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传承期待好政策的落实

本报记者 张东风

在江西樟树召开的全国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经验传承交流会上,樟帮第七代炮制传人、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小平展示“白芍飞上天”的切制技艺。

“目前,中药饮片质量堪忧,除了药材质量问题之外,另一个是技术人才队伍问题。
经验丰富的老药师故去的故去,退休的退休,年轻人不原意做、留不住,而我们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未能重视他们经验的传承。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世臣日前在樟树召开的全国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经验传承交流会上如是说。

“中药炮制队伍都成‘熊猫队’了”

我国中药炮制泰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孝涛教授曾在全国政协会上多次大声疾呼,中药炮制队伍人才匮乏,都成“熊猫队”了,再不抓紧传承,人都没了。

而现在,全国到底还有多少身怀绝技的老药工,却没有人能说得出。

“老的越来越少,学的人越来越少。
”这是出席全国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经验传承交流会的30多家饮片企业代表谈论最多的话题。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明建华表示,这么多年,政府对老药工技术级别认定没人管,老药工的职称不高、补助不高,干到老都还是个药工,小的级别没地方认定。

在行业内大家公认,搞炮制又脏又累,而搞炮制的人待遇不高、地位不高,因而留不住人才,特别是留不住年轻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洪魁回忆说,1986年全国老药工工作会议后,曾经形成了一个文件,是国务院批准的,对老药工每个月补助15元。
这在那个年代相当于两级工资。
但是后来进入市场经济了,没有得到落实。

“中药饮片灵就灵在炮制技艺上”

张洪魁指出,最能代表中医辨证施治特色的就是饮片。
而精良的饮片是根据中医理论、经过科学的炮制技术,改变了原来药材的药性,即减毒增效后制成的。
因此,炮制是中药的核心。
樟树有个美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
樟树的药灵在哪里?
灵就灵在饮片的加工炮制技艺上。

在日本从事汉方药研究10年刚刚回国的江苏天江饮片公司韩号峰告诉记者,日本的汉方药在应用中常常会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原因是日本人不讲炮制,他们入药用的不是饮片,而是药材。

会议期间,记者有幸目睹所见“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的“鬼斧神工”的“樟帮”炮制技术。
在樟树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只见一寸长的白芍段,在樟帮第七代炮制传人、江西省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小平的“樟刀”之下,一会儿便如雪花般洒满台面,他抓起一把,放在嘴边轻轻一吹,薄如纸片的白芍便飞了起来。

27年前,全国饮片评比,江西省被评为第一名。
“樟帮”饮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
张洪魁夸赞其“像工艺品一样”,真的一点也不夸张。

传承是弘扬中药炮制技术的好方法

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经验传承得到了政府重视和支持。
樟树市政府不仅出台了支持传承“樟帮”传统炮制技艺的政策,设立了200万元老药工传承奖励扶持基金,还明确表示,由政府给老药工和他们的传承人每人每月发1000元补贴。

这样的做法,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

其实,在业内大家公认,炮制传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师带徒。
炮制技艺不但技术难度大,而且难以掌握,是一种靠长期经验积累的技能。
中药炮制在南北各地都有各自的独门炮制技艺,因而在明清鼎盛时期曾形成“樟帮”、“京帮”、“川帮”,三足鼎立800余年。
炮制传承一般都是言传口授,师徒授受。
因此,老药工的言传身教对中药饮片炮制至关重要。

在“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中的“去毛黄连”,要一根一根的刮去须根;安神赞育丸处方中的独特成分“丝棉炭”的煅制,要“脆而不碎,黑而有泽”,这些都需要老药工手把手地传授。
而判断中药材的“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目前还是仪器不可替代的。
”同仁堂集团科技质量部副部长刘伯刚说。

在传承方法上,师带徒不仅是同仁堂的传统,中药企业还制定了师承教育管理办法。
自建国以来,已举办了50余期师徒班,有1000多人次拜师学艺。

江西樟树天齐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建厂后便聘请46位老药工定期对职工进行传承培训。
郑州瑞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炮制工段采取以老带新的帮带制度,帮学挂钩,能薪结合,并定期进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炮制人员的操作水平。
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对特殊传统炮制工艺采取先签订保密协议再传授的办法。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不仅聘请有30余年经验著名老药工,还特邀中药炮制泰斗王孝涛教授对新荷花饮片炮制进行指导,去年将新荷花作为了王孝涛教授的传承基地。

与会企业代表还表示,传承的不仅是老药工独到的技艺和经验,还有他们精益求精、“德、诚、信”的精神。

传承亟待落实,各级政府要有明确政策导向

与会的企业代表表示,炮制经验丰富的老药工是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传承与沿袭的链接者,是中药饮片事业发展的阶梯,他们有很多有待挖掘的独门经验和技能,应该得到更大的尊重与更多的重视,并加以充分地开发利用。
依法炮制、师承相袭、返璞归真、规范加工迫在眉睫。
将传统的、宝贵的、有效的科学炮制方法保护、传承与延续,并使之发扬光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同时,传承要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提升企业文化、产品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只有国家各方面的政策优惠之后,中药炮制传承才能真正进行下去。
”企业代表一致建议,要把中药炮制技术和传承提高到行业发展的高度给予重视。
对全国炮制技术传承人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争取国家支持,给予老药工国家特殊津贴,给传承人一个专门的技术职称,提高传承人的地位。

同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中药炮制技术级别考试晋级制度,颁发级别证书,凭证上岗;并将相应的级别与级别人员的数量作为企业准入条件。
定期组织中药炮制技术级别比武活动,评级论能,以级定薪。

张世臣指出,国家有关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经验传承的扶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各级政府应有明确政策导向。

Processed in 0.057794 Second , 6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