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汤》

《伤寒论》:黄连汤

处方

黄连9克 甘草9克干姜9克 桂枝9克人参6克 半夏6克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
去滓温服,昼三次,夜二次。

备注

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二者合用,辛开苦降,寒热并投,上下并治,以复中焦升降之职;更以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呕自愈。

摘录
《伤寒论》

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黄连汤

处方

黄芩8分,黄连8分。

功能主治

赤白痢如鹅鸭肝者。

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煎取1升,分2服。

摘录
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伤寒总病论》卷四: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橘皮1分,杏仁1分,枳实1分,麻黄1分,葛根1分,厚朴1分,甘草1分。

功能主治

冬温至夏发斑,咳而心闷,呕清汁,眼赤口疮,下部亦生疮,或自下利。

用法用量

上咀。
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温温分减服。
下利先止,别当消息,小儿斟酌。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四

《普济方》卷一四三引《活人书》: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黄芩3分,栀子仁1分,阿胶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热病愈后,下痢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三引《活人书》

《圣济总录》卷三十: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半,荷叶1两,艾叶1两,柏叶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心肺积热,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三十: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大黄3分,大青3分,升麻3分,黄芩3分,甘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黄芩1两,升麻1两,甘草3分,朴消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毒气上攻,眼生浮翳赤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早、晚食后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半,当归1两,干姜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疟心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临发时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千金翼》卷十五:黄连汤

处方

黄连4两,黄柏4两,栀子15枚,阿胶1两,干姜2两,芍药2两,石榴皮2两。

功能主治

时行兼有客热,下血痢不止而烦者。

用法用量

上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一方以水6升煮之。

摘录
《千金翼》卷十五

《圣惠》卷六十二: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麻黄根1两,甘草1两,狼牙1两,羌活1两,桑枝1两,白矾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背疮毒肿,焮烂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2两,加葱白5茎,以水5升,煎至2升,去滓,用软帛趁热揾药水更番淋搨患处,水冷即止。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二

《医心方》卷十一引《小品方》:黄连汤

处方

黄连4两,当归3两,干姜3两,厚朴2两。

功能主治

春月暴热,解脱饮冷,或眠湿地,中冷腹痛,下青黄汁,疲极欲死。

用法用量

上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摘录
《医心方》卷十一引《小品方》

《元和纪用经》: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白芍药1两,吴萸1两。

功能主治

老小泄泻,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上咀。
分8服,每服以水1升半,煮1升许,投阿胶1分,再煮胶消,去滓,分3次温服。
一方加甘草末,艾汤调亦大验。

摘录
《元和纪用经》

《外台》卷三引《深师方》:黄连汤

处方

黄连3两,黄柏2两,当归2两。

功能主治

时气热毒下痢。

用法用量

上以水6升,煮取3升,去滓,纳蜜1合,微火煎取2升半,分3服。

注意

忌猪肉、冷水。

摘录
《外台》卷三引《深师方》

《外台》卷二十五引《深师方》:黄连汤

处方

黄连2两,黄柏2两,干姜2两,石榴皮2两,阿胶2两,甘草1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赤白下痢。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分为3服。

摘录
《外台》卷二十五引《深师方》

《外台》卷三十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白粱米2合。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已经快利,热尚不退,兼痢不断。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分服之。

摘录
《外台》卷三十八

《医心方》卷十一引《广济方》: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干姜1两,熟艾1两,附子1枚,蜀椒14粒,阿胶如手指大。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杂痢。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5合,绞去滓,纳胶,更上火煎令胶烊,分温3服。

摘录
《医心方》卷十一引《广济方》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黄连汤

别名

黄连煎

处方

黄连4两,黄柏3两,当归3两,厚朴2两,石榴皮4两,干姜3两,地榆4两,阿胶4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中焦洞泄下痢。
或因霍乱后泻黄白无度,腹中虚痛。

用法用量

黄连煎。

注意

忌猪肉、冷水。

摘录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圣惠》卷九十:黄连汤

处方

黄连2两,甘草2两,苦参5两,柳枝并叶1握。

制法

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

小儿头面身体生疮,出黄脓水。

用法用量

每用3两,以水5升,煮至3升,去滓,看冷热洗浴。
即愈。

摘录
《圣惠》卷九十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半,黄柏1两,黄芩1两,栀子1两。

功能主治

一切积毒伏热,赤目口疮,咽喉糜烂;酒毒烦躁;伤寒蓄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

用法用量

上咀。
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栀子仁1两,马牙消1两,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1盏,加竹叶10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4两,熟艾2两,苦参3两,槐白皮3两。

制法

上锉细,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疳湿下部疮烂。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重者不过3剂。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黄连汤

