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姜 干姜各120克 吴茱萸木香各30克 枳实陈皮各60克
上为细末,酒煮神曲、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治上膈停痰,中脘气痞,饮食不下,或时呕吐,食不消化,心腹胀满,大便不通。
每服15~丸,用生姜、陈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良姜4两,干姜4两,吴茱萸1两,木香1两,枳实2两,陈皮2两。
上为细末,酒煮神曲、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上膈停痰,中脘气痞不下,饮食不入,或时呕吐,食不消化,心腹胀满,大便不通。
每服15-20丸,不拘时候,以生姜、陈皮汤送下。
檀香5钱,益智5钱,蓬术5钱,三棱1两,砂仁1两半,姜黄1两半,甘松1两半,白豆蔻1两半,甘草1两半,陈皮7钱,香附子3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麻子大。
宽中快膈。
主小儿脾胃虚弱,虽进乳食则迟化而中满,呕吐肚急,面黄肚疼,脏腑不调;大人十噎五膈。
每服30-50丸,姜汤、白汤任下。
丁香3钱,官桂3钱,木香3钱,茴香3钱,干姜5钱,苍术5钱。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小豆大。
疗脾胃,顺气建阳,住小便。
主
每服5-7丸,食前好酒送下。
黑牵牛半斤,大麦芽半斤,香附子4两,青皮3两半,萝卜子4两,槟榔2两,蓬术4两,三棱4两,大黄2两。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积聚,宿食不消。
按:《奇效良方》有陈皮。
蒸饼1两。
上锉焙为末,别以肥枣饭上蒸少时,去皮核,用乳钵烂杵如糊,同前饼末亭分,再杵匀为丸,如麻仁大。
健脾化枳,进食肥肌。
主丁奚疳证。
每服30-50丸,以温米清汤送下,不拘时候。
儿小者亦以米汤化服;其蒸饼不拘个数,大约以1两,入青矾半钱重为定,下常如前法制半斤,作1料。
山茱萸、石茱萸、吴茱萸、金铃子、杜茴香、官桂、青橘皮、陈橘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去寒湿,壮脾胃,宽膈快气。
主气。
每服30-5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熟。
水亦可。
枳壳1两半,桂1两,桔梗2两,半夏2两。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消食化痰,宽胸膈。
主痰饮。
每服20丸,食后姜汤送下。
五味子1两,枳壳1两半,糯米1两半,槟榔半两,京三棱半两,蓬莪术半两,郁李仁半两,青橘皮1两。
上为细末,用半夏1两,生姜2两烂煮,研细糊为丸,如绿豆大。
消痰进食。
主脾胃冷热相攻,胸膈气闷。
每服15-20丸。
食后温汤送下。
枳壳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丁香1两,砂仁1两,乌药1两,三棱3两,蓬术3两,香附3两,萝卜子3两,栗楔3两,麦芽3两。
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消酒食,去积滞,散冷气。
主积聚。
每服30-50丸,茶、酒任下。
木香3钱,橘红3钱,青皮3钱,缩砂仁3钱,槟榔3钱,枳壳3钱,荜澄茄3钱,白术3钱,干生姜3钱,三棱3钱,广木半两,神曲半两,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绿豆大。
胸膈饱闷。
每服60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