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味建中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四味建中汤

处方

当归、白芍药、白术、甘草、人参、麦门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苁蓉、半夏、黄蓍、茯苓、熟地黄,各等分。

炮制

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

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四味建中汤

别名

大建中汤。

处方

当归白芍药白术甘草人参麦门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苁蓉半夏黄耆茯苓熟地黄各等分

制法

上药叹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

治脾肾久虚,荣卫不足,形体羸瘦,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滑利,小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津,空腹温服。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四味建中汤

组成

当归、白芍、白术、甘草、人参、麦门冬、川芎、肉桂、附子、肉苁蓉、半夏、黄芪、茯苓、熟地黄。

用法

上药各等分,制为粗散,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温服。

功效

益气补血,温肾健脾。

主治

主治气血不足,脾肾久虚,虚劳赢瘦,短气嗜卧,咳嗽喘促,手足多冷,面色咣白,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频数,小便滑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创伤反应症候群等病症。

严重创伤反应症侯群: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十四味建中汤治疗严重创伤反应症候群42例,与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西医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10日。
将患者治疗前后肺、心、肾三脏虚损证候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制定评分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70%。

方解

本方系十全大补汤加减而成,方用人参、白术补气;当归、白芍、川芎养血;附子、肉桂、肉苁蓉温阳暖肾,补命门之不足;麦冬养阴生津,并缓附桂之燥。
全方气血双补,脾肾并治,先天与后天共调。

现代研究

实验证明: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再障小鼠有效,可促进再障小鼠造血和免疫器官脾脏等功能的恢复。

方歌

十全大补汤加减,归芍术草参冬芎,桂附苁夏芪茯黄,益气健脾治久虚。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Processed in 0.047606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