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卷上: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参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治肺痿。
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药,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

方中重用麦门冬滋养肺胃,清降虚火为君;人参益气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化痰为佐;甘草、大枣、粳米益胃气,生津液为使。
诸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咽喉利,咳喘自愈。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黄连冬瓜各60克

制法

上三味药,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消渴。
日夜饮水不止,饮下小便即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重订严氏济生方》: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橘皮半夏白茯苓白术各30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小麦10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健脾化湿,生津止渴。
治霍乱愈后,烦热不解,多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生姜5片,乌梅少许,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重订严氏济生方》: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远志人参 黄芩 生地黄茯神 石膏各30克甘草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益气养阴,清心泻火。
治虚劳。
劳心过度,气阴两虚,面色无华,头发脱落,性急好怒,唇口赤甚,言语不快,饮食如常,形体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取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金匮》卷上:麦门冬汤

别名

麦冬汤

处方

麦门冬7升,半夏1升,人参2两,甘草2两,粳米3合,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止逆下气。
降火利咽。
生津救燥。
养胃除烦,平逆气。
主肺阴不足,咳逆上气,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胃阴不足、气逆呕吐,口渴咽干。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呕逆,喘急。
肺胃气壅,风热客搏,咽喉烦闷。
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
燥痰咳嗽。
膈食。
及冲气上逆,夹痰血而干肺者。
霍乱后,余热未清,神倦不饥,无苔而渴,或火升气逆,干咳无痰。
肺虚而有热之痿。

临床应用

1.咳嗽:右脉虚大,色夺形瘦,肌燥疮痍,咳嗽经年,曾经失血,是津亏气馁,由精劳内损,但理胃阴,不必治咳。
《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

2.咳血:咳甚血来,是属动象,阴阳失司,阳乃腾越,阳明络空,随阳气自为升降,拟以柔剂填养胃阴,师《金匮》法,用麦门冬汤加减治之:麦门冬四钱,黄耆二钱,人参一钱,生甘草八分,粳米半盏,大枣三枚,水同煎服。

3.脑膜炎后遗症:某女,十四岁。
患脑膜炎,经西医治愈后,经常口吐涎沫不止,吃东西时尤着,且伴有性情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不数。
给理中丸、苓桂术甘汤治之,效果不显,故用麦门冬汤治之。
方药:麦冬12g,党参9g,半夏9g,炙甘草6g,大枣4枚,粳米9g,水煎,分二次服。
服三剂后,初见疗效,口吐涎沫有所减少,在上方逐渐加重半夏、麦门冬之药量,半夏加至24g,麦门冬加至60g,每日一剂,连服20余剂,病愈涎止。

用法用量

麦冬汤。

注意

肺痿属于虚寒者不能用本方。

各家论述

1.《法律》: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
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未思及必不可得之数,不惟无益,而反害之。
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胃气者,肺之母气也。
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

2.《千金方衍义》: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麦门冬数倍为君,人参、甘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皆得以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虞。
当知火逆上气,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用大枣通津涤饮为先,奥义全在乎此。
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乌能建止逆下气之绩哉?
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立方之旨。

3.《金匮要略心典》:火热挟饮致逆,为上气,为咽喉不利,与表寒挟饮上逆者悬殊矣。
故以麦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饮气,人参、甘草之甘以补益中气。
盖从外来者,其气多实,故以攻发为急;从内生者,其气多虚,则以补养为主也。

4.《古方选注》:麦门冬汤,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
用人参、麦门冬、甘草、粳米、大枣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气,以化两经之燥,独复一味半夏之辛温,利咽止逆,通达三焦,则上气下气皆得宁谧,彻土绸缪,诚为扼要之法。

5.《血证论》:参、米、甘、枣四味,大建中气,大生津液,胃津上输于肺,肺清而火自平,肺调而气自顺,然未逆未上之火气,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气,又不可任其迟留也,故君麦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气,火气降则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气自降,又并行而不悖也。
用治燥痰咳嗽,最为对症,以其润利肺胃,故亦治膈食。
又有冲气上逆,挟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

摘录
《金匮》卷上

《千金》卷十:麦门冬汤

别名

麦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京枣20枚,竹叶1升,甘草2两。

功能主治

劳复,气欲绝。
劳复发热。

用法用量

麦冬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劳复气欲绝,胃虚火乘肺也,方用麦冬滋肺,竹叶清心,甘草和中,京枣以培脾气之耗也。

