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9克 当归尾15克 生地30克 黄柏9克 姜黄9克
用香油360克,将药煠枯,捞去滓;下黄蜡120克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瓷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清火解毒。
治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生鼻疮,干燥肿疼,皮肤湿疹,红肿热疮,水火烫伤,乳头碎痛。
涂抹患处。
炉甘石60克 石蟹6克 琥珀 珍珠 熊胆各3克 冰片0.6克 麝香0.9克
先将甘蔗2枝去皮,切作薄片,用清水1~1.3升,煮取500毫升,将滓捣汁滤清,入川黄连60克,熬取250毫升,去滓滤净,加川蜜60克,又熬至180毫升,入前药共一处,研至无声为度。
治诸般外障,云翳蟹睛,血翳赤膜。
涂患处。
黄连3分,蕤仁3分,干姜1分,腻粉1分。
除腻粉外,以牛乳3合,渍之1宿,明旦于微火上煎取1合,去滓,取清汁,入腻粉搅和。
目多眵。
每用铜箸点如黍米许安眦头,日3次。
黄连10两,蕤仁3两,杏仁70个,木贼7钱,草龙胆2两。
上将药各择洗净,用水1斗浸之,春、秋3日,夏2日,冬5日,火锅内熬至半升,滤出,再用水7升,熬至小半升,滤出,再用水5升,熬至不到半升,取出,用重绢滤过,熬至半升,倾于碗内,重汤煮为膏子,盛于瓷器内。
一切眼疾。
每用米粒大,于盏内用水1滴浓化开,以钗头点之3-5遍,口内觉苦立效。
川连1两,川柏3两,大黄3两,当归5两。
以麻油2斤,煎至归枯,滓滤去,入黄占3两烊化,再下三黄末,搅匀陈用。
湿毒脚癣溃烂。
黄连5钱,黄柏5钱,姜黄3钱,归尾3钱,白芷3钱,丹皮3钱,赤芍3钱,生地1两,合欢皮1两,大黄1钱,黄芩3钱,秦艽3钱,紫草1两,白鲜皮5钱。
上药用麻油20两,煠枯,捞去渣,下黄白蜡各2两,溶化收膏,入瓷瓶内,以油纸摊。
多年臁疮湿毒,鼻疮结毒。
贴患处。
净黄连2钱半。
上锉细,鸡子1枚,箸觜扎开一头大处,取清瓦盏盛,入黄连和匀,酿1时,见黄色以绢滤过,成膏。
痘疮余毒攻眼,眵多有热。
患者仰面卧,外令人挑1字许频点目内。
黄连粉1两,绿豆粉5两。
上为细末,用肘以水调成糊状。
痔疮在上枯痔散期中,患者肛门及附近伴有烧灼性疼痛者。
敷于患部。
黄连1两,黄柏1两,蛇床子1两,茹1两,礜石1两,水银1两。
上捣罗前4味为末,以腊月猪脂4两,同入铫子内,煎4-5,下礜石末,又煎3-4沸,取下良久,下水银,搅如稀泥候冷。
小儿癣疥赤肿,及湿癣久不愈。
先以清泔皂荚汤洗,拭干,以火炙痒涂之,日3次。
白矾1两,硫黄1两,黄连1两半,雌黄1两,蛇床子3分。
上研令匀,以炼猪脂和如饧。
诸疥干痒。
每用先以盐浆洗令净,拭干涂之。
黄连1两1分,黄柏1两1分,杏仁1两1分,蔓菁子1两1分,胡粉1两1分,水银1两1分,猪脂1斤,豉心3合。
除胡粉、水银、猪脂外锉碎,先熬脂令沸,下诸药,煎候黄黑色漉出,以绵滤过,入粉、水银,搅令匀,以瓷盒盛。
湿瘑。
取涂摩疮上,1日3-5度。
白矾、黄连、甘草、乳香、杏仁各等分。
上同于口内嚼烂,以绵滤过。
眼痛不可忍。
以指头粘于眼皮上。
黄连5两,秦皮5两,当归3两,赤芍药3两。
上锉细。
用腊水浸7日,细绢滤过,去滓,用浸药水重汤煮至水干,又以药滓再浸再熬成膏,地坑内出火毒,却入麝香、脑子各1钱,以瓷盒子盛。
暴赤眼,肿痛赤涩。
