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甘草厚朴干姜草果陈皮 良姜茯苓 神曲麦芽各等分
上药为末。
治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每服6克,候病发,刺痛不可忍时,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入盐服。
丁香、白丁香、舶上硫黄、密陀僧、诃子1对,石燕子1对,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
小儿脾疳。
方中丁香、白丁香、舶上硫黄、密陀僧用量原缺。
诃子2钱,金丝矾2钱,川芎2钱,细辛2钱,砂仁2钱,人参2钱,胆矾2钱,麝香2钱,江茶2钱。
上为细末。
令齿白。
主
临卧刷牙揩齿。
诃子2个,没食子3两,百药煎3两,金丝矾1两半,针砂3两。
乌髭发。
主
方中没食子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绿矾2两,铜绿2钱,五倍子6钱,诃子皮1两半,黄丹5钱。
漆牙。
主牙缝黑。
上药先用前2味牙缝中上了后,少时再用后3味依前上,封裹少时,用温浆水漱。
赤石脂4两,龙骨2两,干姜2两,当归2两,厚朴2两,甘草2两,白术2两,陈橘皮2两,诃子皮半两。
上为细末。
痢,泻。
每服2大钱,空心米饮调下。
诃子2枚,降真香1钱,青黛1钱,五倍子半两。
上为细末,次入青黛一处研匀。
嵌甲渍脓,经久不愈。
先用葱盐汤洗净,剪去指甲或挑起指甲,用药干贴缝内;或用麻油调敷之。
诃子2两,丁香1钱半,木香4钱,干姜1两,肉桂少许。
上为末。
小儿脏寒。
以砂仁汤调服。
汉防己1两,麻黄半两,诃子半两,杏仁半两。
上为粗末。
喘嗽。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好茶1钱,再煎至7分,食后温服。
诃子皮5个,大腹5个,甘草半两,白术半两,草豆蔻14个,人参半两。
上为末。
老人夏月脾胃忽生冷气,心腹胀满疼闷,泄泻不止。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少许,大枣2个,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诃子、甘草、厚朴、干姜、草果、陈皮、良姜、茯苓、神曲、曲糵各等分。
上为末。
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乱吐泻。
每服2钱,用水1盏,煎7分,加盐,候发刺不可忍时服;如速,则盐点。
诃黎勒汤
诃子、厚朴、甘草、白术、草豆蔻、陈橘皮各等分。
上为末。
脾胃虚冷滑泄,不思饮食,及一切冷气。
诃黎勒汤。
诃子1两,木香半两,黄连3钱,甘草3钱。
上为细末。
久病滑泄不禁,气虚欲脱。
每服2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
如止之不已,宜归而送之也,诃子散加厚朴1两,竭其邪气也。
外邪未已者,此方非所用。
1.《医方集解》:木香、黄连,香连丸也,行气清火,止痢厚肠;甘草、芍药,甘芍汤也,甘缓酸收,和中止痛;加诃子涩以收脱;加白术补以强脾;厚朴除湿散满,平胃调中,故更借以去余邪也。
2.《医林纂要》:诃子酸苦涩,补敛肺气,止泻收脱,其用半生半煨者,生以上行肺,煨以下敛大肠;木香辛苦,能行下焦无形之气以达于上而调和气血,降上焦有形之物以行于下而决渎去秽;黄连苦以降火而能厚肠,用茱萸炒即左金丸,引肺气下行以止肝之过于疏泄,以黄连合之木香即香连丸,所以行大肠之郁滞而除其热;甘草以厚脾土而生肺金;用白术芍药汤调下,芍药以补敛肺金以敛大肠之气,白术以补土生金,补气而输之肺。
诃黎勒汤
诃子半两,大腹半两,木香半两,汉防己半两,紫苏茎子半两,干木瓜半两,羌活半两,芍药半两,沉香半两,杉木节半两。
上为细末,分作10服。
地方多卑湿处而致脚气疼,多厥状,发热肿闷,或上攻,或即吐逆;及风气上冲。
诃黎勒汤。
诃子3钱,甘草2钱,木通3钱,桔梗5钱。
咳嗽声音不出。
水1盏半,煎至8分,加生地黄汁1小盏搅匀,临卧徐徐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