摘录
《千金》卷十

《内科摘要》卷下: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钱,防风2钱,白茯苓2钱,人参1钱。

功能主治

火热乘肺,咳唾有血。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内科摘要》卷下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麦门冬汤

处方

麦冬3钱,人参1钱半,生地5钱,阿胶3钱,条芩1钱半,白芍1钱半,地骨皮3钱,甘草8分,大枣3枚。

功能主治

怀妊六月,脉大滑疾者。

用法用量

水1斗,煮药取3升,纳清酒1升,并胶烊尽,煎取1升,温服。

脾虚,加白术。

各家论述

阴阳凝结,胎渐长成,宜清热补阴以培养其母气,麦门冬清心肺以滋津液,人参扶元气以固胎元,生地滋阴壮水以资冲任,阿胶补阴益血以宁胎息,条芩清热安胎,白芍敛阴和血,地骨清肌退热,生草泻火缓中,大枣以益脾元也。
肝虚亦用鸡汁煮药,并佐以清酒,而母气无伤,胎元无不日安日长矣。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慈幼新书》卷首:麦门冬汤

处方

麦冬、黄芩、茯苓、淡竹叶。

功能主治

妊娠子烦,心常惊悸。

摘录
《慈幼新书》卷首

《简明医彀》卷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冬1钱,天门冬1钱,远志1钱,当归1钱,白芍药1钱,生地黄1钱,人参1钱,黄耆1钱,牡丹皮1钱,阿胶1钱,藕节1钱,炙草1钱。

功能主治

思虑伤心,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上作1服。
用水2钟,加生姜1片,煎1钟,不拘时服。

摘录
《简明医彀》卷三

《寿世保元》卷三:麦门冬汤

处方

人参2钱,白术1钱5分,白茯苓3钱,陈皮2钱,半夏2钱,麦门冬3钱,甘草8分,小茴香8分,乌梅2钱。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霍乱已愈,烦热多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瘴疟指南》卷下:麦门冬汤

处方

麦冬、人参、白术、陈皮、川芎、半夏、当归、肉桂、乌梅、大附子、甘草、茯苓。

功能主治

哑瘴。
神清目开,大小便如常,惟全不能出声,身热。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水煎,温调黑神散服。

各家论述

哑瘴若神昏直视,不知人事,痰响者属痰;神昏不知人事,不痰响,能饮食,惟不能出声,此邪热涌沸其血,上塞心肺之窍,故不能言也。
是方用六君子缓火邪以补脾救元气;门冬解心肺之热;乌梅生津,以收外泄阳气;归、芎行散上窍之血;血得热则行,故用桂、附之热以行之,且能引上焦之阳下入阴分;再调黑神散以驱逐其血,血散则心肺之窍开,而声音出矣。

摘录
《瘴疟指南》卷下

《准绳·幼科》卷五: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钱,人参1钱,甘菊1钱,赤芍药1钱,赤茯苓1钱,升麻1钱,甘草5分,石膏3钱。

功能主治

小儿癍疹,烦渴吐泻,及痂后余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准绳·幼科》卷五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麦门冬汤

别名

麦冬汤

处方

当归、芍药、麦门冬、生地黄。

功能主治

痘疹。
便实燥渴,津液不足,血枯不荣。

用法用量

麦冬汤。

摘录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麦门冬汤

别名

泻肝散、麦门冬散、玄参泻肝散、麦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大黄1两,黄芩1两,桔梗1两,玄参1两,细辛半两,芒消半两。

制法

上药除芒消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血灌瞳人,昏涩疼痛。
辘轳转关外障。

用法用量

泻肝散、麦门冬散、玄参泻肝散、麦冬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麦门冬汤

处方

生麦门冬1两半,栝楼根3两,茅根5两,竹茹5两,小麦3合,乌梅7枚。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舌干引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半,旋覆花1两半,木通1两半,大青1两半,茯神1两,黄连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目内眦成泡,3-5日间生脓汁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加生地黄汁半合,芒消末半钱匕,更煎2-3沸,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八: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土瓜根1两,小麦1合,黄芩半两。

