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200g 苦杏仁100g 大黄200g 枳实200g 厚朴100g 白芍200g
为黄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苦杏仁掺研成细粉,过筛,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便秘。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大蜜丸每丸重9g
密封。
枳壳、白槟榔、菟丝子、山药、防风、山茱萸、肉桂、车前子,各一两半。
木香,羌活,各一两。
郁李仁、大黄、麻仁,各四两。
上为细末,入别研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治冷热壅结,津液耗少,大便闭难或不通。
若年高气弱及有风之人,大便秘涩者宜服。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临卧服之。
麻仁120克大黄120克白槟榔30克山茱萸45克 薯蓣45克 官桂45克 车前子 枳壳防风各45克 羌活45克 木香60克 菟丝子45克 郁李仁120克
上十三味,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理气疏风,润肠通便。
治风寒积滞内阻,三焦不和,胸膈满闷,大便秘涩。
每服15~20丸,临卧时用温开水送下。
麻仁枳壳人参 大黄各15克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治产后气虚津伤,大便秘涩。
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丸。
大便未通可加丸数。
郁李仁火麻仁各60克 大黄60克槟榔15克 干山药 防风枳壳各23克 羌活 木香各17克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治大便涩滞不通。
每服20~30丸,食后用温开水送下。
芝麻4两,杏仁4两,大黄5两,山栀10两。
上为末,炼蜜入麻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每服50丸,食前白汤送下。
大麻仁1两半,大黄1两半,葛根1两半,桑根白皮1两1分,芒硝1两1分。
上三味为末,与芒硝、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腹内壅闭,大便不通,气喘息促。
每服20丸,空心煎粟米饮送下,至晚再服。
大麻仁2两,木香3分,枳壳1两,大黄1两,恶实1两,甘草半两。
上除麻仁外,为末,入麻仁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乳石发动,痈肿发背,及脏腑涩滞。
每服20丸,温水送下。
未效,加至30丸。
麻仁1两,杏仁2钱半,枳实半两,白芍药半两,黑牵牛1两7钱半。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便秘涩。
每服50丸,食前温熟水送下。
归尾、大黄、麻仁、羌活、桃仁。
上为末,炼蜜为丸。
润肠养血。
主血燥便闭。
白汤送下。
麻仁、人参、枳壳、杏仁。
上为末,炼蜜为丸。
产后去血过多,津液枯竭,不能传送,大便秘结。
米饮送下。
麻仁4两,大黄4两,白槟榔1两,山茱萸1两半,薯蓣1两半,官桂1两半,车前子1两半,枳壳1两半,防风1两半,羌活1两半,木香2两,菟丝子1两半,郁李仁4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
主三焦不和,脏腑虚冷,胸膈疰闷,大便秘涩。
每服15-20丸,临卧温水送下。
枳壳、川芎各等分,麻仁泥子减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风秘,大便不通。
食前温水送下。
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枳壳1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木香半两,槟榔1两,柴胡1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虚劳气壅,大便秘涩,四肢烦疼。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大麻仁3两,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芎1两,木香1两,鳖甲2两半,独活2两,槟榔2两,川大黄2两,郁李仁2两,牵牛子2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肠风热秘涩,气壅闷。
每服30丸,食前以温水送下。
以利为度。
忌苋菜。
大麻仁1升,黄芩2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
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
含之。
大麻子1升,黄柏2两。
上以炼蜜为丸。
连月饮酒,喉咽烂,舌上生疮。
《普济方》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每服一粒,含化。
大麻仁2两,川大黄1两,枳壳1两,赤芍药1两,郁李仁1两,川芒消1两,槟榔1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便难,五脏气壅,三焦不和,热结秘涩。
每服30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晚再服之。
麻仁3两,杏仁2两,桃仁2两,枳实1两半,郁李仁3两,当归3两,大黄3两,厚朴1两半,白芍2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
气滞血燥,大便不通,小腹胀满。
每服3钱,白汤送下。
气滞于胃,血燥于肠,津液不得传送大府,故大便不通,小腹胀满焉。
生麻仁润燥滑肠,制大黄润肠开结;厚朴散气宽胀,桃仁破瘀血润燥,郁李仁润肠散结,扁杏仁润燥降气;当归养血荣肠胃,枳实破气宣壅滞,白芍药敛阴血以致津液也。
蜜丸汤下,俾血润气行,则津液流通,而大府自润,传送有权,焉有大便燥闭,小腹胀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