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180克神曲120克 茴香120克 木香 椒红 丁香各15克 槟榔4个
上药除椒外,五物皆半生半炒,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治五膈,痃癖,七疝,血崩,难产,死胎不下,产后诸血,漏下赤白。
取茴香末360克,铺盖阴地,阴干。
候外干,并茴香收器中,极干乃去茴香。
死胎,服1丸,用酒送下;难产,加炒葵子49枚,捣碎用酒煎下1丸。
草乌头90克 地龙30克 五灵脂15克 麝香7.5克
上四味,除麝香外,研为细末,再和匀,醋煮面糊丸,如绿豆大。
治历节风,身体疼痛。
每服10丸,用温酒送下。
香墨8两,没药8两,天麻12两,红花6两,当归6两,百草霜8两。
上为细末,过罗,每16两细末用神曲面3两3钱打糊为丸,湿重1钱7分,朱砂为衣。
化瘀生新,活血定痛。
主经期腹痛,胸胁胀满,产后头痛。
每服2丸,砸碎,温开水送下。
孕妇忌服。
硫黄1两,丹砂1两,雄黄1两,水银2两,铅丹2两,消石2两,定粉2两,乌蛇肉1两,藿香叶1两,干蝎1两,白僵蚕1两,麻黄1两,天麻1两,天南星1两,白附子1两,白芷1两,附子1两,麝香1两。
上将前4味先结沙子,研末,次入铅丹、消石、定粉3味同炒黑色住火,次10味并用酒浸1宿,焙干,捣罗为末,与前药并后麝香合研令匀,用头醋煎膏为丸,如皂子大。
破伤中风,身体强直,口噤不开;伤寒,一切风痰。
每服1丸,伤寒,生姜、葱、酒磨下;中风,豆淋酒磨下;一切风痰,荆芥、薄荷汤磨下。
乌头1两,草乌1两,芎1两,香白芷1两,白僵蚕1两,羌活1两,甘草1两,灵脂1两,好墨1寸,麝香1字。
上为细末,用糯米2两研为末,煮糊为丸,阴干。
头风,小儿惊风,伤寒,身上生疮,肠风痔疾,妇人血气、血风。
药使如后:头风,茶汤嚼下1丸;伤寒,生姜、葱、茶嚼下1丸;身上生疮,蜜酒嚼下1丸;肠风痔疾,煎胡桃酒嚼下1丸;妇人血气、血风,当归汤嚼下1丸;小儿惊风,薄荷水磨下,每1丸为2服;头痛,菊花酒嚼下1丸;老人常服以好酒嚼下1丸。
巴豆、血余灰、百草霜。
上各分停,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积聚,宿食不消。
每服5-7丸。
镇风丹
草乌头、五灵脂各等分。
上为末,6月6日滴水为丸,如弹子大。
一切瘫痪风、风湿麻木。
镇风丹。
《本事方释义》:草乌头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五灵脂气味甘温,入足厥阴。
此因中风瘫痪年久不愈,五脏虽无伤,而经络四肢为邪痹阻,伸缩不能自如者,非辛热有毒之药及通瘀行血之品不能直走病所,故服药后欲其微知麻者,取其药性到也。
葫芦巴4两,石菖蒲4两,皂角2钱。
面糊为丸。
少腹痛。
每服1钱半。
白蔹1斤,白及4两,当归4两,白芍、南星6两,川乌3两,骨碎补8两,牛膝9两,百草霜半两,赤小豆1升。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诸伤劳损,踒折筋骨,风湿挛拳。
方中白芍用量原缺。
孕妇勿服。
川芎4两,南星1两,半夏2钱半,天麻半两,防风4两,何首乌4两,甘松4两,白芷6两,川乌半两,华阴细辛2两,甘草2两,桔梗4两,桂半两,皂角绚2斤4两,干姜1两。
上为细末,蜜打糯米粉子为剂,用棒锤约打一千余锤,匀为丸,如芡实大。
风疾,左瘫右痪,口眼斜,不省人事,筋骨疼痛,手足战动;头疼暗风;肝肾冲攻,脾胃虚弱;小儿天吊风,倒地不醒;冷气冲攻,心腹疼痛;泻痢;疟疾;风牙;妇人血气风;小儿惊风;冲冒霜露,不伏水土,山岚瘴气。
每服20-30丸,不拘时候。
如风疾,左瘫右痪,口眼斜,不省人事,筋骨疼痛,手足战动,芝麻汁或葱汤送下;头疼暗风,茶清下;肝肾攻冲,脾胃虚弱,温酒下;小儿天吊风,倒地不醒,浓煎姜汤下;冷气攻冲,心腹疼痛,生姜汤下;泻痢,甘草汤下;疟疾,乌梅汤下;风牙,细嚼填牙窍内;妇人血气风,当归汤下;小儿惊风,加轻粉少许,薄荷汤下;冲冒霜露,不伏水土,山岚瘴气,当噙化。
常服之效,进饮食。
牡丹皮4两,白芍药4两,川芎4两,麻黄4两,赤芍药10两,甘草10两,荆芥6两,草乌6两,乌豆8两,何首乌12两。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芡实大。
一切风疾,及瘫痪风,手足颤掉,浑身麻痹,肩背拘急,骨节疼痛;及妇人血风,头旋眼晕,精神困倦;流注;小儿惊风,伤风咳嗽,头痛。
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不拘时候。
妇人血风流注,用黑豆淋酒下;小儿惊风,煎金银汤下;伤风咳嗽,酒煎麻黄下;头痛,葱茶下。
