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甘草3g
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去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 甘草 当归 黄芩 石膏 桂心 川芎 附子 干姜 杏仁
上锉如麻豆。
治风痉,身体强直,口噤,不知人事。
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入荆沥半合,更同煎三五沸,温服日二夜一。
一方治风痱,身体不能自收,不能言语,冒昧不知人者,不用荆沥。
每服六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温二服,空心夜卧各并二服。
初服一日,犹能自觉者,勿热服。
服讫,密室卧,用厚衣覆,微汗出,渐减衣。
未汗出,更用热生姜稀粥投之,汗出忌触外风。
并治上气咳逆。
若面目大肿,但得坐,不得卧,凡产妇并病人已曾大汗者,不可服;若虚嬴人,但当少服。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伤寒病头痛发热,身痛恶风,恶汗而喘者。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麻黄三两,甘草一两,肉桂二两,杏仁。
上为粗末,入杏仁膏令匀。
治伤寒头痛,发热恶风,骨节疼痛,喘满无汗。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以汗出为度。
不计时候。
若病自汗者,不可服。
葱豉汤。
麻黄6克葛根9克 葱白14茎 豉12克
上四味,切。
治伤寒无汗,恶寒甚而拘急者。
用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汗出愈。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川芎 防风 羌活
辛温发汗,祛风解表,治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发热如火炽,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腰背项强拘急,脉浮紧。
上药加生姜、葱白、豆豉,水煎,热服。
温覆取汗。
不得多服。
麻黄1两,生姜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石膏半两,芍药半两,杏仁十枚,桂心半两。
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
上咀。
以水4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麻黄2两,萆薢2两,附子2两,黄连1两,当归1两,桂1两,枳壳1两,甘草1两,羚羊角1两,桑根白皮1两半,牡丹皮1两半,羌活1两半,芎1两半,旋覆花半两,杏仁14枚。
上锉,如麻豆大。
中风,口眼邪。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煎至8分,去滓温服。
麻黄4两,杏仁4两,栀子仁3两,黄芩3两,防风3两,紫菀3两,升麻3两,桂心3两,茯神3两,人参3两,大枣20枚,石膏6两,桑根白皮1升。
上切。
消虚热极,止汗。
主心风,伤风损脉,脉极热,多汗,无滋润。
以水1斗,先者麻黄3沸,去沫,下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忌生葱、酢物。
麻黄4两,甘草2两,杏仁40枚,桂心2两,生姜2两,半夏50枚,石膏6两,紫菀1两。
上切。
气极伤热,肺虚多汗,咳唾上气喘急。
以水9升,煮麻黄2沸,去上沫,下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忌海藻、生葱、菘菜、羊肉、饧。
麻黄8分,蜀椒4分,细辛3分,藁本2分,杏仁50枚。
上切。
人三十年寒冷,咳逆上气。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次服,每日3次。
忌生菜。
麻黄4两,芎1两,莽草1两,当归1两,杏仁30枚。
上切。
头风湿,面如针刺之状,身体浮肿,恶风汗出,短气,不能饮食。
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分3次服,每日3次。
以糜粥将息佳。
麻黄5两,桂心4两,生姜3两,甘草2两,附子2枚。
