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半两,防风半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枳壳半两,生姜半两,甘草1分。
上锉,如麻豆大。
妊娠阻病,心中烦闷,头眩重,憎闻食气,闻便呕逆,四肢重不自持。
分为2剂。
每剂以水4盏,煎取1盏半,去滓,分2次食前温服,如人行3-5里再服。
茯苓饮子
茯苓3两,紫苏叶3两,杏仁3两,橘皮3两,升麻3两,柴胡3两,生姜4两,犀角2两,槟榔12枚。
上切。
脚气肿,气急上气,心闷热烦,呕逆不下食。
茯苓饮子。
忌醋物。
白茯苓2两半,远志2两半,芍药1两半,防风1两半,桂2两,甘草1两1分。
上为粗末。
风痫,因虚赢气弱,惊悸多梦心神不定。
每服6钱匕,水2盏,加大枣1个,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入铁粉1字,搅匀,食后服,日2夜1。
赤茯苓2两,鳖甲2两,地骨皮2两,柴胡1两半,知母1两半,枳壳1两。
上锉,如麻豆大。
伤寒后,寒热不退,成疟时作。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7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食后良久温服,如人行5-6里再服。
外台茯苓饮、茯苓饮子、茯苓汤
茯苓3两,人参2两,白术3两,生姜4两,枳实2两,橘皮1两半。
上切。
消痰气,令能食。
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
外台茯苓饮、茯苓饮子、茯苓汤。
忌酢物、桃、李、雀肉。
《金鉴》:上、中二焦气弱,水饮入胃,脾不能输归于肺,肺木能通调水道,以致停积为痰,为宿水。
吐之则下气因而上逆,虚与气结,满不能食,当补益中气,以人参、白术为君;茯苓逐宿水,枳实破诸气为巨;开脾胃,宣扬上焦,发散凝滞,则陈皮,生姜为使也。
其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
赤茯苓2两,泽泻1两,干姜1两,白术半两,桂半两,甘草半两。
上为粗末。
胃反吐逆,发渴饮水。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腹频呷,日3次。
赤茯苓2两,白术1两,甘草1两,栝楼根1两,人参1两,桂1两,黄芩2两,枳壳1两半。
上为粗末。
乳石发动,烦热,身体微肿,不能食饮,小便不利。
每服5钱匕,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空心、晚食前温服。
白茯苓1两1分,人参1两半,厚朴1两半,桔梗1两,榉皮1两。
上为粗末。
小儿冷痢白脓。
每服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分2服,去滓,食前温服,日2次。
赤茯苓2两,白术2两,杏仁1两,旋覆花1两,黄芩1两半。
上为粗末。
妊娠胎间水气,子满体肿。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2次。
白茯苓1两,当归1两,芍药1两,甘草1两,桂1两半。
上为粗末。
妇人月水不调,腰腹疼痛。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空心温服。
赤茯苓2两,桑根白皮2两,防己2两,羚羊角2两,郁李仁2两,木香2两,槟榔5枚,红雪2两半。
上药,除红雪外,为粗末。
脚气。
两脚肿至膝,小腹引痛,膀胱急,宿水不宣,时复心闷,夜卧恍惚,昏热惊悸。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7分,绞去滓,纳红雪2钱匕,空腹温服。
当快利2-3行,须隔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