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华盖散

处方

紫苏子、赤茯苓、桑白皮、陈皮、杏仁、麻黄,各一两;甘草半两。

炮制

上七味为末。

功能主治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二:华盖散

处方

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 赤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制法

上药同为粗末。

功能主治

宜肺化痰,止咳平喘。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朐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久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克,煎至90毫升,食后温服。

备注

方中麻黄宣肺化痰,解表发汗为君;杏仁、苏子降气消痰,宣肺止咳为臣;陈皮理气燥湿,桑白皮泻肺利水,赤茯苓渗湿行水,三味行气祛水以消痰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共成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摘录
《博济方》卷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华盖散

处方

赤茯苓甜葶苈桑根白皮各30克 大黄15克

制法

上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肺痈,气喘咳嗽,胸膈满闷,口干烦热,及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3克,食后、临卧用生姜汤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华盖散

处方

甜葶苈15克 苦葶苈15克茯苓 人参 细辛 干姜桔梗杏仁紫菀 款冬花 甘草陈皮各7.5克

制法

上为细末,用羊肺1个,切细研烂,与药末拌和,再研匀,药尽为度。
将药泥在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脏气不足,痰饮内停,咳唾脓血,渐成肺痿,憎寒发热,羸瘦困顿,皮肤甲错,将成劳瘵。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盐汤或米饮调下,一日二次。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普济方》卷一四九引《医学切问》:华盖散

处方

苍术2两,桔梗1两,厚朴1两,杏仁5钱,陈皮5钱,乌梅5钱,麻黄2钱,甘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风冒湿,头目昏重,憎寒壮热,四肢疼痛,咳嗽失音,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如发汗,加葱头。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九引《医学切问》

《外科大成》卷三:华盖散

处方

糯米。

功能主治

秃疮。

用法用量

用糯米煮烂饭,捣如膏,随将秃疮剃净,将米膏厚罨之。
其虫尽入米膏中,俟膏自脱,发自生矣。

摘录
《外科大成》卷三

《博济》卷三:华盖散

别名

华盖汤

处方

桑白皮1两,神曲1两,桔梗1两,人参3分,百合3分,甘草半两,杏仁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上喘咳嗽;兼治膈热。

用法用量

华盖汤。

摘录
《博济》卷三

《博济》卷二:华盖散

别名

华盖汤

处方

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甘草半两,桑白皮1两,赤茯苓1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

华盖汤。
方中杏仁,《校注妇人良方》作生姜。

摘录
《博济》卷二

《普济方》卷三六八:华盖散

处方

知母、人参、茯苓、紫苏、乌梅、杏仁、白桑皮、麻黄、甜葶苈、甘草、五味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伤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同葱白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八

《博济》卷三:华盖散

处方

麻黄3两,甘草1两,杏仁2两。

制法

上3味,先以前2味为粗末,后入杏仁,研细,同拌令匀。

功能主治

解表,滋润皮肤。
主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服,日3次。

摘录
《博济》卷三

《医学启蒙》卷四:华盖散

处方

紫苏子1两,赤茯苓1两,陈皮1两,桑白皮1两,杏仁1两,麻黄1两,枳壳5钱,生姜5钱,半夏5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肺受风寒,咳嗽声重,胸膈烦滞,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钟,煎7分,食后温服。

摘录
《医学启蒙》卷四

《麻症集成》卷四:华盖散

处方

杏仁、僵蚕、力子、防风、甘草、苏子、瓜蒌、川贝、连翘、荆芥、前胡、炙麻黄。

功能主治

肺受风痰,表实喘促标闭。

摘录
《麻症集成》卷四

《医学集成》卷二:华盖散

处方

麻黄、杏仁、茯苓、陈皮、桑皮、前胡、苏子、桔梗、甘草、生姜。

功能主治

伤寒咳嗽。

摘录
《医学集成》卷二

《扁鹊心书》:华盖散

处方

麻黄4两,苍术8两,陈皮2两,官桂2两,杏仁2两,甘草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伤寒,头痛发热,拘急;感冒,鼻多清涕,声音不清;四时伤寒,瘟疫瘴气。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8分,食前热服。
取汗。

摘录
《扁鹊心书》

《三因》卷十二:华盖散

处方

甜葶苈半两,苦葶苈半两,茯苓1分,人参1分,细辛1分,干姜1分,桔梗,杏仁1分,紫菀1分,款冬花1分,甘草1分,陈皮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用羊肺1个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旋旋入药掺肺内,再研匀,药尽为度,泥土墙上,以湿纸7重盖覆,每日去纸1重,7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

肺虚,或感风寒暑湿,及劳逸、抑郁、忧思、喜怒、饮食饥饱,致脏气不平,咳唾脓血,渐成肺痿,憎寒发热,羸瘦困顿,皮肤甲错,将成劳瘵。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温酒盐汤调下,米饮亦得,日2次。

摘录
《三因》卷十二

《卫生总微》卷十五:华盖散

处方

阿胶半两,黄芩1分,人参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唾血,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五

《玉案》卷四:华盖散

处方

赤茯苓1钱5分,桑白皮1钱5分,橘红1钱5分,苏子1钱5分,干葛1钱,桔梗1钱,杏仁1钱,麻黄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

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胸膈胀满,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摘录
《玉案》卷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华盖散

处方

黄耆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1两,防风1两,白茯苓1两,甘草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肺气壅热,胸膈痞闷,痰唾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生姜蜜汤调下;常服入生姜2片,如茶点,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华盖散

组成

麻黄一两、苏子一两、桑白皮一两、橘皮一两、杏仁一两、赤茯苓一两、炙甘草五钱。

用法

上药研为粗末。
每服6克。
也可用饮片作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主治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苔薄白,脉浮滑。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咳嗽变异牲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症。

1.支气管肺炎: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华盖故合二陈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0例,对照组60例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疗程2周。
以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X线胸片提示实变影全部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2.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华盖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6例,与酮替芬合布地奈德口喷气雾剂治疗36例作对照,1个疗程2周,连续观察两个疗程。
以用药1周后咳嗽消失,肺部听诊无异常,肺功能有改善,1个月内无复发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华盖散与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斯疾病42例,西药应用氨茶碱、鲜竹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抗生索、化痰药和支气管扩张剂常规治疗。
疗程均为2周。
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控制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方解

本方有解表散寒,降气化痰功效,是“邪遏喘促之专方”。
寒侵痰壅而肺失宣降,法当宣肺降逆。
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苏子、杏仁降利肺气,祛痰止咳;陈皮、桑白皮、茯苓健脾祛湿消痰;炙甘草调和于宣降寒温之问。
诸药配伍,共成解表宣肺,祛痰止咳之功。
本方配伍特点为:解表药与祛痰药并用,以除风寒痰湿之致病原因;宣肺药与降气药同施,以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本方虽有甘寒之桑白皮,但全方药性偏温,故痰热咳喘者需加减应用。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感染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小儿哮喘、流行性感冒等证属寒痰内阻的病症。

方歌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共。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Processed in 0.059137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