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丸》

《中国药典》:二至丸

处方

女贞子500g 墨旱莲500g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气微,味甘而苦。

炮制

以上二味,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60g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重订严氏济生方》:二至丸

处方

鹿角60克 麋角60克 附子30克 桂心30克 补骨脂30克 杜仲30克 鹿茸30克 青盐15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肾强腰。
主老人或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及肾阳亏虚诸证。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用胡桃肉细嚼,以盐汤或酒进下。

若恶热药,去附子,加肉双蓉30克。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摄生众妙方》卷二:二至丸

处方

熟地黄90克生地黄60克菟丝子30克山茱萸180克肉苁蓉30克败龟版90克人参30克黄耆30克 黄柏90克牛膝30克枸杞子30克破故纸30克五味子30克白术90克白芍药30克当归60克虎胫骨30克杜仲30克山药30克知母60克陈皮30克白茯苓30克

制法

上药二十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
主气血虚损。

用法用量

每服80~100丸,无灰酒及盐汤不拘时进下。

备注

方中陈皮,《医学入门》卷七作"丹皮"。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二

《杨氏家藏方》卷九:二至丸

处方

鹿角半斤,苍耳半斤,麋角半斤,当归5两,山药4两,白茯苓4两,黄耆4两,人参2两,沉香2两,沙苑疾藜2两,远志2两,肉苁蓉2两,附子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酒3升,糯米3合煮烂,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损,生精血,去风湿,明目聪耳,强健腰脚,和悦阴阳,既济水火,百疾不生。

用法用量

每服50至100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九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二至丸

处方

熟地黄3两,龟版3两,白术3两,黄柏3两,知母4两,当归4两,生地黄4两,白芍药4两,麦冬4两,天冬2两。

制法

上为细末,枣肉同炼蜜和杵100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虚损,暖腰脐,壮筋骨,明眼目,调养元气,滋益子息。

用法用量

每空心、午前服50丸。
服至百日,逢火日摘去白发,生出黑发是其验也。

注意

忌莱菔、诸血、羊肉。

摘录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济生》:二至丸

处方

鹿角2两,麋角2两,附子1两,桂心1两,补骨脂1两,杜仲1两,鹿茸1两,青盐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老人、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头旋眼黑,下体痿软。

用法用量

方中鹿角、麋角,《张氏医通》作“鹿角胶”。
“麋茸”。

恶热药者,去附子,加肉苁蓉1两。

摘录
《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济生》

《扶寿精方》:二至丸

处方

怀地黄3两,白术3两,败龟版3两,黄柏3两,知母2两,当归2两,生地黄2两,山茱萸2两,白芍药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绵黄耆1两,山药1两,广陈皮1两,五味子1两,甘枸杞1两,破故纸1两,菟丝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苁蓉1两,虎胫骨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调养元气,滋益子息,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滋阴降火。

用法用量

方中陈皮,《医学入门》作“丹皮”。

摘录
《扶寿精方》
Processed in 0.056908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