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牙皂角好墨肉桂干姜丁香 木香各30克 干漆黑牵牛川大黄蓬莪术京三棱硇砂附子各60克 青皮90克 巴豆霜4.5克
上以大黄、硇砂、巴豆霜和丸,如绿豆大。
消食行滞。
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醋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或反胃恶心,食饮不下,气上冲胸,痞噎不通;及食症酒癖,血瘕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
每服1~2丸,茶、酒任下。
如要取其化症瘕癖块,每服7丸,食后、临卧用生姜汤送下。
丁香半两,五味子半两,半夏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琥珀1分,干姜1分,枳壳3分,昆布3分,诃黎勒皮3分,桂3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食饮不化,噫气吞酸。
每服20丸,煎生姜、橘皮汤送下。
丁香1分,母丁香1分,丹砂1分,麝香1分,硫黄1分,干姜1分,矾石1分,附子1分,吴茱萸1分,杏仁1分。
上为末,拌匀,别用肥好巴豆30枚,去皮心膜净,别研为膏,出八分油了,与前末同研拌匀,用蒸枣肉和剂为丸,如豌豆大,放干。
胃寒痰饮,噫醋吞酸,胸膈妨闷。
每服3-5丸,不拘时候,温生姜汤送下。
丁香半两,厚朴1两,干姜半两,吴茱萸半两,青橘皮1两,桃仁1两,五味子半两,诃黎勒半两,槟榔半两,木香1分。
上为细末,煮枣肉丸,如绿豆大。
胃气虚冷,腹胀食减,四肢少力。
每服10丸,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丁香、茴香子、桂、陈橘皮、甘草、胡椒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脾脏冷气,心腹痛胀闷,胸膈不利,呕逆,腹内虚鸣。
每服1丸,生姜、盐汤嚼下。
丁香2两,硇砂2两,木香2两,桂2两,附子2两,干漆2两,蓬莪术2两,乳香2两,青橘皮2两,京三棱2两,墨大黄2两,巴豆霜2两,芫花2两,猪牙皂角2两,没药2两,干姜2两。
上药除硇砂、大黄、巴豆霜、乳香、没药外,捣罗为末,以酽醋1升,化硇砂去滓,入银石器中,慢火煎之;次下巴豆霜搅匀,两食久;次下大黄末,熬成膏,拌诸药,更入醋煮面糊,和捣1000杵,为丸如麻子大。
脾胃虚寒,宿食不消。
每服3丸至5丸,温酒或热水送下。
得微利佳。
丁香3分,白术3分,缩砂仁3分,木香3分,肉豆蔻3分,干姜3分,桂3分,陈橘皮1两,枳壳半两,红豆蔻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食饮过伤,霍乱吐泻。
每服20丸,煎生姜、木瓜汤嚼下。
丁香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白豆蔻半两,龙脑1分。
上为末,再同研匀,米醋煮蒸饼和为丸,如绿豆大。
心痛不能食。
每服7丸,炒生姜、盐汤送下;甚者每服15丸,炒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丁香1分,木香1分,白术半两,甘草半两,厚朴半两,干姜半两,陈橘皮半两,陈曲半两,麦糵半两,荜茇半两,大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久腹胀满闷。
每服1丸,食前细嚼,米饮送下。
丁香1两,木香1两,猪牙皂角1两,肉桂1两,干姜1两,好墨1两,青皮3两,附子2两,京三棱2两,蓬莪术2两,黑牵牛2两,川大黄2两,干漆2两,巴豆霜1钱半,硇砂别研2两。
上以大黄、硇砂、巴豆膏为丸,如绿豆大。
消饮食,行滞气。
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酸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反胃恶心,食饮不下,气上冲胸,痞噎不通;食症酒癖,血瘕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
每服1-2丸,茶、酒任下。
如要化症瘕癖块,用生姜汤送下7丸,并食后临卧服之。
丁香1两,萝卜子1两,槟榔1两,木香半两,橘皮半两,白术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脏腑虚冷,气滞腹胀,肠鸣切痛,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每服20丸,生姜汤嚼下。
丁香半两,吴茱萸半两,白豆蔻3分,桂3分,陈橘皮1两,诃黎勒1两,木香1分。