处方

黄连1升,附子1两,龙骨2两,白术2两,阿胶3两,干姜3两,当归3两,赤石脂3两。

制法

上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热痢腹内痛,日夜百行,气欲绝。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桂1两,白芷1两半,赤石脂1两半,肉豆蔻1枚,地榆1两,诃黎勒皮1两半,黄芩半两,附子1两半,当归1两,黄耆1两半,吴茱萸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空腹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一○:黄连汤

处方

黄连、细辛、紫苑、决明子、车前子、苦根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斑疮入眼。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

《圣济总录》卷一○三:黄连汤

处方

黄连1字,乳香1字,灯心5茎,杏仁5枚,大枣2枚,龙胆1钱,腻粉半钱匕。

功能主治

肝经积热上攻,眼目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

用水2盏,同煎至半盏,临卧时洗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黄连汤

处方

黄连半两,阿胶3分,当归3分,干姜3分,鼠尾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冷痢痛,肠滑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若冷甚白多,以酒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

若热及不痛,即去干姜、当归,用水煎依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方出《外台》卷十五引《范汪方》,名见《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黄连汤

处方

芒消5两,黄连5两。

功能主治

瘾疹百疗不愈。
热不散,体生细疮,并热不已。

用法用量

上以水8升,煮取4升,去滓,洗风痒处,1日2次。

摘录
方出《外台》卷十五引《范汪方》,名见《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黄连汤

处方

黄连半分,豉半合,薤白4茎,猪胆半个。

功能主治

喉中生疮,久患积劳,不下食,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上先以童便8合煎黄连、豉、薤白,取4合,去滓,下猪胆,煎至3合,空腹顿服,每隔日依法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普济方》卷三十四引《护命》:黄连汤

处方

黄连1钱,黄芩1钱,赤茯苓1钱,麦门冬1钱,升麻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胆热口苦,神昏多睡,左手关脉实大。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十四引《护命》

《云歧子保命集》卷上:黄连汤

处方

甘草7钱半,黄连7钱半,干姜7钱半,人参7钱半,大枣3枚。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太阳经伤寒传里,胸中有热,胃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服。

摘录
《云歧子保命集》卷上

《脉因证治》卷上:黄连汤

处方

当归半两,大黄2钱半,芍药、桂。

功能主治

湿毒下血,大便下血,腹中不痛。

用法用量

本方名黄连汤,但方中无黄连,疑脱。
方中芍药、桂用量原缺。

摘录
《脉因证治》卷上

《圣济总录》卷五十:黄连汤

处方

黄连3两,酸石榴皮3两,赤石脂3两,白茯苓2两半,干姜2两半,桔梗2两。

制法

上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大肠虚寒,痢下白脓,肠内虚鸣相逐。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方出《经效产宝》卷上,名见《云岐子保命集》卷下:黄连汤

别名

黄连散

处方

黄连8分,厚朴6分,阿胶6分,当归6分,艾叶4分,黄柏4分,干姜5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妊娠下痢赤白,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

黄连散。

摘录
方出《经效产宝》卷上,名见《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方出《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二:黄连汤

处方

黄连2两,淡竹叶50片。

功能主治

眼生赤脉胬肉,急痛不开,如芥子在眼。

用法用量

以水3大盏,加大枣5枚,煎至1盏半,去滓,食后分温4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二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川升麻1两,麦门冬1两,黄芩1两,栝楼根1两,知母1两,茯神半两,栀子仁1两,甘草1两,石膏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脾胃中热烦渴,身渐消瘦。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黄连汤

别名

朴连汤

处方

黄连3两,厚朴3两。

制法

上药切。

功能主治

仲夏热多,令人发水谷痢,肠中鸣转,一泻5-6升水。
白滞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

朴连汤。

摘录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痘疹全书》卷下:黄连汤

处方

黄连、麦冬、当归、黄柏、黄芩、黄耆、生地黄。

功能主治

痘疹发热,自汗多。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调败蒲扇灰服。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杏苑》卷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当归、芍药、木香、槟榔、黄芩、薄荷、桔梗、甘草、连翘、大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

恶疮。
发热烦躁,外无焮赤,痛深在内,邪气沉于里。

用法用量

上咀。
水煎熟,论患之上下,食之先后服之。

摘录
《杏苑》卷八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地榆1两半,桑耳1两半,赤石脂1两半,黄耆1两半,白芷3分,厚朴3分,黄芩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经候不调,或所下过多,腹痛腰重。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煎取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千金》卷十五:黄连汤

处方

黄连3两,黄柏3两,干姜3两,石榴皮3两,阿胶3两,当归2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上咀。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摘录
《千金》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半两,甘草半两,黄药子1分,吴蓝叶1分,栀子仁2枚,犀角屑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血痢无度。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分温2服,食前服,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外台》卷三十八:黄连汤

处方

甘草1两,升麻1两,黄连3两,豉5合,栀子仁14枚。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解散除热止痢。
主乳石发后变下痢。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服

