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5枚 甘草30克 厚朴45克
上三味药,捣罗为散。
温中燥湿。
主脾胃伤湿,濡泻不止。
每服2克,米饮或汤调下,空腹时温服。
肉豆蔻1个木香 丁香 白术 白茯苓 甘草各3克 藿香叶3克
上药研末。
温脾理气,和胃止呕,主小儿脾寒不运,胃失和降,呕吐,脘闷。
每次4~5克,煎藿香、枣子汤或生姜汤调服。
肉豆蔻1个,青皮1钱,陈皮1钱,木香1钱,白术1钱,甘草1钱,草果1个。
上为末。
止泻。
主
方中青皮、陈皮、木香、白术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肉豆蔻1枚,青橘皮半分,木香1分,陈粟米1合。
上四味,将陈粟米同巴豆3-7枚炒,巴豆每枚刺作窍子,候色焦,去巴豆不用,将粟米并余药为细散。
小儿胃虚腹胀。
每服半钱匕,生姜汤送下。
豆蔻半分,丁香半分,舶上硫黄1分,桂府白滑石3分。
上为细末。
小儿吐泻,烦渴,腹胀,小便少。
每服1字至半钱,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肉豆蔻1两,罂粟壳1钱,木香1钱,白术2两,人参2两,黄耆2两,甘草2两,白茯苓2两。
赤白痢。
上咀。
每服3钱,水1盏半,加枣子3枚,生姜5片,乌梅2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肉豆蔻2枚,麻黄1分,木香1分,蛜5个,吴茱萸1铢,白术1分,干姜2铢,大黄8铢,诃黎勒2枚,茯苓8铢,甘草1分,附子8铢,青橘皮2-7片,桂心3铢,槟榔2枚,当归1分。
上为细末。
两感伤寒结胸,壮热恶寒,饮食不下,大小肠秘塞,阴毒昏沉,脐下水结撮痛,四肢逆冷,心躁,不省人事,食症结聚,心下逆满,坐卧不得。
每服3钱,加大枣3枚,水1盏,煎至7分,食后热服,盖覆。
若胸腹内痛,空心服。
如稍溏利无妨。
肉豆蔻半两,厚朴半两,陈橘皮半两,良姜半两,干姜半两。
上为细末。
脾胃虚弱,久积冷气,大肠滑泄,腹内作声,肌体羸瘦,困至甚者。
每服1钱半,空心,入稀姜粥调下。
肉豆蔻2个,自然铜2钱,槟榔1个,板蓝根3分,蛀桑子2钱,甘草3钱,乌梅4个,川乌头1个,金毛狗脊1个,红花2钱,红芍药3分,茅香3分,甘柿蒂14个,川楝子4个,香附子21个,苦丁香7个,官桂1分半,乳香2分。
上为细末。
驴涎马气,骆驼、骡子、兔子、狗子、蛇伤。
如要验中毒,吃大麦面拌羮,吐逆者是,不吐非也。
如吃大麦面羮1-2碗,令病人极吐,后下诸药大效。
草豆蔻4两,大麦糵子10两,神曲4两,杏仁4两,甘草4两,干姜2两。
上为末。
老人夏多冷气发动,胸膈气滞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饮食。
每服1钱,如茶点之,不拘时候服。
豆蔻汤
肉豆蔻3个,官桂1分,川芎1分,香附子21个,零陵香1分,陈皮1两,甘草3分。
上为散。
和一切气。
主脾胃虚寒,痰饮停滞,呕吐不止。
豆蔻汤。
肉豆蔻。
上为末。
霍乱。
《仙拈集》本方用肉豆蔻、生姜各三钱,水煎服。
草豆蔻1两。
上为末。
心腹胀满短气。
每服5分,以木瓜、生姜汤调下。
陈皮半两,甘草半两,诃子半两,使君子半两,半夏半两,没石子半两,厚朴7钱,木香2钱半,肉豆蔻2钱半。
腹痛呕虫。
本方原名豆蔻丸,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陈粟米1两,肉豆蔻半两,五味子半两,赤石脂半两。
上为细末。
滑泄。
每服2钱,粟米汤饮调下,日进3服。
肉豆蔻5个,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厚朴半两,赤茯苓半两,桂半两,炙甘草半两,槟榔5钱,诃黎勒皮半两,青皮半两,陈皮半两,郁李仁半两,半夏半两。
上为极细末。
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去痰实。
主五种膈气。
