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丸》

《医学启源》卷中:桂附丸

处方

川乌头3两,附子3两,干姜2两,赤石脂2两,桂2两,蜀椒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邪冷气,入乘心络,或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则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

方中蜀椒用量原缺,据《卫生宝鉴》补。

摘录
《医学启源》卷中

《朱氏集验方》卷三:桂附丸

处方

破故纸2两,附子1两,肉桂1两。

制法

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

五种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三

《三因》卷十四:桂附丸

处方

桂心1两,附子1两,厚朴1两,甘草1两,白术1两,木香1分,乳香2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气漏、冷漏诸疮。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米饮送下。

摘录
《三因》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方》:桂附丸

处方

香附子5钱,厚朴5钱,陈皮5钱,甘草5钱,苍术5钱,桂心5钱,三棱5钱,阿魏5钱,肉豆蔻1个。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

健脾胃,进饮食,除上焦寒。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姜1块,切开作孔,安药在内,合定湿纸裹煨,候熟,盐汤嚼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方》

《圣济总录》卷九十:桂附丸

处方

桂1两,干姜半两,茴香子2两,附子1两,硫黄半两。

制法

上为末,用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下元久冷,心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桂附丸

处方

桂1两,附子1两,黄连1两,黄柏1两,陈曲1两,干姜1两,麦芽1两,吴茱萸1两半,蜀椒1两半,乌梅肉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下痢数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桂附丸

处方

桂1两,附子1两,干姜1两,赤石脂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濡泻、水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桂附丸

处方

肉桂1两,香附4两,延胡2两,熟艾1两,当归3两,熟地4两,红花1两。

功能主治

外邪风冷所致妇人经水不通。

各家论述

经水不行,因热结者少,由寒结者多。
肉桂祛积冷,香附行滞气,故以为君;红花、延胡行瘀破积,熟艾行经络为臣;当归、熟地补阴,引诸药入血分为使。
服久寒邪退,瘀血行,大小腹必无痛矣。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疡科选粹》卷六:桂附丸

处方

桂心1两,附子1两,人参1两,黄耆1两,陈皮1两,粉草1两,白术1两,木香1钱,乳香2钱。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冷漏诸疮。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

原方有厚朴,无参、耆、陈皮。
丹溪云,治冷漏与桂附丸,只有疮久不合,风冷乘之,血气不潮而成也。
厚朴虽温,泻卫尤速,恐不若佐以参、耆、陈皮,庶与病情相得,故易之。

摘录
《疡科选粹》卷六
Processed in 0.051401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