上切。
风水,身体面目尽浮肿,腰背牵引髀股,不能食。
以水1斗,先煮麻黄减2升,纳药,煎取3升,每服1升,每日3次。
禁野猪肉、芦笋。
麻黄6两,桂心1两,甘草2两,杏仁2两,生姜8两。
上切。
上气咳嗽,喉中水鸡鸣,唾脓血腥臭。
以水7升,煮取3升半,分5次服。
得力后,长将丸服。
忌海藻、菘菜、生葱。
葱豉汤
麻黄2两,葛根3两,葱白14茎,豉1升。
上切。
伤寒1-2日,头项、腰背痛,恶寒,脉紧无汗者。
葱豉汤。
麻黄8两,射干2两,甘草4两,大枣30颗。
上切。
脉浮咳逆,咽喉水鸡鸣,喘息不通,呼吸欲死。
以水1斗,先煮麻黄3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3次服。
忌海藻、菘菜等。
麻黄2两,石膏1两半,贝齿5个,升麻1两,甘草1两,芍药1两,杏仁40个。
上为粗末。
天行1-2日。
每服5钱,以水2盏,煎至8分,温服。
取汗,止后服。
自汗者,去麻黄,加葛根2两。
麻黄2两,射干2两,人参2两,茯苓2两,防己2两,前胡2两,枳实2两,半夏1两,犀角1两,羚羊角1两,青木香1两,橘皮1两,杏仁1两,升麻1两,生姜5两,独活3两,吴茱萸1升。
肿已消,仍有脚气者。
上咀。
以水1斗1升,煮取4升,分5次服,每服相去20里久,中间进少粥,以助胃气。
此汤两口服1剂,取病气退乃止。
若热盛喘烦者,加石膏6两,生麦门冬1升,去吴茱萸;若心下坚,加鳖甲1两。
麻黄4两,甘草1两,桂心5寸,五味子半升,半夏2两,生姜2两。
咳逆上气,喘促不能安卧。
上咀。
以水5升,煮取2升,100日儿每服1合,大小节度服之。
《千金方衍义》:寒伤营也,以本方无治肩息药,故借小青龙去白芍、细辛,易生姜,以辟除恶风疾气,皆长沙方中变法,岂特婴儿主治哉。
麻黄1两半,独活1两,射干1两,甘草1两,桂心1两,青木香1两,石膏1两,黄芩1两。
小儿丹肿及风毒风疹。
上咀。
以水4升,煮取1升,3岁儿分为4服,每日2次。
《千金方衍义》:麻黄汤用麻黄、桂心、射干、独活,皆主外内合邪之证,以分解蕴热之势,其石膏、黄芩、青木香、甘草仍不出乎正治之法也。
麻黄散
麻黄1两,升麻1两,葛根1两,射干半两,鸡舌香半两,甘草半两,石膏半合。
小儿恶毒丹及风疹。
麻黄散。
《千金方衍义》:本方全从事于外解,升、葛、射干即前方独活佐黄芩之意,鸡舌香即前方桂心导伏热之意;石膏、甘草则与上二方无异也。
麻黄1两,大枣20枚,茯苓3两,杏仁30枚,防风2两,白术2两,当归2两,升麻2两,芎2两,芍药2两,黄芩2两,桂心2两,麦门冬2两,甘草2两。
恶风毒气冲心,脚弱无力,顽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
上咀。
以水9升,入清酒2升合煮,取2升半,分为4服,日3次,夜1次。
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见风。
忌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雀肉、酢物。
《千金方衍义》:此方专祛上攻血脉之痹,故以芎、归、芍药、苓、防、大枣小续命汤中六味,参入麻黄汤中以开血脉之邪,兼升麻载诸药于上,苓、术渗湿着于下,麦门冬专为失音而设。
麻黄1两,黄连1两,蛇床子1两,酢梅10枚。
上切。
妇人阴肿,苦疮烂。
《妇人良方》有北艾叶一两半。
麻黄2两,甘草2两,豉1升。
上切。
去石毒。
主
以水5升,煮取1升,去滓,分2次温服。
麻黄1两,防风1两,芎1两,羌活1两,葛根1两,甘草1两,荆芥穗2两。
上为粗末。
小儿风壅,痰实阻络,邪热头疼。
每服1钱匕,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麻黄1两半,桂1两半,甘草1两,人参1两,芍药1两,芎1两,黄芩1两,防风1两,当归1两,石膏2两,白术半两,附子1枚,杏仁20枚。
上锉,如麻豆大。
脾中风,身体缓急,手足不随,不能言语。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夜1次,不拘时候。
麻黄3两,桂半两,独活3分,羚羊角3分,萎蕤1两,葛根3两,升麻1两半,防风1两半,石膏6两,甘草3分。
上为粗末。
中风肢体弛缓,言语謇涩,精神惛愦。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
用热生姜稀粥投之汗出,慎外风。
麻黄3两,生姜3两,防风2两,芎1两,芍药1两,当归1两,蒺藜子1两,甘草1两,独活1两,乌喙1两,人参1两。
上切。
风瘙瘾疹,搔之随手起,痒痛烦闷。
