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拼音标注
wàng xǐ yì bié jiā líng jiāng shǔi èr jué
jiā líng jiāng shǔi cǐ dōng líu,
wàng xǐ lóu zhōng yì lǎng yì。
ruò dào lǎng zhōng huán fù hǎi,
lǎng yì yìng gèng yǒu gāo lóu。
qiān lǐ jiā líng jiāng shǔi sè,
hán yān dài yuè bì yú lán。
jīn zhāo xiāng sòng dōng líu hòu,
yóu zì qū chē gèng xiàng nán。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忆。
嘉陵江的河水自此从东流去,自己站在望喜楼中回忆阆忆。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忆应更有高楼。
如果江水到了阆忆还要入海,那么自己更应该站在高楼上回忆。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嘉陵江的景色,含烟带月,千里风光,河水比靛青都要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现在在江水向东流去之际与你送别,只能独自驱赶着马车向南离去。
望喜驿:旧址在今四川广元县南。商隐由秦入蜀,自大散关以南,一直沿嘉陵江水行进,至望喜驿,续往西南行,而嘉陵江水则往东南流,故曰“别”。
忆:思。阆(làng)忆:今四川阆中县。
应更有高楼:指自己当更登高楼望之。
蓝:靛青,一种染料。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创作背景
这两首山水诗作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应东川(治梓忆,今四川三台)幕柳仲郢之邀被辟为掌书记,途经望喜驿,有所感触而写下这组诗。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亿阆忆。”起笔扣题,突出“别”字。诗人站在望喜楼上,注目嘉陵江水滔滔东流,不禁油然升起依依不舍的心情。诗人极目望去,又亿起那远在中游的阆忆,思绪为之一顿。
“若到阆忆还赴海,阆忆应更有高楼。”嘉陵江经阆忆后继续向东南流去,到重庆汇入长江,最终流入东海,故曰“赴海”。“应更”是肯定句,前行匆匆,无暇游赏,而此行又不经此,当然不可能再到阆忆的“高楼”眺望嘉陵江水了。“阆忆”也是写实,而不是未曾涉足的想象,从而更增强了“别”的韵味。
第一首重在远眺嘉陵江,从宏观着笔,第二首重在写嘉陵江水之澄碧,于细微处见精神。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诗人把视线收回,注目脚下的江水;江天一色,千里嘉陵,烟波浩渺,它象皓月那样洁白,又比纯蓝还碧。诗人尽情描摹江水之美,以增加不忍“别”之情。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这里把江水人格化了,也就是把自然人格化。江水变成了有生命力的东西了,这样也遂使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犹”,有不忍之意,“更向南”意谓前途渺茫。诗人尽管受柳仲郢之邀,但此行如何,还未可预料,故尔发出“犹自驱车更向南”,以收束全篇。
这两首绝句通过赞美嘉陵江水,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依恋,从而也反衬了人世间的倾轧、污浊。诗曾有自注:“此情别寄。”当指另有所寄,这或许就是人情冷暖,世风日下,李商隐虽有才华和政治抱负,但时时受到猜忌、排挤。王氏卒后,他更觉无所依托,人生飘泊,内心矛盾也偶尔流露。他渴望得到知音,但现实社会知音难觅,只好钟情于嘉陵江水,聊以片刻的自慰。
这两首绝句是联章体,紧紧围绕嘉陵江来抒发情感。前者重虚写,以想象嘉陵江壮阔景象,但虚中含实;后者重写实,以细腻的笔触,抒发自己的无尽山水之情,但实中寓虚。这组诗以江水为核心,从不同侧面加以描摹。从其过程上看,写其上游、中游、下游,淡淡勾渤几笔,写出江水的博大;从其特色上看,写其“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芝,极富画意;从其人格化上看,有“相送”,人送江,江送人,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