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半两,桂心1分,杏仁1分。
上为散,入杏仁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儿未满百日,咳嗽上气。
每服3丸,以乳汁研化服之,日3-4次。
甘草3分,人参3分,麦门冬1两半,乌梅肉3分,栝楼根3分,寒水石1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口舌干燥烦热。
每服1丸,含咽津。
甘草18分。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
小儿无辜,面黄发直,时壮热,饮食不生肌肤,积经日月,遂致死。
1岁儿服如小豆粒20丸,日3次,不妨食及乳,服尽更合。
甘草1两,当归1两,芍药1两,干姜半两,芎藭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丸大。
强神益气。
主虚劳脱营,羸瘦少气,精神毁减。
每服1丸,温酒化下,空腹夜卧服。
甘草1两,桂1两,芦荟1两,蜀椒1两,豉1两,木香1两,柏子仁1两,芜荑1两。
上药除芦荟外,捣罗为末,入芦荟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痃气成块,在脐两边疼痛。
每服20丸,食后、临卧用温酒送下。
渐加至30丸。
甘草1寸,杏仁20枚,黄连末1分。
上为末,和匀。
口糜生疮,痛不得食。
每服如杏仁大。
绵裹含化咽津。
甘草6分,人参6分,半夏6分,乌悔肉6分,枣膏10分。
上5味,捣筛4味,枣膏相和,入蜜为丸,如弹子大。
口热干燥。
本方《千金》有生姜。
防己2两,甘草2两,葶苈2两。
上为末,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消肿。
主大腹水病。
每服3丸,日3次。
甘草5两,当归2两,干姜2两,人参2两,术2两。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补虚,去血,止痛。
主产后虚损。
磨纳1升酒中,作1服,日3次。
甘草4两,人参2两,白术2两,芍药2两,黄耆2两,远志2两,大麦糵2两。
上为散,以枣膏和蜜搅调和药,令成丸,如梧桐子大。
安养五脏,长肌肉,调经脉,下气,补脾胃,益精神,令人能食,强健倍力。
主
食后少时,以酒或饮任下5丸,渐加至7丸,日2次,长服勿绝,尽即更合,非止1剂即停,多分两恐难尽又坏;分两少,服尽更常得新药。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
甘草3两,人参2两,远志3两,麦门冬2两,菖蒲3两,泽泻1两,桂心1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枣50枚。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产后心虚不足,虚悸,心神不安,吸吸乏气,或若恍恍惚惚,不自觉知者。
每服20丸,酒送下,日4-5次,夜再服。
不知稍加。
若胸中冷,增干姜。
《千金方衍义》:《千金》用参、苓补虚,多兼姜、桂,化热多兼门冬,不独甘草丸为然;菖蒲、远志引领诸味,桂心、泽泻淡渗,专导虚热下泄。
甘草2分,瓜蒂1分。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留饮。
欲下病,服3丸,日1次。
3丸不下,增之,以吐为度。
甘草1两,人参1两,生干地黄1两,乌梅肉1两。
上为末,以枣瓤并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虚劳,口干舌燥。
每服1丸,绵裹含咽津,日4-5次。
甘草1两,人参1两,乌梅肉1两,枣肉1两,石膏1两,半夏1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丸大。
口干心热。
每服1丸。
含化,不拘时候。
甘草1两,犀角屑1两半,黑豆1两,麝香半两,斑蝥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热毒结成瘰疬,日夜疼痛。
每服7丸,空心以粥饮送下。
服后觉疮痛即住药;其病当从小便中出,即于盆子内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