以水9升,煮取2升8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讫,进粥食3日。
慎生冷、酢滑、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麻黄2两,附子1两,细辛3分,干姜3分,甘草半两,杏仁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
中风伤寒,头痛沉重。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每日3次。
麻黄3两,升麻3两,大黄3两,黄芩3两,石膏3两,甘草1两,栀子仁3合。
上切。
乳石发,上冲头面及身体壮热,服升麻汤内解外不解者。
以水9升,煮取3升,分服之。
愈。
麻黄1两,桂1两,黄连1两,当归1两,羌活1两,白芷1两,王不留行1两半,甘草1两半,防风1两半,芎1两半,白蒺藜1两半,天雄1两半,桑根白皮2两,石膏2两,红蓝花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
风瘙痒瘾疹,时时发动。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麻黄1两,桂1两,人参1两,芎1两,附子1两,防风1两,芍药1两,黄芩1两,白术1两,甘草1两,赤茯苓3分。
上锉,如麻豆大。
风寒湿之气,感于肺经,皮肤痹不仁。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稍热服,盖覆出汗愈。
麻黄1两,羌活1两,桂1两,附子1两,侧子1两,防己3分,当归3分,海桐皮3分,牛膝3分,甘菊花3分,羚羊角3分,茵芋3分,五加皮3分,甘草半两,防风3两,白术3两。
上锉,如麻豆大。
肾虚中风湿,腰脚缓弱,顽痹不仁,颜色苍黑,语音浑浊,志意不定,头目昏,腰背强痛,四肢拘急,体重无力。
每服4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麻黄1分,荆芥穗1分,杏仁1分,木香1分,当归1分,黄芩1分,羌活1分,芍药1分,柴胡1分,大黄1分,半夏1钱,牵牛子半两。
上为粗末。
劳风。
每服2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片,同煎取8分,去滓,食后温服。
净麻黄、熟石膏、净蝉蜕、绿升麻、炙甘草。
麻疹42日,应出不出,或风寒闭塞。
上加葱白3寸为引,水煎服。
麻黄半两,细辛半两,独活3分,丹参3分,牛膝3分,萆薢3分,黄耆3分,桂3分,防风1两,犀角1两,羚羊角1两,磁石1两半。
上为粗末。
风毒攻腰脚,骨节疼痛。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麻黄3两,石膏2两,桂1两,芎半两,干姜半两,黄芩半两,当归1两,杏仁40枚,甘草1两,附子1枚及半两者。
上锉,加麻豆大。
风痱,身体不能自收,不能言语,冒昧不识人;上气咳逆,若面目大肿,但得坐不得卧。
每服6钱匕,以水3盏,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夜卧各1服。
初服1日犹能自觉者,勿热服,服讫密室卧,厚覆微汗出,渐减衣。
未汗出,更用热生姜稀粥投之。
汗出忌触外风,凡产妇并病人已曾大汗者,不可服,若虚羸人但当少服。
麻黄1两半,独活1两,细辛半两,黄芩半两。
上为粗末。
中风四肢拘挛,百节疼痛,心烦,恶寒渐渐,不欲饮食。
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相去如人行5-7里再服。
微汗即愈。
病在四肢者,并为1次服。
有热,加大黄2分;腹满,加枳壳2分;气逆,加人参2分;胁下悸满,加牡蛎灰2分;渴加栝楼根2分;素有寒,加附子1枚。
麻黄1两,黄芩1两,芎1两,当归1两,紫石英1两,甘草1两,桂1两,远志1两,独活1两,桔梗1两,防风2两,石膏2两,干姜1两半,杏仁25枚。
上为粗末。
中贼风急强,大呼,不自觉知,身体尽痛。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不拘时候。
肉桂3分,干姜5分,半夏1钱2分,厚朴7分,桔梗7分,枳壳7分,麻黄2钱,苏木5分,川芎7分,陈皮1钱。
破伤风发寒者。
水煎浓热服。
麻黄3分,豉1合,甘草半两,栀子仁半两,赤芍药半两,荠苨半两,生姜半两。
上锉细。
乳石发动,头痛,寒热不可解者。
以水5大盏,煎至2盏,去滓,分5次温服,不拘时候。
麻黄3两,枳实3两,细辛3两,白术3两,防风3两,附子4两,甘草2两,桂2两,石膏8两,当归2两,芍药2两。
上锉,如麻豆大。
止汗通肉解痹。
