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调中丸

处方

人参白术 干姜各90克 甘草45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主中焦虚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

用法用量

每服1~4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备注

本方与《伤寒论》理中汤组成相同,但甘草用量减半。
参阅该条。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普济本事方》卷十:调中丸

处方

干姜橘红 白术 茯苓木香 缩砂仁 官桂良姜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细末,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温中健脾。
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下。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十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调中丸

处方

白术1两半,高良姜1两半,桂1两,甘草1两,人参1两,京三棱1两,红豆蔻半两,干姜半两,枳壳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御药院方》卷三:调中丸

处方

赤茯苓1两,白术1两,桔梗1两,泽泻1两,陈皮1两,干葛1两,滑石1两半,枳壳1两半,半夏1两半,猪苓2分,黄芩2分,木通2分,黑牵牛1两半,干生姜3钱。

制法

上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剖判清浊,升降水土,流湿润燥,消饮除痰。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宣明论》卷十二:调中丸

处方

青皮1两,红皮1两,大黄1两,牵牛3两。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止呕吐,宽利胸膈。
主脾胃虚。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
《宣明论》卷十二

《鸡峰》卷十二:调中丸

处方

人参半两,白术半两,鳖甲半两,柴胡半两,茯苓半两,三棱半两,当归半两,陈皮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化癖进食长肌。
主荣卫不和,脾虚多病,肌体清瘦,或发寒热,面色痿黄。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米饮送下。

摘录
《鸡峰》卷十二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方:调中丸

处方

鳖甲1两,当归1两,黄耆1两,人参1两,附子1两,桂心1两,胡黄连1两,雄黄少许。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肉疳。
眼目常痛,饮食不下,食物不消,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汤送下。

注意

忌鱼,油物。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方

《圣济总录》一八七:调中丸

处方

阿魏3钱,厚朴1钱,白附子1钱,草豆蔻1钱。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绿豆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散宿冷,调脏气。
主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一八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调中丸

处方

大黄5两,麻仁1两,枳壳1两,白茯苓1两,前胡1两,芍药1两,黄芩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辟四时疫疠非节之气。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后以饮送下。
微利为度。
日晚夜卧服之佳。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圣济总录》卷十七:调中丸

处方

大黄4两,鳖甲4两,朴消4两,桃仁4两,莱菔1斤,皂荚5挺。

制法

将前4味为末,以陈醋1升半,同皂荚、莱菔汁煎5-7沸,后入药末,同熬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肠风热,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米汤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七

《御药院方》卷三:调中丸

处方

赤茯苓1两,白术1两,陈皮1两,桔梗1两,猪苓1两,泽泻1两,黄芩1两,大黄1两,桂1两,枳壳1两半,葛根1两半,木通1两半,半夏2两,滑石2两,黑牵牛6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内挟湿热,烦躁发渴,不思饮食,头目昏眩,小便不清,胸膈痞闷,胁肋胀。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医心方》卷九引《广济方》:调中丸

处方

人参5两,茯苓5两,甘草5两,白术5两,干姜4两。

制法

上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腹冷气,不能食,及少气。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服,日2夜1;不饮酒者,煮大枣饮送下。

注意

忌海藻、桃米、酢。

摘录
《医心方》卷九引《广济方》

《颅囟经》卷上:调中丸

处方

柴胡、茯苓、人参、木香、桂心、大黄、枳壳、甘草、鳖甲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诸疳,或热攻冲心,肺气急,昼夜有汗,日渐羸瘦,不吃乳食。

用法用量

每岁服2丸,至5岁3丸,热水送下。

摘录
《颅囟经》卷上

《圣惠》卷八十二:调中丸

处方

当归半两,川椒1分,附子1个,狼毒半分,巴豆10个,杏仁12个,细辛1分,豉4合。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

小儿胎寒虚,胀满,不嗜食,大便青,夹白脓,及欲发痫。

用法用量

未满100日儿,每服1丸,以温水送下;3岁儿,每服2丸。
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八十二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调中丸

处方

人参1两,赤茯苓1两,桔梗1两,橘皮1两,白术1两,半夏1两,沉香1两,槟榔1两,藿香叶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厥逆病,三焦不调,升降否隔,颈痛膺肿,胸满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本事》卷十:调中丸

处方

干姜、橘红、白术、茯苓、木香、缩砂仁、官桂、良姜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
《本事》卷十

《保婴撮要》卷九:调中丸

处方

白术5分,人参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小儿脾胃虚寒。

摘录
《保婴撮要》卷九
Processed in 0.057932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