上为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产后呕逆,不下饮食。
每服20丸,桃仁、醋汤送下,不拘时候。
丁香、木香、白术、干姜、半夏各等分。
上为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
吐逆。
每服20-30丸,食前米饮送下。
大丁香半两,木香3钱,胡椒3钱,藿香3钱,干姜3钱,甘草3钱。
上为末,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焙干。
因食冷物,凝滞胃间,呕吐不止。
《普济方》有肉桂三钱。
如觉痿弱,加附子。
忌饮汤水,水下则愈吐。
丁香3两,乌梅肉3两,青皮3两,肉桂3两,三棱3两,巴豆1两。
上为末,米糊为丸,如黍米大。
宿食不消,时发头痛、腹痛。
每服7丸,小儿3丸,白汤送下。
乌头,丁香4个,巴豆1个。
上为细末,泡蒸饼为丸,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水泻及泻血不止,疼痛甚者。
方中乌头用量原缺。
丁香1两,肉豆蔻1两,五灵脂1两,黑豆10两,巴豆1两。
上为细末,沸汤调1半豆末,和药为丸,如黄米大。
一切酒食伤,心腹痛,呕逆恶心,不食,暑月伤生冷果,远年积块,赤白痢。
本方方名,人卫社本作“小丁香丸”。
忌热物。
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藿香半两,牛黄半两,脑1钱,麝1钱,腻粉少许。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小儿胃虚寒,腹胀吐逆。
每服1丸,热汤化下。
丁香1分,木香1分,肉豆蔻1分,人参1分,茯苓1分,藿香1分半。
上为末,用朱砂2钱,香缠1钱,与前药相和;用枣瓤1个同研,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和胃气,进饮食。
主小儿胃气不和。
米饮送下,随儿大小加减。
丁香3枚,麝香少许,青黛1分,虾蟆1枚。
上为末,煮浆水饭为丸,如粟米大。
小儿疳痢,日夜无数、脱肛,身体瘦羸。
每服3丸,温水送下。
丁香1分,半夏3枚,水银1分,铅1分,蝎梢49枚。
上为细末,用熟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小儿慢惊风,吐逆不定,胃虚生涎,多惊饶睡;大人虚风痰涎。
每服5丸至7丸,用荆芥、薄荷汤送下;大人虚风痰涎,丸如梧桐子大,1服7丸至10丸。
丁香1两,硫黄3分,神曲1两,陈橘皮1两,厚朴1两,槟榔1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虚劳。
脾气虚弱,腹胀,食饮不消,面无颜色,四肢羸瘦。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粥饮下亦得。
丁香半两,胡椒半两,白术1两,桂心1两,人参1两,木香半两,白茯苓1两,当归3分,干姜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心腹冷气,往来疼痛,脾胃气弱,不能饮食,四肢无力。
每服20丸,以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大乌梅1个,巴豆1个,香墨末半钱,拣丁香5个,胡椒5粒,干漆末半钱,桂花末半钱。
香墨、干漆、桂花三味研入。
上为末,用马尾罗子罗过,用醋面糊为剂,臼中杵令匀,为丸如绿豆大。
利胸膈,逐积滞,消食。
主一切气闷,醋心腹胀。
每服5丸至7丸,温酒或茶送下。
或入炒蜡茶末3钱更妙。
丁红丸
丁香半两,木香半两,五灵脂半两,荆三棱半两,蓬莪术半两,茴香半两,干漆3钱,胡椒4钱,槟榔2枚,青橘皮1两,陈橘皮1两,巴豆。
上为细末,用硼砂2钱,酒浸去沙石,入醋1盏,面1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麝香为衣。
磨积破块,消酒食毒。
主积聚,停滞不消,胸膈痞满,心腹疼痛,呕逆。
丁红丸。
丁香1分,木香1分,白豆蔻1分,青橘皮1分,胡椒1分,荜茇1分,槟榔1分,麝香1分,乳香半两,巴豆半两。
上将槟榔以上药先为末,次入余3味,和匀,用醋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再用朱砂为衣。
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及妇人血飞。
方中白豆蔻,《圣济总录》作“肉豆蔻”。
心痛,煎盐、醋汤下7丸;妇人血气,当归酒下5丸。
丁香3钱,甘草1钱,芎2钱,白芷半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口臭秽。
绵裹1丸,含咽津。
乌梅1个,丁香3个,缩砂仁4个,巴豆2个。
