药。
现化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山药可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天花粉、玄参能止渴生津;牛蒡子、苦瓜干和番石榴降低血糖的作用明确;益母草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降低蛋白尿的作用。
诸药合用,可以起到减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改善餐后血糖和脂质代谢等作用,故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