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60克 菟丝子60克 白术60克 北五味 益智仁故纸附子茯苓 家韭子各30克
上药研为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温补固摄。
治命门火衰,膀胱不固,小便不禁,或溺后遗沥不尽。
每服百余丸,空腹时用开水或温米酒送服,每日二至三次。
气虚者,加人参30~60克。
方中附子、熟地、菟丝子、补骨脂、韭子温补肾阳;白术、山药、茯苓补气健脾;益智仁温脾暖肾,固摄缩尿;五味子酸温入肺肾,上则滋化源,下则固肾。
诸药合用,共成温补固摄之功。
熟地黄、菟丝子酒煮、炒白术、北五味子、酒炒益智仁、酒炒补骨脂、制附子、茯苓、炒家韭子。
上药共研细末,山药粉糊为丸。
每服9g,每日2次,温酒或温开水送下。
亦可用饮片加入适量淮山药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温阳益肾,固涩止遗。
主治命门火衰,肾阳不足,小便频数,遗尿或排尿不禁,腰酸,形寒,舌淡,脉虚软而迟者。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弱引起的小便频数、遗尿、排尿不禁等证。
临床应用以小便频数,遗尿,伴腰酸、形寒、舌淡、脉虚软而迟为辨证要点。
本方温补之力较强,患者若有阴虚、血虚之像,表现为阴阳两虚或气血两虚或虚实夹杂时须去附子,以防其助火伤阴。
凡湿热下注引起的小便频数、肺中痰热以致肺气不宣而遗尿者,不宜应用本方。
早期临床报道,本方亦可用于肾阳虚型尿失禁、肾虚尿频、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前列腺增生等。
巩堤丸中山附地,五味菟丝骨脂齐,益智茯苓韭菜子,益气补肾固脬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