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
首页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名医
医案心得
杂集
中医书籍/《子午流注说难》/一、巨虚上廉(手阳明下合穴)
《一、巨虚上廉(手阳明下合穴)》
一、巨虚上廉(手阳明下合穴)
部位
在足三里下三寸.外膝眼下六寸.当举足取之.
证治
飧泄腹痛.支满.狂走.侠脐少腹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藏气不足.偏风 腿.手足不仁.
针灸
针入三分.可灸三壮.灸偏风.以年为壮.
目录
作者:吴棹仙 朝代:近代 年份:公元1956年
环周图说难
上卷\本输穴说难
手太阴肺经五穴
一、少商(井穴)
二、鱼际(荥穴)
三、大渊(俞穴)
四、经渠(经穴)
五、尺泽(合穴)
手阳明大肠经六穴
一、商阳(井穴)
二、二间(荥穴)
三、三间(俞穴)
四、合谷(原穴)
五、阳溪(经穴)
六、曲池(合穴)
足阳明胃经六穴
一、厉兑(井穴)
二、内庭(荥穴)
三、陷谷(俞穴)
四、冲阳(原穴)
五、解溪(经穴)
六、足三里(合穴)
足太阴脾经五穴
一、隐白(井穴)
二、大都(荥穴)
三、太白(俞穴)
四、商丘(经穴)
五、阴陵泉(合穴)
手少阴心经五穴
一、少冲(井穴)
二、少府(荥穴)
三、神门(俞穴)
四、灵道(经穴)
五、少海(合穴)
手太阳小肠经六穴
一、少泽(井穴)
二、前谷(荥穴)
三、后溪(俞穴)
四、腕骨(原穴)
五、阳谷(经穴)
六、小海(合穴)
足太阳膀胱经六穴
一、至阴(井穴)
二、通谷(荥穴)
三、束骨(俞穴)
四、京骨(原穴)
五、昆仑(经穴)
六、委中(合穴)
足少阴肾经五穴
一、涌泉(井穴)
二、然谷(荥穴)
三、太溪(俞穴)
四、复溜(经穴)
五、阴谷(合穴)
手厥阴心包络五穴
一、中冲(井穴)
二、劳宫(荥穴)
三、大陵(俞穴)
四、间使(经穴)
五、曲泽(合穴)
手少阳三焦六穴
一、关冲(井穴)
二、液门(荥穴)
三、中渚(俞穴)
四、阳池(原穴)
五、支沟(经穴)
六、天井(合穴)
足少阳胆经六穴
一、窍阴(井穴)
二、侠溪(荥穴)
三、临泣(俞穴)
四、丘墟(原穴)
五、阳辅(经穴)
六、阳陵泉(合穴)
足厥阴肝经五穴
一、大敦(井穴)
二、行间(荥穴)
三、太冲(俞穴)
四、中封(经穴)
五、曲泉(合穴)
十二别络
一、列缺
二、偏历
三、丰隆
四、公孙
五、通里
六、支正
七、飞扬
八、大钟
九、内关
十、外关
十一、光明
十二、蠡沟
(手阳明下合穴)
一、巨虚上廉(手阳明下合穴)
二、巨虚下廉(手太阳下合穴)
三、委阳(手少阳下合穴)
(图缺)
下卷
五脏五六腑六释义
终始根结释义
补泻手法
寒热手法
升降手法
卧针迎随手法
进针手法
催气手法
调和营卫手法
用针脉法
针效
针害
针灸禁忌
经正六合
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
上一篇:(手阳明下合穴)
下一篇: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
相关链接:
兴趣词
病症
中医学院
中医医院
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中医资讯
诗文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