制法

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

消渴烦躁,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竹叶2-7片,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八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麦门冬汤

处方

黄连半两1两,麦门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心脾壅热,烦渴口干。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丸剂,名“麦冬丸”。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分,知母1分,蒲黄1分,黄芩1分,木通1分,升麻1分,大黄3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肠实热,脉气盛实,小便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一引《护命》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麦门冬汤

别名

千金麦门汤、麦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桑根白皮1两,生干地黄1两,半夏3分,紫苑3分,桔梗3分,淡竹茹3分,麻黄3分,五味子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伤肺。
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
诸病后火热乘肺,咳嗽有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五心烦热,渴而烦闷。

用法用量

千金麦门冬汤、麦冬汤(《嵩屋尊生》卷八。

各家论述

《医钞类编》:麦冬甘微苦寒,清心润肺,泻热除烦,火退金清,痰嗽自止;桑皮甘辛而寒,下气行水,泻肺中火邪,火退气宁,喘满自除;生地泻丙火,清燥金,血热妄行宜凉之;麻黄肺家专药,去荣中寒邪,风中风热;半夏行水润肾,亦能散血,火炎痰升,非此不除;紫苑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桔梗开提气血,载药上浮,入肺泻药,痰塞喘促,宜辛苦开之,竹叶甘寒,能除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五味敛肺,除热宁嗽定喘,火热咳嗽必用之药;甘草入凉剂则泻邪热,火热甚者以此缓之也。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赤茯苓1两,鳖甲2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坏病,经久不愈,潮热不退,身体沉重,昏愦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梅1个,小麦50粒,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圣济总录》卷三十: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半,荠苨1两,吴蓝1两,甘草1两,黄苓1两,茅根1两,生干地黄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头疼,手足烦热,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豉100粒,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知母1两,泽泻1两,甘草1两,粳米5合,竹叶1升,小麦2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乳石发,两鼻生疮热痒,内亦热,兼头痛。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半,煮竹叶、小麦,取9升去之,纳诸药,煮取4升,去滓分服,日3夜1。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赤茯苓1两,人参1两,白术1两,桂半两,陈橘皮1两,甘草半两,地骨皮1两,黄耆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不解,或寒或热,四肢瘦弱,饮食不能,胸中烦满虚躁。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麦门冬汤

处方

生麦门冬8分,生地黄24分,甘草4分,荠苨6分,干姜6分,茅根10分,香豉5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心闷吐血。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分服之。
空心、日午各1服。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乌梅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
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4两,知母3两,凝水石1两半,青竹茹两块。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暴渴,烦躁饮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黄连2两,冬瓜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
日夜饮水不止,饮下小便即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4两,白茯苓4两,栝楼根5两,地骨皮5两,甘草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渴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先以水2盏,加小麦1匙,竹叶2-7片,生姜1枣大,大枣2枚,同煎至1盏半,去滓下药末,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赤茯苓2两,栝楼实2两,地骨皮2两,甘草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渴后,热毒结成痈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葛根1两,人参1两,前胡1两,犀角1两,桔梗半两,芦根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拌令匀。

功能主治

胸间热痰,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半,乌梅7枚。

功能主治

痢兼渴。

用法用量

用水2盏,煎取1盏,去滓,空心、晚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圣济总录》卷三十: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大黄半两,防己半两,玄参半两,葛根半两,木通半两,青竹茹半两,滑石半两,甘草1分,木香1分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咽喉壅塞,小便不通;气胀,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葱白5寸,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桔梗5两,甘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青蒿心叶10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稍轻者,粥饮调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茯神1两,菊花1两,人参1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心虚忪悸。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半,升麻1两,知母1两,甘草1两,鳖甲1两,柴胡1两,前胡1两,桃仁1两,枳壳1两,栀子半两,芦根半两,乌梅肉半两,人参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兼补心气。
主肺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桃枝5寸,柳枝5寸,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入石膏末半钱匕,更煎沸,未发前1-2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犀角屑半两,杏仁半两,常山半两,甘草半两,糯米81粒。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疟病,发热烦躁,体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以水5盏,煎至3盏,去滓,分为5服,于发时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栝楼仁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半两,厚朴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吐利不止,渴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石膏2两,地骨皮2两,桅子仁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脏实热,烦躁喘急,欲吐不出,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小麦50粒,竹叶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龙齿半两,玄参1两,栀子仁1两,茅根1两,木通2两,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烦躁,口干舌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3两,芍药1两半,黄芩1两半,栀子仁5枚,石膏3两,犀角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瘅发黄,口甘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朴消半钱匕,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麦门冬汤

