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石膏,各二两;卷柏、白茯苓、防风、厚朴、细辛、柏子仁、桔梗、吴茱萸,各一两;五味子、人参、干姜、川椒、白芷、白术、黄蓍、川乌、丹参,各三分;芜荑、甘草、川芎、芍药、当归,各一两三分;白薇、阿胶,各半两;肉桂一两一分,生干地黄一两半。
上为细末。
治妇人血海虚冷,久无子息,及产后败血冲心,中风口噤,子死腹中,擘开口灌药,须臾生下,便得无恙。
治堕胎,腹中攻刺疼痛,横生逆产;胎衣不下,血运、血癖、血滞、血崩,血入四肢,应血脏有患,及诸种风气,或伤寒吐逆咳嗽,寒热往来,遍身生疮,头痛恶心,经脉不调,赤白带下,乳生恶气,胎脏虚冷,数曾堕胎,崩中不定,因此成疾,及室女经脉不通,并宜服之。
常服暖子宫,和血气,悦颜色,退风冷,消除万病。
兼疗丈夫五劳七伤,虚损等病。
每服二钱,空心,临卧,热酒调下。
若急疾有患,不拘时候,日三服。
白茯苓川芎 麦冬黄耆当归各30克 木香人参 甘草各15克
上药嚼咀。
安养胎气。
主妊娠心神忪悸,睡中多惊,两胁膨胀,腹满急痛,坐卧不宁,气急迫逼。
每服12克。
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皂荚2挺,诃黎勒皮1两,盐1两。
上为末,以面裹成团,用槐枝火烧,烟尽为度;别入升麻1两,细辛1两,同研为末。
牢牙益齿。
主
每日早夜擦牙,温水漱口。
川乌头4两,益智仁3两,生干姜2两,青皮2两,茴香2两。
上为末。
和阴气,进饮食。
主脾元脏冷,滑泄不止,腹痛绞刺。
每服1大钱,水1盏,入盐1捻,煎至5分,温服;如小肠气攻刺,急煎1-2服,热吃。
川白芷2两,藁本2两,川椒2两,人参2两,白姜2两,丹参2两,白术2两,厚朴2两,石枣2两,卷柏2两,茯苓2两,柏子仁2两,细辛2两,桔梗2两,当归2两,白芍药2两,川芎2两,阿胶2两,石膏2两,桂心2两。
上为细末,用生藕自然汁、生姜自然汁1盏,蜜1盏,同煎数沸,令香熟,入药调成膏,用砂器贮。
五劳七伤。
每服1匙,灯心、枣汤化下。
枳壳14枚,胡桃10枚,荆芥穗1两,木贼1两,延胡索半两。
上5味,将枳壳、胡桃同入藏瓶内,用泥固济,烧存性,捣后3味为细末,再同研匀。
脉痔下血,大肠肿痒。
每服2钱匕,米饮调下。
黄蜀葵。
上为细末。
吐血、咯血。
每服1钱,食后鸡子清或温酒调下。
乌贼鱼骨。
上为细末。
崩中不止。
每服2钱,如下殷物黑色,用胡姜酒送下;红色,煎木贼汤送下。
槐鹅2两,赤石脂2两。
上为细末。
妇人崩漏不止,日渐黄瘦。
每服2钱,食前热酒调下。
益智仁2两,川乌头1两,陈皮1两,干姜半两,茴香7钱半,甘草2钱半。
上为末。
脾胃积寒,心腹疼闷,脏腑泄泻。
肠鸣绞痛。
方中“每服二分”,《医方类聚》引作“每服二钱”。
川大黄1两,寒水石1两。
上为细末。
疙瘩病,及恶疮肿毒闷痛。
每服2钱,新水沸汤,随病人意调下;恶疮,热酒调下。
恶疮,加当归1两。
泽兰散、大圣泽兰散
兰9分,白术3分,白芷3分,人参3分,川椒1两,厚朴1两,藁本2分,桔梗1两,白芜荑7分,阿胶半两,细辛1两,丹参3分,肉桂5分,生干地黄1两半,吴茱萸4分,黄耆3分,川乌头3分,卷柏4分,白茯苓1两,甘草7分,石膏2两,五味子3分,柏子仁1两,防风1两,当归7分,芍药7分,川芎7分,干姜3分,白薇2分。
上为末。
常服暖子宫,和血气,悦颜色,退风冷,消除万病。
主妇人子脏虚冷,频频堕胎;或子死腹中,疼痛;产后血晕、血癖、血滞、血崩,胎衣不下;伤寒呕吐,遍身生疮,经候不调,赤白带下,咳嗽寒热。
丈夫五劳七伤。
泽兰散、大圣泽兰散。
羌活、荆芥、升麻、薄荷、防风、甘草、大黄、玄参、黄芩各等分。
上为末。
壮人多食煎爆,上壅内热,多生瘰疬,瘾疹风丹。
每服1钱,水1盏,煎6分,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