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如茶点服;若入生姜、大枣同煎服亦佳,不拘时候。
肉豆蔻1个,胡粉2钱,龙骨1钱,白矾1钱。
上为末。
婴孩小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泻痢不止,或赤或白,冷热不调,日夜频并,愈而又发。
每服1钱,温饭饮调服,不拘时候。
忌荤腥之物,咸腌之属。
胡粉性滞,用之以滞其肠,令不虚滑;豆蔻温脏之药,安和肠胃;龙骨、白矾涩肠止痢,大肠虚滑下痢,日夜无度者,用之随愈。
肉豆蔻1两2钱半,罂粟壳4两,橘红4两,香附子4两,甘草2两,川姜1两。
上为细末。
久年新近泄泻,赤白下痢。
每服3-5钱,用陈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服。
大肉豆蔻1枚。
上为末。
脾虚肠鸣,久痢不止。
腹痛洞泻,肠鸣,胃虚冷,乳食不化。
每服1钱,米饮调下。
草豆蔻1两,肉豆蔻仁1两,陈皮1两,陈粟米3两,甘草半两,干姜半两。
上为细末。
和养脾胃,消进饮食。
主
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
肉果5钱,龙骨5钱,木香5钱,砂仁5钱,山楂3钱,五倍子3钱,赤石脂3钱,藿香3钱,白术3钱,人参1钱,一方有枯矾2钱。
上为末。
脾虚呕吐及泄泻不止。
每服1钱或5分,看儿大小,吐用姜汤,泻用米汤调下。
草豆蔻1两,茴香子1两,木香半两,陈曲2两,麦芽2两,厚朴1两,干姜1两,陈橘皮1两。
上为散。
脾气虚弱,腹内膨胀,不思饮食。
每服2钱匕,先嚼煨生姜少许,沸汤调下,食前服。
肉豆蔻2枚,麻黄1分,木香1分,吴白术1分,吴茱萸1铢,附子8铢,干姜2铢,桂心3铢,蛜5个,诃黎勒2枚,槟榔2枚,青橘皮20片,茯苓8铢,川乌1两,良姜1两,天麻1两,葛根1两,乳香1两,小椒1两,当归1两。
上为粗末,入乳香。
匀抄10钱,痛甚者,加至15钱,同细盐一处炒令极热,用熟绢袋内贮药。
两感伤寒,结胸,壮热恶寒,饮食不下,大小肠秘塞,阴毒昏沉,下水结胸撮痛。
四肢逆冷,心烦,不省人事,食后结聚,心下逆满,坐卧不得。
熨烙痛处,不拘早、晚,频用为效。
如药冷,即再炒1次,用毕,其炒药不用。
肉豆蔻2个,胡黄连1钱,使君子4个,青黛半两,楝根半两,芜荑半两,夜明砂1钱半,麝少许。
上为末。
疳积或冷利,腹大脚小,身热面黄或惊积。
每服1钱或半钱,蜜水或粥饮调下。
肉豆蔻、罂粟壳、石榴皮、黄连各等分。
上为细末。
泻痢腹痛,里急后重,粪赤。
每服3钱,食前米饮调下。
肉豆蔻1枚,缩砂7枚,诃黎勒3枚,铅丹2钱,胡粉2钱,龙骨2钱,白矾1分,天仙子1分。
上为散,再研令匀。
小儿肠胃虚弱,清浊不分,痢下青白,或如凝脂,陈寒痼冷,或下黑瘀。
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乳食前服。
肉豆蔻5枚,甘草1两,厚朴1两半。
上为散。
脾胃伤湿,濡泻不止。
水谷痢久不止,腹胁妨闷,不思饮食。
每服2钱匕,米饮或汤调下,食前温服。
肉豆蔻1个,草果子1个,缩砂1钱,甘草1钱,肉桂1钱,陈皮半钱。
上为末。
小儿吐奶。
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肉豆蔻3个,木香半两,厚朴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半两,桂半两,甘草1两,青橘皮1两,诃黎勒3枚,槟榔2枚。
上为散。
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
主五种膈气。
每服2钱匕,如茶点服;若入姜、枣同煎亦佳。
肉豆蔻半两,红豆蔻半两,草豆蔻半两,白豆蔻半两,细辛1分,丁香半两,桂1两,甘草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半两。
上为散。
口臭。
将本方改为丸剂,名“豆蔻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