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散》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甘遂散

处方

甘遂末3克

制法

用猪心血和匀。
将猪心切开,入末于内,用线缚定,湿纸包,煨熟取药,入辰砂末3克和匀,分作4丸。

功能主治

治癫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用所煨猪心煎汤化下。
如大便下恶物即止。
如不效,再服1丸。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甘遂散

处方

甘遂半两,槟榔半两,牛蒡子2分,商陆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水气,心腹鼓胀,上气喘息。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用猪肾1只,切作4-5片,掺药,用湿纸裹,煻火中煨熟、空心顿服,又微呷酒2-3合。
须臾,下利为效。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新医学》:甘遂散

处方

甘遂1两。

制法

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

小便不通。

临床应用

小便不通用甘遂散外敷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通患者共8例,外敷1次即排尿的5例;外敷2次排尿的2例;外敷2次再热敷1次排尿的1例。

用法用量

用时用甘遂散3钱,面粉适量,麝香少许,加温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中极穴处,方圆约2寸。
一般30分钟即能小便通利。
无效时可继续使用或再加热敷,疗效更速。

摘录
《新医学》

《圣惠》卷八十八:甘遂散

处方

甘遂1分,槟榔1分,川大黄1分,牵牛子半两,甜葶苈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水气,遍身肿满,大小便难,喘促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1字,以温水调下。
以利为效。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甘遂散

处方

太山赤皮甘遂2两。

制法

上为末,以白蜜2合和。

功能主治

妊娠子淋,大小便并不利,气急,已服猪苓散不愈者。

用法用量

每服如大豆粒,多觉心下烦。
得微下者,每日1次,下后还服猪苓散;不得下,日2次。
渐加可至半钱匕,以微下为度。

摘录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圣惠》卷五十四:甘遂散

处方

甘遂1两,杏仁1两,泽泻3两,黄芩1两,泽漆1两,赤茯苓2两,郁李仁1两,陈橘皮1两,川朴消2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水气遍身浮肿,心胸急硬,气满上喘,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一九四引作“甘遂汤”。

摘录
《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八十八:甘遂散

别名

甘遂破结散

处方

甘遂1分,青橘皮半两,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破痞除热,破结散气。
主小儿内有伏热诸候,腹内痞结,虽服汤得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满,按之则啼;胸膈热实,腹有留饮,肠内气结而胀,时或壮热。

用法用量

甘遂破结散。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入门》:甘遂散

处方

甘遂葱汁。

制法

和丸。

功能主治

耳聋。

用法用量

绵裹塞耳中,口含甘草汤。
两药须各两处修制妙。

摘录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入门》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甘遂散

处方

甘遂半两,牵牛子1两,续随子1两,大戟1两,葶苈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三焦气不通,心腹胀,喘促,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空心浓煎灯心汤调下。
利下水为效,未减更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茅先生方:甘遂散

处方

甘遂半两,大戟半两,黑牵牛半两,槟榔半两,陈橘皮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气肿,水肿。

用法用量

每岁1钱,五更初用葱酒调下。
不会吃酒用葱汤调下。
天明通下黄水来,可依形证调理。

摘录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茅先生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甘遂散

处方

甘遂半两,槟榔1两,木香1两,牵牛子1两,莱菔子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三焦水气,甚者四肢虚肿。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煎紫苏木瓜汤调下,空心服,利下水为度。
量人虚实加减。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甘遂散

处方

甘遂1两,木香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温蜜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甘遂散

处方

甘遂1两,蓬莪术1两,青橘皮1两,大戟3分,桂3分,石菖蒲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水蛊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空腹用葱汤调下;渐加至2钱匕,微吐泻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Processed in 0.050914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