处方

甘草2两,黄芩2两,大黄2两,麦门冬2两,芒消2两,栀子30枚。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石发,腹胀头痛,眼眶疼,先有癖实不消,或饮消下食内热,或时时心急痛。
诸石毒,眼睛疼,寒热时作。

用法用量

按:《圣济总录》本方用麦门冬二两,甘草、黄芩、大黄、桅子仁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下芒消一钱匕,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赤茯苓1两半,人参1两,桑根白皮1两,陈橘皮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热气满。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圣济总录》卷九十: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桂半两,干姜半两,甘草3分,阿胶3分,人参3分,生干地黄1两。

制法

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

虚劳不足,内伤呕血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夜卧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4分,甘草4分,枳实3分,黄苓3分,人参3分,龙骨6分。

功能主治

少小夏月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
小儿夏月伏暑,吐痢过后,胃中虚热,渴唯饮水。

用法用量

《幼幼新书》引《婴孺方》有茯苓三分。

摘录
《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千金》卷二: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升,人参2两,甘草2两,黄芩2两,干地黄3两,阿胶4两,生姜6两,大枣15枚。

功能主治

妊娠六月,卒有所动不安,寒热往来,腹内胀满,身体肿,惊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产,手足烦疼。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麦冬汤”;本方用乌雌鸡煎药,名“人参雌鸡汤”。

注意

忌海藻、菘菜、芜荑。

摘录
《千金》卷二

《千金》卷十二: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4两,白术4两,甘草1两,牡蛎3两,芍药3两,阿胶3两,大枣20枚。

功能主治

下血虚极。

用法用量

上咀。
以水8升,煮取2升,分2次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下血虚极不用参、耆,而用牡蛎以固下焦之虚脱,并用白术以培中气之内陷,胶、芍养血,麦门冬滋津,甘草、大枣、白术之匡佐耳。

摘录
《千金》卷十二

《千金翼》卷二十二: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升麻3两,葛根3两,丁香1两半,零陵香1两,藿香1两。

功能主治

痈肿始觉,其肿五色,并为发背,痛欲死,肿上加灸不愈,腹内虚闷。

用法用量

上咀。
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3服,1日令尽。

摘录
《千金翼》卷二十二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麦门冬汤

处方

生麦门各3两,青竹茹3两,茅根5两,甘草1两,生姜5两,人参1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烦热,呕逆不下食,食则吐出。
霍乱逆满,烦躁,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去滓,分3次温服,如人行6-7里,进1服。
不吐利。

注意

忌海藻,菘菜。

摘录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外台》卷十一引《广济方》:麦门冬汤

处方

芦根2升,苎根2升,石膏6分,生姜5两,栝楼5两,小麦2升,生麦门冬2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消渴。

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煮取6升,去滓,每服1升,渴即任意饮,未愈再作。

摘录
《外台》卷十一引《广济方》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四:麦门冬汤

处方

生麦门冬3两,萎蕤3两,石膏3两,生地黄汁7合,葱白1握,干葛4两,豉心3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乳石发,热冲头面,兼口干嗽。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甘草2两,白茯苓1两,羌活1两,旋覆花1两,玄参1两,白术1两,芍药1两,柴胡1两,人参1两,升麻1两,当归1两,桑根白皮1两,胡黄连1分,熟干地黄1两半,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胃热肠寒,善食数饥,少腹胀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甘草1寸,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三因》卷十一:麦门冬汤

别名

麦冬汤

处方

麦门冬5两,生芦根5两,竹茹5两,白术5两,甘草2两,茯苓2两,橘皮3两,人参3两,萎蕤3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上焦伏热,腹满不欲食,食入胃未定,汗出,身背皆热,或食入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

用法用量

麦冬汤。

摘录
《三因》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甘草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烦闷,或血气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入竹沥半合,再煎数沸,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心虚惊悸,恍惚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黄芩2两,黄耆2两,芍药2两,赤茯苓2两,甘草2两,木通2两,桑寄生3两,防风3两,人参3两。