摘录
《外台》卷三十八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黄连汤

处方

决明子、甘菊、川芎、元参、陈皮、黄连、细辛、甘草、薄荷、蔓荆子。

功能主治

风热壅珠,眼白红胀而痛。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盘珠集》卷下:黄连汤

处方

川连、侧柏、当归、香附、阿胶。

制法

为末。

功能主治

痢疾,赤白脓血不止。

用法用量

米饮下。

摘录
《盘珠集》卷下

《嵩崖尊生》卷八:黄连汤

处方

白芍1钱2分,黄连1钱2分,当归1钱2分,大黄4分,淡桂2分,炙草8分。

功能主治

热毒下血,腹痛色鲜。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痛甚,加木香、槟榔各1钱。

摘录
《嵩崖尊生》卷八

《圣济总录》卷一○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4两,芍药2两,黄芩1两,秦艽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时气病后目赤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治痘全书》卷十四:黄连汤

处方

黄连、甘草、干姜、桔梗、半夏、人参。

功能主治

痘疮,热攻腹痛,欲呕吐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治痘全书》卷十四

《圣济总录》卷六十: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大青1两,山栀子仁1两,茵陈蒿1两,柴胡1两,地骨皮1两,人参1两,黄芩1两,芒消1两,大黄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黄疸,遍身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

《杏苑》卷四:黄连汤

处方

黄连5钱,当归3钱。

功能主治

一切痢。

用法用量

上咀。
水煎熟,温服。

摘录
《杏苑》卷四

《回春》卷二:黄连汤

处方

黄连1钱,山栀1钱,生地黄1钱,麦门冬1钱,当归1钱,芍药1钱,薄荷5分,犀角5分,甘草5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心火舌上生疮,或舌上肿,燥裂,或舌尖出血,或舌硬。
木舌。
由心脾热壅,舌肿粗大,渐渐硬塞满口,气不得吐,如木之不和软。

用法用量

水煎,食后频服。

摘录
《回春》卷二

《直指》卷十五:黄连汤

处方

黄连。

功能主治

一切热,血热、眼热、酒热。

用法用量

上以井水浸良久,瓷碗盛之,置铁铫内,隔汤炖,取清汁服,再炖。

摘录
《直指》卷十五

《普济方》卷二一一:黄连汤

处方

黄连、黄柏皮、地榆、乌梅、甘草、赤芍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去滓,食前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一

《普济方》卷二三○:黄连汤

处方

胡黄连半两,柴胡半两,鳖甲半两,甘草半两,白蒺藜半两,黄耆半两,附子半两,威灵仙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虚劳,寒热心忪,骨节酸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童便、酒共半盏,加乌梅1枚,杏仁7粒,北枣7枚。

制法

上用新瓦盆存贮,入水8分,以纸覆盖,慢火熬,存3分,放地上去火毒,候冷,存在汤瓶上,蒸温不要热。

功能主治

火眼。

用法用量

杏连汤。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九引何清之方

《痘疹全书》卷下:黄连汤

处方

黄芩、黄连、赤芍、生地、木通、枳壳、甘草、当归梢、人参。

功能主治

疹毒发热滞下。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调天水散服之。
初加大黄微利之。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诚书》卷十一:黄连汤

处方

黄连、乌梅、天花粉、杏仁、莲肉、茯苓。

功能主治

疳渴。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诚书》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大黄1两,大青半两,升麻半两,黄药半两,甘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舌肿。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黑豆1撮,同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
病未退,每服更加芒消末半钱匕,汤成下。
以微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千金》卷二: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人参1两,吴茱萸5合,生姜3两,生地黄5两。

功能主治

曾伤二月胎者,预服此。

用法用量

上咀。
以酢浆7升,煮取3升,分4服,日3次,夜1次。

若颇觉不安,加乌梅1升,加乌梅者,不用浆,直用水。

注意

猪肉、冷水、芜荑。

各家论述

《济阴纲目》:生地为君,黄连为臣,似太寒矣,而又佐以姜、茱,岂非中和之剂乎。
至干酢浆煮法并昼夜服法,俱佳。

摘录
《千金》卷二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引《古今录验》:黄连汤

别名

黄连解毒汤、黄连一物汤、黄连解毒散、黄连散、黄连泻心汤

处方

黄连8两。

功能主治

心经蕴热,致患卒心痛,口疮,眼目赤肿羞明。
小儿痘疮。
卒心痛。
诸热眼,赤种羞明,冒暑饮酒患眼。
口疮。
小儿热毒盛,发疹痘疮,初发早觉者。
心经蕴热。

用法用量

黄连解毒汤、黄连一物汤、黄连解毒散、黄连散、黄连泻心汤。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引《古今录验》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干姜半两,艾叶半两,乌梅肉3枚。