主脾风。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麻黄、甘草、杏仁。
上为粗末。
因风寒衣服薄致嗽。
每服2-3钱,水煎,温服。
前胡5钱,柴胡5钱,石膏5钱,苍术5钱,藁本5钱,赤芍药5钱,白芷5钱,土芎5钱,干葛5钱,升麻5钱,麻黄3钱。
上锉散。
发散四时伤寒。
主四时伤寒,潮热头痛,及时疫。
每服4钱,加生姜3片,连须葱2根,水煎服,不拘时候。
春加黄芩,夏用正方,秋加麻黄,冬加豆豉。
麻黄1两,葛根1两,黄芩3分,栀子仁3分,芍药3分,杏仁3分。
上为粗末。
时行疫疠,头痛体热渴燥,骨节疼痛。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豉50粒,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麻黄1两,桑根白皮1两,赤茯苓1两,紫苏茎叶半两,葛根半两,五味子半两,甘草半两,紫菀半两,石膏1两半,葶苈1分,桂1两。
上为粗末。
伤寒咳嗽,日夜不止。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麻黄1钱,升麻1钱,牛蒡子1钱,蝉壳1钱,甘草1钱。
上锉细。
托里发表。
主发热42日以后,明是疹子,却不见出,此皮肤坚厚,腠理闭密,又或为风寒袭之,曾有吐利,故伏而不出。
加腊茶叶1钱,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服。
烦渴,加石膏末4钱。
麻黄3两,杏仁3两,紫菀3两,柴胡4两,橘皮4两。
上切。
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呷,声气欲绝。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次服。
1剂不愈,频服3剂。
麻黄5钱,黄连5钱,蛇床子5钱,蕲艾3钱,乌梅3枚,大戟8钱,防风8钱,白矾8钱。
上锉。
阴肿或疮烂。
煎汤熏洗。
再用孩儿茶1钱,轻粉、冰片、杏仁灰各5分,为末掺之。
麻黄、桂枝、川芎、杏仁、白芷、防风、羌活、升麻、甘草。
上锉。
冬月正伤寒,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头疼发热恶寒,脊强,脉浮紧,无汗。
加生姜3片,葱白3根,豆豉1撮,水煎,热服。
以被盖出汗。
麻黄1分,杏仁1分,桔梗1分,秦艽1分,薄荷叶1分,牡丹1分,防风1分,芍药1分,升麻1分,黄芩1分,紫菀1分,半夏半分,羌活半两。
上为粗末。
头面风。
每服2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热服。
麻黄1两1分,钩藤1两,杏仁3分,赤芍药3分,当归3分,桂3分,秦艽3分,大黄1两,石膏1两半。
上为粗末。
小儿6-7岁,发痫壮热。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去滓,取6分,食后温服。
竹叶8合,贝母8分,柴胡7分,升麻7分,枳实3分,紫菀3分,栀子仁6分,杏仁6分,甘草2分,麻黄2分,大黄10分。
上切。
小儿伤寒,咳嗽喘息。
以水4升,煮1升3合,期岁儿分为4服,4岁儿分为2服。
杏甘汤
麻黄1分,杏仁1分,桑白皮1分,甘草1分。
上为锉散。
疮痘,烦喘渴躁。
杏甘汤。
麻黄1两,附子1两,木香1两,芎1两,羌活1两,当归1两,槟榔1两,防风1两,牛膝1两,天麻1两,人参1两,赤茯苓1两。
上咀,如麻豆大。
肾着腰冷,腹重痛,脚膝无力。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麻黄半两,羌活半两,芎半两,射干半两,荆芥穗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紫苏叶半两,杏仁半两,牡丹皮半两,细辛半两,白僵蚕半两,牵牛子半两。
上为粗末。
肺脏风热,头目昏眩,皮肤瘙痒,夜卧身体如虫行。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2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麻黄1两,前胡3分,白前3分,桑根白皮1两,甘草半两,紫菀1两,杏仁3分。
上为粗末。
肺感风冷多涕。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葱白3茎,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3次。
独味麻黄汤