巴豆1两,硫黄1分,干姜半两,皂荚3挺。
上捣干姜为细末,与3味同研令匀,用蒸饼去皮汤浸,搦干,纸裹煨透,和药捣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肠秘涩不通,风结。
每服3丸,加至4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皂荚1斤,杏仁1两,半夏1两,知母1两,贝母1两。
上炒令黑色,便入酥1两,搅令匀后,更入巴豆半两掺药上,不得搅动,便急器物盖,令不出烟,四面以湿纸固济其缝,候冷,更出于地上,以纸衬匀盖覆,出火毒1宿,捣罗,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消食化痰。
主肺痈。
肺脏壅实,痰嗽秘滞。
方中半夏用量原缺,据《圣济总录》补。
乌犀丸
熟干地黄6两,赤小豆6两,干姜6两,藁本6两,麻黄6两,川芎6两,羌活3两,甘松3两,当归3两,川乌18两,甘草18两,藿香半斤,香墨半斤,草乌1斤,白芷12两。
上为细末,以水煮面糊为丸,如龙眼大。
左瘫右痪,脚手顽麻,腰膝疼痛,走注四肢百节疼痛;妇人血风,脚手疼痛;打扑损伤。
乌犀丸。
醉惊丸
腻粉1钱半,墨1钱,白面1钱,芦荟1钱,麝香5分,龙脑5分,牛黄5分,青黛5分,使君子5分。
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小儿急惊风、慢惊风。
醉惊丸。
本方方名,《幼幼新书》引作“黑丸”。
巴豆1枚,铛墨1钱,杏仁7枚。
上为极细末,以糯米粥为丸,如秫米大。
水泻不止。
每服1丸,冷水下,立止;甚者,再服1丸。
京墨1两,飞罗面1钱2分,天麻2钱,佛面真金5贴,百草霜2钱。
上为丸40粒。
产后一切病症。
每服1丸,用四物汤送下。
桔梗4两,麻黄4两,川芎4两,防风4两,香白芷4两,木贼4两,桂心4两,红豆4两,缩砂仁4两,釜墨4两,大川乌头1斤,天南星半斤,天台乌药1两,沉香1两,麝香1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活血驻颜。
主一切左瘫右痪,小儿惊风,妇人产后中风,心神恍惚,头目昏晕眩;及伤风鼻塞头痛,山岚瘴气。
每服半丸,葱白1寸同嚼,茶酒任下,不拘时候。
百草霜1两,巴豆5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打死胎。
主
每服9丸,煎红花汤下。
巴豆半两,白姜半两,肉桂半两,黑附子半两。
上为末,曲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产后诸疾。
产后小便出血,大便涩痛。
每服3-5丸,冷茶下。
热茶投之,泻下3-5行了,以粥止泻。
一日内忌热食。
木香1两,官桂2两,附子1两,当归2两,干姜2两,细墨1两,白术2两,荆三棱2两,陈橘皮4两,芫花4两,巴豆2两,槟榔3两,硇砂半两,大黄半两。
上为末,用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消症瘕,化酒食。
主积聚,酒食毒,冷气膨胀,五膈噎气,妇人血气,多年厌食。
如常服、化酒食,茶汤下3-5丸;心腹胀,橘皮汤下;症块,生姜汤下;妇人血气,红花酒下;多年厌食,干柿裹10丸,生姜汤下,临卧服。
硫黄半两,朱砂半两,水银半两,雄黄半两上先用硫黄、雄黄于铫子内消作汁,次下水银、朱砂,便搅结为沙子,后用一瓷盒子,盖上钻一孔子似黄米大,即安沙子在内,便用盐泥固济,只留孔子,放干,先用火半斤,去盒子四面,4寸以来至一食间,即八面加火,放黑气出尽,即角湿纸片子搭盒上孔子,才干则换,至30片为度,其药已成,候冷细研,入后药。
麻黄1两,天麻半两,白附子1分,乌蛇3分,白僵蚕1分,桂心1分,干蝎1分,天南星1分,天雄1分,独活1分,川乌头1分,麝香1分。
上为末,每石药1两,用草药2两,入相和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豇豆大。
风证。
每服3丸,以豆淋酒嚼破送下。
忌动风物。
催生丸、益母丸
益母草。
上以粥为丸。
催生易产,生新血,去旧血。
主
催生丸、益母丸。
木香半两,硇砂半两,蓬莪术半两,京三棱半两,桂1两,附子1两,干姜1两,干漆1两,大黄1两,青橘皮1两,墨1两,巴豆1两。
上以好醋1大碗,先熬硇砂令沸,入巴豆又熬数沸,次又入大黄末熬成膏,余药并捣罗为末,以膏杵和为丸,如莱菔子大。
消积化气进食。
主小肠疝气,妇人血气。
每服3丸、5丸,茶、酒任下;如消食化气,生姜、橘皮汤下;小肠疝气,茴香酒下;妇人血气,当归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