上除巴豆外,为细末,入巴豆研匀,却用研细百草霜和匀,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
小儿积热伤寒。
一岁1丸,米饮送下。
积块不妨常服。
丁香母半两,苍耳苗1两,青葙子半两,皂子仁半两,甜葶苈1两,厚朴1两,丹砂半两。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丹砂为衣。
瘰疬久不愈,或已破,脓血甚者。
每服10丸至15丸,粟米饮送下,1日3次。
雄雀粪1两,鳖甲1两,硇砂半两,当归半两,芫花半两,巴豆1分。
上为末,同研令匀,醋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妇人症痞,结块不散,心腹疼痛。
每服3丸,当归酒送下。
丁香1分,木香1分,舶上茴香1分,乳香1分,沉香1分,青橘皮1两,肉豆蔻2两,槟榔2两,蓬莪术2两,茱萸3分,阿魏1钱。
上件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气滞,心腹胀满疼痛,痰逆,不思饮食。
每服15丸至20丸,嚼烂,空腹时用温酒或生姜汤送下,每日2次。
丁香1两,荜茇1两,硇砂半两。
上为末,将好新黄蜡2两,瓷器内熔化,入上三味,搅匀候温,为丸如梧桐子大,如硬难丸,复近火温之,以丹砂1分研为衣。
噫醋息臭,胸中有痰。
每服3丸,空心、夜卧用煨生姜汤送下。
逐日加1丸至5丸。
后3日加1丸至7丸止。
丁香50枚,芫花1分,甘遂1分,大戟1分,紫菀1分,白牵牛子半两,附子1分,巴豆50枚,硇砂1钱,腻粉1钱。
上为细末,拌和匀,煮枣肉为丸,如鸡头子大。
止痛,消积气,止吐逆,定咳嗽,进饮食。
主上气,胸膈噎塞,两胁痞满。
每服1丸,嚼枣1枚,同药干咽。
丁香半两,沉香半两,附子半两,硇砂半两,陈曲末3两。
上药除硇砂、陈曲外,捣罗为末,用木瓜1枚大者,破开去瓤,入硇砂于木瓜内,甑上蒸烂;次入诸药末,即看软硬;次入陈曲末,看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寒癖积块。
每服5丸,茶汤或温酒嚼下;如要疏转,可服10丸。
小儿1丸。
丁香半两,槟榔3分,桂1两,当归1两,厚朴1两,人参1两,半夏1两。
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产后胃气虚冷,呕逆。
每服20丸,生姜、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丁香1钱,硫黄1钱,胡椒1钱,桂1钱,陈橘皮1分,附子1分,肉豆蔻1枚。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小儿冷痢,心腹痛闷,不美乳食,呕逆不止。
每服5丸,奶食前以生姜、艾汤送下。
丁香1两,木香1两,狼毒1两,蜀椒1两,附子半两,芍药半两,桔梗半两,干姜半两,细辛1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小肠受寒,控睾上而不下,痛引少腹。
每服30丸,食前炒茴香子酒送下。
丁香半两,甘草3两,细辛1两半,桂心1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口气臭秽。
每服2丸,临卧含化。
丁香1两,硼砂2两,木香2两,桂心2两,附子2两,干姜2两,川大黄2两,青橘皮3两,蓬莪术2两,巴豆霜3两,牵牛子4两,京三棱2两,干漆2两,猪牙皂荚2两,香墨2两。
上药除硼砂、大黄、巴豆霜外,余者为末,入牵牛子令匀,先取好酽醋一大碗,化硼砂,去滓,入于锅中,以慢火煎之;次下巴豆搅令散,经两食久;次下大黄末,熬搅成稠膏,拌和诸药末,更入醋煮面糊,和令硬软得所,捣三五百杵,为丸如绿豆大。
化气消食。
主宿食积滞,心腹胀满,面色萎黄,脐腹疼痛。
方中硼砂,《圣济总录》作“硇砂”。
蓬莪术、巴豆霜用量原缺,据《医方类聚》补。
丁香半两,青橘皮半两,缩砂仁半两,桂半两,木香半两,槟榔3枚,硇砂1分。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冷气积聚,腹内结强,日久攻筑腹内疼痛。
每服20丸至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母丁香2-7枚,胡黄连半两,黄连半两,朱砂1分,芜荑1分,猪胆5枚,牛黄1分,麝香1分,虾蟆1枚。
上为末。
入诸药于虾膜膏内,为丸如粟米大。
长肌肉。
主小儿一切疳证。
每服5丸,空心粥饮送下。
日晚再服。
母丁香半钱,胡黄连半分,芦荟半分,雄黄半分,朱砂1分,牛黄半分,麝香1分,蝎梢1分,青黛1分,腻粉半分,白附子1分,天竺黄1分,铅霜半分。
上为末,取五月五日粽子尖为丸,如绿豆大。
小儿慢惊风,兼有疳气,壮热,乳哺减少。
每服2-3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丁香1分,地黄花1分,桑叶1分,朱砂1分,甘草半两。