麻黄1两。
发汗。
主黄疸,内伤积热,毒发出于皮肤。
独味麻黄汤。
麻黄2两,半夏2两,桑根白皮2两,杏仁3两,石膏5两,赤茯苓2两,紫菀1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
肺实热,喘逆胸满,仰息气急。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麻黄羌活汤
麻黄半两,羌活半两,牡丹半两,独活半两,栀子半两,柴胡半两,桔梗半两,升麻半两,荆芥穗半两,大黄半两,半夏半两,木香半两,知母半两,黄芩半两。
上为粗末。
温疟初发,身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
麻黄羌活汤。
麻黄2两,吴茱萸1两,独活2两,秦艽1两,细辛1两,杏仁30枚,白术3两,白茯苓2两,桂1两,人参1两,干姜1两,防风1两,防己1两,芎1两,甘草1两。
上为粗末。
脚气。
两脚疼痛,麻痹不仁。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温服。
麻黄1两,防风1两,细辛1两,大川附子1枚,羌活半两,黄芩1分,甘草1分。
上为粗末。
祛风,爽精神。
主
每服1大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2叶,煎至5分,去滓,稍热时时灌之。
柴胡、麻黄、苏叶、甘草、桔梗、枳壳、橘红、防风、苏子、熟半夏。
发散寒邪。
主小儿寒嗽而多痰者。
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麻黄1两,葛根1两,白术1两。
上为粗末。
风黄,病人爱笑,腰背急,手足强,口干,舌上生疮,三部脉乱。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宜先烙肺俞,次烙第三椎风门两旁相去各3寸,又烙手心及足阳明气海、阴都、百会、下廉、肾俞,不愈,更灸神庭、天窗、气海、后心下100壮。
麻黄1两,葛根1两,石膏1两,桂1两,附子1两,芍药1两,甘草1两,秦艽1两,防风1两,当归1两。
上锉,如麻豆大。
产后伤寒,头痛目眩。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麻黄半两,陈橘皮半两,桔梗1分,防风1分,芎1分,紫菀1分,羌活1分,杏仁1分,甘草1分,细辛1分。
上为粗末。
肺气感寒,先觉发嚏,次加喘急。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取7分,去滓,稍热徐徐服,不拘时候。
麻黄1两,射干1两,紫菀1两,甘草1两,桂半两,半夏5枚。
上为粗末。
小儿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声。
5-6岁儿每服1钱匕,以水1盏,加大枣1枚,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纳蜜半钱匕,更煎1-2沸,食后温服,每日3次。
麻黄半两,桂1分,射干1分,杏仁1分。
上为粗末。
小儿喉痹,咽喉傍肿,喉中噎塞。
每服1钱匕,以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分2次温服。
麻黄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桂半两,大黄1分,射干1分,杏仁1分。
上为粗末。
小儿咽喉肿热,肺胀气急,喉中似有物塞。
每服1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麻黄2两。
上锉细。
代指。
以水2升,煎至1升半,去滓,温浸患指,日3-5度愈。
麻黄1两,芍药1两,甘草1两,桂半两,细辛半两。
上为粗末。
伤寒后余热,脉浮者。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麻黄1两,前胡1两,白前1两,桑根白皮1两,杏仁1两,甘草1两,贝母1两,当归1两。
上为粗末。
产后伤寒咳嗽,痰壅气短。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葱白3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麻黄、甘草、杏仁、五味子、茯苓各等分,橘红倍之。
肺感寒邪,咳嗽喘急。
有汗者及虚劳咳嗽忌服。
麻黄饮
麻黄30寸。
上蜜拌,炒令香紫色为度。
痘干枯,倒黡黑陷。
斑疮倒黡:李用之子斑疮倒黡,已至危困,投此药一服,疮子便出,其应如神。