制法

上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乳结核,及初结作痈。

用法用量

乳消减,即服天门冬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麦门冬汤

处方

生麦门冬1两半,黄耆1两半,防风1两半,桑寄生1两半,甘草3分,木通2两半,黄芩1两半,赤芍药1两半。

制法

上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乳肿,初觉有异。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本2枚,煎至8分,去滓,纳乳糖1分,再煎1沸,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3两,栝楼根知母1两,人参1两,藜芦1两,龙胆半两,粟米1合。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风热壅滞,壮热烦渴时呕。

用法用量

每用3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分3次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3分,赤茯苓3分,生干地黄3分,石膏3分,升麻3分,人参3分,知母3分,芎3分,山栀子仁3分,小麦半升,黄耆1两,甘草1两,枳实1两,芍药1两,黄芩1两半,前胡1两半。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痈疽发背热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竹叶10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医方妙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款冬花1两,人参1两,紫菀1两,桂心半两,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伤寒末除,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入杏仁20粒,麸炒,去皮尖,细研拌匀,每服1钱,水1钟,加生姜3片,煎至5分,去滓,令时时温服之。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医方妙选》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甘草2两,白茯苓3两,栝楼根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服乳石热闷,脚气发动,气逆不下,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加生姜1枣大,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三因》卷五: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香白芷、半夏、竹叶、甘草、钟乳粉、桑白皮、紫苑、人参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肺经受热,上气咳喘,咯血痰壅,溢干耳聋,泄泻,胸胁满痛,连肩背两臂膊疼,息高。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4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
《三因》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3分,人参3分,白茯苓半两,陈橘皮半两,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恶阻病。
心中愤闷,见食呕吐,恶闻食气,肢节烦疼,身体沉重,多卧黄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分,大枣2枚,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济生》卷三:麦门冬汤

别名

九君子汤、麦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橘皮1两,半夏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小麦半合。

功能主治

霍乱已愈,烦热不解,多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九君子汤、麦冬汤。

摘录
《济生》卷三

《济生》卷七:麦门冬汤

别名

竹叶汤、麦冬汤

处方

麦冬1两,防风1两,茯苓1两,人参半两。

功能主治

子烦。

用法用量

竹叶汤、麦冬汤。
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麦门冬散”。

摘录
《济生》卷七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远志1两,人参1两,黄芩1两,生地黄1两,茯神1两,石膏1两,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

脉实极。
气衰血焦发落,好怒。
唇口赤甚,言语不快,色不泽,饮食不为肌肤。

用法用量

上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

《活幼心书》卷下: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3钱,干葛3钱,人参2钱,赤芍药2钱,升麻2钱,赤茯苓2钱,甘草2钱,石膏末5钱。

功能主治

斑疹热毒,头痛烦闷,狂渴妄语。
麻疹内外热盛,色紫黑者。

用法用量

上咀。
每服2钱,水1盏,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

各家论述

《痘科类编释意》:麦门、人参、甘草、干葛生津润烦,升麻清外热,石膏清内热,赤芍、赤茯苓又能利湿热,此清邪热解烦顿之剂也。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脉因证治》卷上:麦门冬汤

处方

半夏、竹茹、陈皮、茯苓、麦门冬参。

功能主治

大病后虚烦,则热不解,不得卧。

摘录
《脉因证治》卷上

《医学正传》卷二: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7分,桑白皮7分,生地黄7分,紫菀茸5分,桔梗5分,淡竹叶5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贝母6分,天门冬7分。

制法

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

诸病后,火热乘肺,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喘急,羸瘦,五心烦热,渴而烦闷。
上焦热甚而声瘖者。

用法用量

方中贝母、天门冬用量原缺,据《景岳全书》补。

各家论述

《证因方论集要》:天冬、麦冬能清肺热,桑皮、紫菀能泻肺火,生地、贝母能润肺燥,五味能收肺气,淡竹叶功专清心,甘、桔除热利膈,火清而闭开矣。

摘录
《医学正传》卷二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引万氏方: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钱,葛根1钱,升麻4分,赤芍药6分,茯苓6分,炙甘草4分,石膏1钱半。