每用银箸点之,合眼片时,药化即好。
病大者,勤勤点之。
如药干,则用温水化开。
猪膏1斤,白蜜1斤,黄连1两。
口疮,咽喉塞不利,口燥。
3味合煎,搅令相得。
每含如半枣大,日4-5次,夜2次。
黄连末1斤,生地黄自然汁1斤,白莲藕汁1斤,牛乳汁1斤。
将汁熬成膏,搓黄连末为丸,如桐子大。
生津液,除干燥,长肌肉。
主燥在上焦,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小便清利。
每次20丸,少呷温水送下,日10次。
朴消1斗,白丁香5升,黄连半斤。
上量水入消、香于釜内,熬至7分,淘出,令经宿水面浮牙者取出控干,以纸袋子盛,风中悬至风化,将黄连细末熬清汁晒干,入风消,更加猪羊胆,和蜜令匀。
一切眼目疼痛,瘀肉攀睛,风痒泪落不已。
点眼。
好黄连1钱。
眼疾。
上为细末,以垍盏调儿孩乳汁成膏,盏内摊以古老钱1文,置一垍碟内,后用灸钱上1壮,便以黄连盏亚之,烟尽揭起,将艾灰、古老钱放入盏内,以百沸汤调及半钱,露1宿,以古老钱点之,口中苦即止,不计次数。
川古勇连4两,川柏皮4两,元参4两,大生地6两,生龟版6两,当归3两。
用麻油5斤,文火先前生地、龟板20分钟,再入诸药,煎枯漉净滓,再上缓火入黄蜡20两化匀,密封候用。
眼癣,漏眼疮,鼻,唇疳,乳癣,乳疳,脐疮,脐漏,及肛疡诸痔,茎疳阴蚀。
此膏所治诸症,皆在柔嫩肌肉,既不能用拔毒薄贴,如掺提毒化腐之药,则倍增其痛,且致加剧。
故制是方清热解毒,亦能去腐生新,但必须时常洗涤挹干毒水,用之始有速效。
黄连2两,白蔹2两,白芷2两,生胡粉1两。
上为细木。
温热诸疮。
用猪脂调涂。
黄连1分,腻粉1分,蕤仁半分。
先将去皮蕤仁烂研如膏,后入黄连、腻粉,同置一处研了后,以新绵厚裹于外,梨少许,以新汲水3盏,于净器内澄滤2盏,候至清,取2分,浸药裹了,良久滤汁。
暴赤眼痛,浑浑眼涩。
仰卧将药裹温药,点眼10余次。
黄连末1两。
鸡子白和为饼,炙令如紫肝色,杵为末,以浆水3升,慢火煎成膏子。
久痢。
每服半合,温米饮调下。
白痢,加酒半盏同煎。
黄连1两,蕤仁半两,决明子半两,秦皮半两。
上为末。
自不明。
以水8合,煎至3合,以绵滤去滓,澄清,点注眼中,日3次。
黄连1斤,牛乳汁1斤,生地黄1斤。
上将汁熬膏,搓黄连末为丸,如小豆大。
生津液,除干燥,长肌肉。
主消渴,口舌干,小便数,舌上赤脉。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黄连丸”。
黄连5两,地黄汁1两,蜜5合。
上药于银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
热渴不止,心神躁烦。
每服如弹子大,食后煎竹叶、麦冬汤下。
净黄连半斤,苦参4两,秦皮2两,杏仁49粒,制过炉甘石末2两,硼砂半两,乳香1钱,没药1钱,胆矾3钱,海螵蛸2钱。
和匀,入膏中取起,摊冷待干。
风热眼疾。
以乳汁磨,点眼。
黄连半两,黄柏半两,豉半两,蔓菁子半两,杏仁半两,水银1钱。
先以水银于掌中唾研如泥,次入乳钵内,下生油1合和匀,次入药末,同研成膏,瓷盒盛。
一切久癣,积年不愈,四畔潜浸,复变成疮,疮色赤黑,痒不可忍,搔之血出。
取涂癣上,1日3-5次。
黄连1两,黄柏半两,川升麻半两,蕤仁1两,细辛1两,石胆1豆许。
上锉细,以水3大盏,煎至1盏半,绵滤去滓,入白蜜4两相和,煎令稠,入研了石胆,拌令匀。
眼赤痛不开。
眼赤涩,疼痛不开,兼飞血赤痛。
每日点少许于两目眦头。
黄连1两,升麻1两,槐白皮1两,大青1两,苦竹叶1两。