麻黄饮。
麻黄10分,牡蛎10分,雷丸10分,干姜4分,桂心4分,枳壳4分,厚朴4分,白敛4分,大黄6分,蜀椒1合。
小儿伤寒,寒热往来。
上取猪脂1斤,细切,合药杵熟,入绢袋中炙微热,摩儿腹背手足令遍,如袋汁尽绞令汗出,摩讫粉之,厚衣抱汗出。
宜春、夏用之,秋冬不可用。
麻黄2两,石膏1两,黄芩1两半。
上为粗末,分作两帖。
乳石发。
每帖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纳鸡子白2枚,芒消末1钱,热搅令沫出,以涂摩疮上。
即愈。
麻黄1分,黄芩1分,黄连1分,大黄1分,甘草2分。
少小风痫,昼夜数10发。
上以水1升,先煮麻黄5服,去沫,纳诸药,煮5合,分5服,日夜再服。
麻黄4两,栝楼根4两,大黄4两,甘草1两。
疟疾须发汗者。
上咀。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为3服,未发前,食顷各服1次,临以服1次。
服后皆厚覆取汗。
《千金方衍义》,疟宜发汗,必壮热脉实,不得不用麻黄急开肌表以泄外淫之邪;更审便溺燥结,又不得不用大黄并疏里气以通内蕴之滞。
麻黄力猛,甘草和之;大黄性暴,栝楼根濡之,方得兼济之炒。
服后厚覆取汗,必非夏秋时疟治例,即当寒月,苟非北方禀赋之强亦难效用,用方者不可不审,反归咎于立方之过也。
麻黄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细辛3两,桂心3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石膏4两。
肺胀。
上咀。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千金方衍义》;于射干麻黄汤中除去生姜、半夏、细辛、五味、紫菀、款冬,但加甘草一味以和中气也。
麻黄3两,甘草2两,石膏4两,杏仁50枚,人参3两,干姜5两,茯苓4两,防风4两,桂心3两,半夏1升。
中风,气逆满闷短气。
上以水9升,煮取3升,先食服1升,每日3次。
忌海藻、生葱、羊肉、饧、菘菜。
麻黄4两,黄芩3两,甘草3两,石膏3两,升麻2两,栀子仁1两。
上切。
下气,解肌,折热。
主乳不发动,热气上冲。
以水1斗,煮取3升半,分3次服。
麻黄8两,桂2两,杏仁2两,芎2两,干姜1两,甘草1两,黄芩1两,当归1两半,石膏3两。
上为粗末。
风癔。
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入竹沥半合,再煎3-5沸,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
麻黄3分,乌梅肉3分,秦艽3分,柴胡3分,甘草3分,麦门冬3分,犀角3分,青蒿子1两半,常山1两。
上为粗末。
诸疟疾,先热后寒,头痛,四肢烦倦。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加桃柳枝心各7枚、豉50粒,煎至1盏,入朴消少许,更煎1-2沸,去滓,分2次服,早晨及卧时温服之。
麻黄2两,栀子14枚,香豉1升,甘草1两。
服石发困不可解者。
上咀。
以酒5升渍1宿,加大1升,煮取3升1合,分3次服。
麻黄2钱,甘草3钱,杏仁21枚,乌梅7枚。
咳嗽声嘶。
上咀。
用水3盏,石器内煎,去滓,取1盏半,分为3服,食后温服。
麻黄4两,桂心2两,甘草2两,大枣14枚。
上切。
新久咳嗽,唾脓血,连年不愈,昼夜肩息。
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每日3次。
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麻黄2两,细辛2两,甘草半两,桃仁20枚,。
上切。
卒咳逆,上气肩息,昼夜不止欲绝。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忌海藻、菘菜、生菜。
石膏麻桂汤
麻黄1两,桂心3分,石膏3分,黄芩半两,甘草1分,赤芍药半两,杏仁21枚。
上为散。
伤寒二日,头痛发热,烦闷。
石膏麻桂汤。
麻黄2两半,白术2两,甘草1两,石膏3分,赤茯苓1两。
上为粗末。
水气通身肿。
每服5钱匕,以水2盏半,加大枣2枚,生姜1枣大,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每日3次。
每服后盖覆,令汗出愈。
麻黄3两,苍术3两,白术1两,陈橘皮2两,甘草1两。
上为粗末。