功能主治

小儿赤白痢,腹痛。

用法用量

上咀。
每服2钱匕,以水8分1盏,煎,去滓取3分,空腹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选奇方》:黄连汤

处方

干姜、黄连半两,杏仁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暴赤眼。

用法用量

绵包之,沸汤泡,闭目乘热洗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选奇方》

《洁古家珍》:黄连汤

别名

滋阴化气汤

处方

黄连、黄柏、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因服热药过多,小便不利,或脐下闷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滋阴化气汤。

摘录
《洁古家珍》

《保命集》卷中:黄连汤

处方

黄连半两,当归半两,甘草2钱。

功能主治

湿毒下血,大便后下血,腹中不痛。
湿毒便血,不痛,血色不鲜,或紫黑如豆汁。

用法用量

上咀。
每服5钱,水1盏,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
《保命集》卷中

《卫生总微》卷七:黄连汤

处方

黄连2两,黄柏1两,阿胶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热入肠胃,下痢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水6分,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七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蜜1合,童便2盏。

功能主治

乳石发白痢。

用法用量

上以水2盏,与小便渍药1宿,煎至1盏半,去滓,分为2服,弱人3服,早晨、日午、晚后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豉5合,乌梅10枚。

制法

上锉碎。

功能主治

乳石发下痢。

用法用量

以水3盏,入童便1盏,薤白3茎,同煎至2盏,去滓,分温3服,空心、日午、晚后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广嗣纪要》卷十三:黄连汤

处方

黄连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妊妇儿在腹中哭。

用法用量

2味浓煎,令母呷之。

摘录
《广嗣纪要》卷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黄连汤

处方

黄连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阿胶半两,乌梅2枚,吴蓝叶1分,黄芩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渴痢不止,壮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去滓,取3分,空腹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黄连汤

处方

黄连3两,黄柏3两,白术4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下痢频并,后重里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半,艾叶1分,阿胶半两,豉10粒。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血痢无度。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入葱白2寸并须,同煎至4分,去滓,分温3服,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御药院方》卷十: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秦皮1两,苦竹叶1两,薄荷叶1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散头面热。
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每用5钱,以水3盏,煎5-7沸,绵滤去滓,就热淋洗,不计度数。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3分,山栀子仁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热痢,腹中疼痛或血痢。

用法用量

1-2岁儿每服半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黄柏半两,阿胶半两。

制法

上除阿胶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热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酒半盏,入阿胶1片,同煎至2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甘草1两,熟艾1两,芍药1两,干姜1两,当归1两,人参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下痢赤白,日久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黄连汤

处方

黄连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忽洞泄不止。

用法用量

每浆水3盏,煎至1盏,去滓,分温4服,空心、食前服,1日服尽。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汉·《伤寒论》:黄连汤

组成

黄连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干姜、桂枝各一两,人参二两,擘大枣十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主治

上热下寒,症见胸脘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

1.萎缩性胃炎:黄连汤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54例,组成:黄连5克,干姜、桂枝、法半夏、炙甘草各10克,党参30克,大枣7枚。
加减:脾胃虚弱者去黄连,加白术、茯苓,山药;胃气壅滞者加苏梗、佛手、香附;肝胃不和者加柴胡、白芍、枳壳、郁金等;湿热中阻加厚朴、藿香;胃热内壅者加栀子、黄芩;瘀血阻滞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腊;寒热错杂者加荜澄茄、吴茱萸等。
每日1剂,水煎服。
30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消失或减轻2个级别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检查急、慢性炎症减轻,腺体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减轻1个级别为有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未恶化者为无效;临床症状加重,胃镜复查黏膜病变加重,腺体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上升1个级别以上为恶化。
结果: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达90.7%。

2.反流性食管炎:用加减黄连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对照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毫克,每日1次;多潘立酮片10毫克,每日3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方加减黄连汤。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4周,4周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并复查胃镜比较。
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11例、14例和7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内镜下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分别为7例、17例和8例。

方解

本方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善治上热下寒,升降失常之证。
方中黄连苦寒,清胸中之热,兼和胃气;干姜、桂枝辛散温通,祛寒止痛;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宽胸散结消痞;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健脾,缓急止痛。
全方清上温下,辛开苦降,补泻同施,但以辛开温通为主。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同属辛开苦降之剂,具有调和肠胃、散结消痞之功,皆治寒热错杂,胃气不和之痞满吐利之症。
两方虽仅一味之差,然半夏泻心汤有黄芩,故偏于苦降,重在泻热除痞,而黄连汤易桂枝,则偏于辛开,重在平调寒热。

黄连汤临床治疗表邪传里,损伤脾胃,升降失职而致上热下寒证。
以呕吐、腹痛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方歌

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忘。

摘录
汉·《伤寒论》
Processed in 0.135079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