功能主治

表邪内热,咳嗽甚者。
麻疹咳嗽。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引万氏方

《卫生总微》卷十四: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紫苑3分,甘草2钱半,桂枝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初生儿10日至50日,卒得謦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息。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以绵蘸滴儿口中,昼夜4-5遍。
仍节乳哺。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二:麦门冬汤

处方

生麦门冬1两半,萎蕤1两半,秦皮1两半,赤茯苓1两半,大黄1两,升麻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肝实热,毒气上熏,目赤痛痒。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钱匕,更煎令沸,空腹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

《扶寿精方》:麦门冬汤

处方

黄芩、黄连。

功能主治

咳嗽。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2盏,熬熟。
外用生麦门冬3两,去心捣烂,取自然汁半盏;将柏叶1大把,茅根1大把,捣汁拌前药,共服1碗。
又将麦门冬、柏叶、茅根滓,与前药滓共用水3碗煎,倾出滓,将瓦罐装此药,时时温服。

摘录
《扶寿精方》

《圣济总录》卷九十: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前胡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

制法

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

虚劳烦躁,夜不得眠,少气,翕翕微热,口干减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圣济总录》卷九十: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1两半,榆白皮1两,苦参1两,黄连1两,地骨皮1两,黄芩1两,龙胆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热气乘心,忧惧不安,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加地黄汁半合,食后顿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淡竹叶1握,半夏2两,甘草1两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顿热,口干舌燥,欲得饮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大枣2枚,粳米半合,同煎取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3两,茯神3两,防风3两,地骨皮3两,人参2两,龙齿2两,远志2两,甘草2两,羚羊角2两,石膏2两,紫石英1两。

制法

上药各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心中烦热,唯欲露体,复之即闷烦,惊悸心忪,面无颜色,忘前失后,妇人患血风气者,多成此疾,乃心蒸之状。

用法用量

曾经吐血者,服尤佳。
若畏石药,不用紫石英亦佳。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黄芩1两,柴胡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骨蒸疼烦,翕翕发热,骨节酸痛,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苦竹叶3片,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空腹、食后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3两,甘草2两,半夏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止渴。
主骨蒸,唇干口燥。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竹叶3片,粳米49粒,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六○: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2两,白茯苓1两半,赤芍药1两,当归1两,人参1两,甘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心虚,言语谬误,恍惚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3分,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黄芩半两,大黄半两,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热痰实,三焦痞结,烦闷壮热,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生姜1枣大,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麦门冬汤

处方

麦门冬半两,半夏半两,贝母半两,青橘皮1分,干姜1分,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止烦渴,定咳嗽。
主妊娠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生姜3片,水1盏,慢火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通口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圣济总录》卷一○六:麦门冬汤

别名

木通汤

处方

麦门冬1两,旋覆花1两,木通1两,黄芩1两,茯神1两,大黄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目睛如针刺疼痛,目系急,碜涩疼痛;倒睫拳挛,多生眵泪。

用法用量

木通汤。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金匮要略》:麦门冬汤

组成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主治

肺痿。
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解

本方所治之肺痿,是由肺胃阴虚,虚火上炎,气逆不降所致。
其病在肺,其源在胃,《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
胃津不足,不能上输养肺,肺伤津液不布,而聚生浊唾涎沫,并随肺气上逆而咳出,故咳唾涎沫;燥胜则干,故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均为肺胃阴虚有热,热灼津枯之象。
治宜润肺盖胃,降逆下气。
方中重用麦门冬甘寒清润,滋润肺胃之阴而清虚热,为君药。
臣以人参、甘草益气生津,补益脾肺;佐以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胃津充足,则津液自能上归于肺;肺胃气逆,配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其性虽温燥,但与大量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被制,降逆化痰之功犹存,且麦门冬得半夏之伍则滋而不腻,起到相反相成的效果。
其中,甘草又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以为使。
本方六味,健脾胃补肺,以补土生金,益母而实子,主从有序,润降得宜,生胃阴而润肺燥,下逆气而止浊唾。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虚热肺痿的常用方,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

注意

肺痿属于虚寒证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歌

麦门冬汤麦冬多,参草枣米半夏合,益胃生津此方珍,肺瘘咳逆因虚火。

摘录
《金匮要略》
Processed in 0.281490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