妊娠伤寒,发热恶寒,身体疼痛。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葱白1寸,盐豉7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麻黄1两半,芎1两半,升麻1两,防风1两,防己1两,桂1两,羚羊角1两。
上为粗末。
妇人中风,口面斜。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入竹沥半合,再煎3-4沸,去滓,分2次温服。
麻黄1两,防风1两,人参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杏仁1两,芎1两,甘草1两,附子1枚。
上锉,如麻豆大。
妇人中风,一切风证。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煎取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麻黄半两,桂1两,芍药1两,葛根1两,甘草1两,石膏1两。
上为粗末。
产后伤寒,烦热头痛,表未解者。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得汗解为效。
麻黄3两,五加皮1两半,防风2两,独活2两,桂2两,当归2两,芎2两,干姜2两,附子1枚,牛膝2两半,杏仁80枚。
上药各为细末。
醉酒汗出,风入经络,成风疽。
以水9升,先煎麻黄,掠去沫,纳诸药,煎取3升,绞去滓,每用1盏温服,并3服。
温覆微汗,慎外风。
麻黄5两,葛根4两,栀子2-7枚,葱1升,香豉1升。
发汗。
主天行壮热,烦闷。
上咀。
以水8升,先煮麻黄、葛根2-3沸,去沫,纳诸药,煎取2升5合,绞去滓,分为3服。
服别相去如人行5-6里更进1服。
覆取汗,后以粉粉身。
忌风及诸热食。
麻黄2两,干姜2两,细辛1两半,五味子1两,桂半两,半夏1分。
上为粗末。
风热客于脾肺经,喉间肿痛,语不出。
每服3钱匕,用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3次。
麻黄2两,甘草1两,桂1两,芎1两,杏仁15枚。
上四味为粗末,入研杏仁拌匀。
气极热。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2次混服,空腹、夜卧各1次。
麻黄半斤,甘草1两,杏仁1两,蛤粉1两半。
上为粗末,分作二服。
急热劳;产后血风,搐却腰脚者。
每服以水3盏,同于银石器内煎熬成膏,绞汁1盏,临卧温服。
睡至二更汗出,次日无力,可思饮食为效。
麻黄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茯苓1两半,黄芩1两,白术1两半,石膏1两,桂1两半,生干地黄5两,甘草1两,赤小豆1合。
上为粗末。
止烦下气。
主心劳烦多热,喜笑无度,四肢烦热。
每用药末10钱匕,加鸡子白1枚,竹沥半合,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下芒消1钱,再上火令沸,分3次温服,空腹、日午、夜卧各1次。
麻黄1两半,防风1两半,桂3分,当归1两,白槟榔1两,黄芩1两半,升麻1两半,犀角1两半,赤茯苓1两半。
上为粗末。
风毒脚气。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
麻黄1两,桂1两,防风3分,芍药3分,芎2分半,白术半两,甜竹沥2合。
上除竹沥外,并锉细,分作两剂。
产后中风,四肢拘急,筋节掣痛。
每剂用水5盏,加生姜1分,煎至两盏,去滓,下竹沥,更煎3沸,分3次温服。
服了取微汗为度。
麻黄1两,防风3两,当归3两,赤茯苓3两,升麻2两,芎2两,白术2两,芍药2两,麦门冬2两,黄芩2两,桂2两,甘草2两,杏仁30枚。
上为粗末。
恶风毒,脚气痹弱。
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入大枣1枚,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夜1。
麻黄2两,羌活1两,防风1两半,赤芍药1两半,桂1两,石膏3两,杏仁1两,甘草1两。
上为粗末。
妇人中风,头目昏疼,失音不语,烦躁喘粗,汗出恶风,口吐涎沫,四肢不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每日2次。
牙颔冷痹舌强,加附子1枚,竹沥5合;若渴,加麦门冬1两半、生犀角1两同煎。
麻黄、石膏、元红、大力子、荆芥、防风、杏仁、前胡、干葛、川芎、连翘、甘草。
热邪在表,头痛,骨节痛。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