上锉细。
久患口疮。
以水2升,煎至半升,去滓取汁,入龙脑、蜜,搅令匀,煎成膏。
涂疮上,日3次。
黄连1两,黄芩1两,大黄2两,黄蜡6两,麻油2斤。
先用三黄入麻油煎枯,去滓再熬,临好收入方上黄蜡,瓷杯收贮。
诸风痒疮。
用时先以手擦患处发热,以膏搽之。
黄连3分,大铜钱7文,白矾1分。
以水并白蜜各3合,用铜器盛,于饭上炊1次,绵滤去滓,贮瓷盒内。
小儿眼烂眦痒痛泪出,不能视物,风伤则痛。
点眼。
黄连5钱,大黄末1斤,冰片2分。
桐油1斤,入锅内,熬起白星,加上药,搅匀。
足三阴经湿热所致烂皮湿热,其症腿部红肿,所损不过一层薄皮,流脂成片,类乎血风,浸淫不已。
摊贴。
龙脑黄连膏
黄连不拘多少,龙脑少许。
上入罐子内,油单封闭令紧,沉于井底着泥处。
暴赤眼。
目中赤脉,如火溜热炙人,及翳膜昏花,视物不明。
龙脑黄连膏。
黄连25两。
将黄连熬汁过滤,反复3次,用文火煎熬浓缩成膏,以不渗纸为度,每两清膏兑炼蜜1两。
清火止痛。
主暴发火眼,红肿作痛,怕日羞明。
用温开水将眼洗净,以药膏少许点入眼角,静卧10-20分钟,1日2-3次。
黄连8两,杏仁1两,菊花1两,栀子1两,黄芩1两,黄柏1两,龙胆草1两,防风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生地黄1两。
以水煎浓汁,去滓再煎,滤净,碗盛,放汤瓶口上重汤蒸顿成膏,滴入水中可丸为度,以阳丹收为丸。
目中赤脉如火,溜热炙人。
临用加片脑少许研和,以井水化开,鸭毛蘸点眼。
黄连多用,鸡柏根多用,地薄荷、田茶菊、嫩桕叶、苦花子、苦参根、地胡椒、七层楼、地芫荽、千里光各等分。
目中赤脉如火,溜热炙人。
上水煎,去滓滤净,复煎候汁如稀饴样,入冬蜜相停,即以碗盛放入汤瓶口上重汤蒸顿成膏,入阳丹1两和匀,更入朱砂、硼砂各1钱,片脑、麝香各1分为妙。
黄连3钱,当归尾5钱,生地1两,黄柏2钱,姜黄3钱。
用香油12两将药煠枯,捞去滓,下黄蜡4两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瓷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润诸燥疮,清火解毒。
主疔疮作燥,皮肤湿疹,水火烫伤,老年性阴道炎。
鼻疮;及汤火伤痛止生脓时。
疔疮作燥。
一切皮肤湿疹,红肿热疮,水火烫伤,乳头碎痛等症。
老年性阴道炎。
川连4两,金1锭,银1锭。
哮喘。
脉洪实,遍身痰气火气,坐卧不得。
水9碗,煎2碗;再用水6碗,煎1碗;再用水2碗,煎半碗,共成膏,加入人乳、牛乳,童便各1碗,姜汁、韭汁、侧柏叶汁、田螺汁各1碗,再煎,入薄蜜收之,渐渐服。
黄连1分,腻粉半钱,杏仁1分,蕤仁半分。
上先将杏仁、蕤仁烂研如膏,后入黄连、腻粉,更相和一处研了,以新绵厚裹,如棠梨许,以新汲水1盏,于净器内,澄滤3遍,候至清,取2分浸药裹子,良久捩汁。
暴赤眼痛,昏晕隐涩。
仰卧,将药裹揾药点眼,10余度。
黄连2两,竹叶2握,枣1两。
先将竹叶以水3盏煎至1盏半,去竹叶,下黄连、枣末,入白蜜半合,煎至1盏,绵滤去滓,重煎如稀饧,纳瓷瓶中。
肝脏壅热,目中生胬肉,冲贯黑睛,赤痛不可止。
每以箸点目眦头,日夜3-5次。
黄连3两,猪脂1斤,白蜜4两,羊髓2两。
慢火煎猪脂,去滓,入黄连,又煎令黑色,下羊髓,髓化,以绵滤去滓,入蜜更煎数沸成膏,瓷盒盛候冷。
口疮,咽喉塞不利,口燥。
每含如枣大,咽津不妨,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