上为末,入朱砂令匀,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小儿霍乱吐泻,心烦闷。
每服2丸,以生姜温汤送下。
3岁以上,以意加之。
丁香1分,巴豆7枚,黄连1分,橡子1分,白矾灰1分。
上为末。
以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小儿疳痢不止,渐至困弱。
每服3丸,以冷粥饮送下,1日3次。
丁香半两,附子1分半,乌头1分半,槟榔1分半,腻粉1分半,大戟1分,甘遂1分,芫花1分,紫菀1分,硇砂1两。
上10味药,先将8味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五毒、五积、五劳;一切气疾,症癖块及远年积。
每服7丸至10丸,醋汤送下。
丁香1分,木香1分,桂1分,阿魏1分,麝香1分,硫黄1分,水银1分,硇砂1分,粉霜1分,胡粉1分,巴豆4钱。
上药前3味为末,与后8味合研匀细,用安息香半两,酒化滤过,入蜜少许,重汤同熬,和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散恶气,逐滞结。
主久积食癖,心腹时发疼痛,胸膈不快,痰逆恶心,脏腑不调,不思饮食,或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每服3丸至5丸,临卧煎生姜、枣汤送下。
更看虚实加减,取下积聚恶物为效。
丁香半夏丸
半夏2两,白矾半两,丁香1分。
上为末,用姜汁合和为丸,如小豆大。
胃冷有痰。
丁香半夏丸。
丁香1钱,木香1钱,槟榔1分,青橘皮1分,京三棱半两,芫花半两,五灵脂1两,香墨1钱。
上为末,再罗过,肥巴豆7粒,去皮心膜,细研如膏、涂于新瓦上,出油令尽,细研,与前药末同研,拌令极匀。
用水煮白面糊和剂,硬软得所,为丸如大麻子大,令干。
膈气,咽喉噎塞,不下饮食。
每服5丸至7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丁香1分,藿香半两,人参3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小儿饮乳后,吐不止。
每服3丸,以粥饮研下。
母丁香末3分,巴豆49个,麝香1分,砒霜1分。
上为末,以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痢久不愈。
每服1丸,空心以冷水送下。
忌食热物。
丁香半两,木香半两,巴豆1分,乳香半两,硫黄半两,朱砂半两,腻粉1钱,麝香1两,神曲1两半。
上为末,都研令匀,以酒煮神曲末为糊,为丸如小豆大。
积聚气,宿食留滞,不能消化。
每服3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麝香1分,沉香1分,白檀香1分,龙脑1分,煎香半两,鸡舌香半两,丁香半两,黄熟香半两,鸡骨香半两,甘松香半两,川升麻3分,郁金香3分。
上为末,入麝香、龙脑,和拌令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令人遍身俱香。
主
每日空心以盐汤嚼下3丸。
留1半散不和,每日揩齿了,以散子重揩咽津。
十香丸
沉香1两,龙脑1分,麝香1两,白檀香1两,木香1两,零陵香1两,甘松香1两,藿香1两,丁香半两,鸡舌香半两,白芷1两,细辛1两,芎1两,槟榔1两,肉豆蔻1两。
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匀,炼蜜为丸。
令人遍身俱香。
主
十香丸。
丁香半两,诃黎勒1两,附子1两,藿香半两,草豆蔻1两,荜茇3分,陈橘皮1两,人参1两,白茯苓3分,桂心3分,白术1分,甘草1分,高良姜1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脾胃气虚弱,食即呕吐,四肢不和,心腹妨闷。
每服20丸,以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丁香2-7粒,木瓜1分,木香1分,槟榔1枚,肉豆蔻1枚,半夏1分,青橘皮7片。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膈气,呕逆不下食,壅闷恶心。
每服15丸,生姜汤送下。
夹食丸
丁香半两,乳香半两,木香半两,肉豆蔻半两,当归半两,青橘皮半两,京三棱半两,紫菀1两,干姜1两,附子1两,巴豆1两,鳖甲2两,丹砂1分。
上药十味为末,与丹砂、巴豆、乳香拌匀,又入养麦面1匙,旋滴新汲水,和捣五千杵,为丸如绿豆大。
食症气坚,腹中疼痛;五膈痰逆。
每服3丸至5丸,先煎浆水令沸,入药煮少顷,漉出晒干,茶、酒任下;要转利,以冷茶送下,热茶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