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白豉汤。
葱白3枚 豉6克
通阳发汗。
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黄酒30克
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
解表和中。
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豉1合,葱白1握,生姜1两。
妊娠伤寒头痛。
上以水1大盏,煮至6分,去滓,分2服。
葱白3茎,麻黄1两,豉1合,生姜半两。
伤寒初得一日,壮热头痛。
上以水2大盏,煎至1大盏3分,去滓,分为3服,不拘时候,稍热频服。
衣覆出汗。
葱白8茎,香豉2合,蓝叶3分,柴胡1两,川升麻半两,犀角屑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
五石忽发动,体热烦疼,心躁闷乱。
以水5大盏,煎至2盏半,去滓,分5次温服。
未效,再合服之。
葱白14茎,豉半合,干姜1分,麻黄半两,桂半两,芍药半两。
上咀,如麻豆大。
伤寒初觉1-2日,头项腰脊痛,恶寒。
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良久,投葱豉热粥,盖覆出汗。
葱白2茎,豉1合,蜀椒49粒。
上为粗末。
疫疠病始得之,头疼壮热。
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
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顿热服。
汗出愈,未愈更煎服。
苍术2两,麻黄2两,甘草1两,桂1两。
上为粗末。
伤寒1日至3日以前,身热脉大,肢体疼痛,汗不出。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葱白3寸,盐、豉20粒,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葱豉汤,出自晋·《肘后备急方》。
本方又名“葱白豉汤”。
葱白一虎口、淡豆豉1升。
水煎,分服取汗。
解表散寒。
外感风寒轻证,症见微恶风寒,或微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
本方组成最能体现葛洪组方遣药简便廉效的特点,药仅二味,为清宣发散之剂,温而不燥,汗而不峻,对感冒及时疫初起,邪浅证轻者,颇为合拍。
方中,葱白发汗解表,“散风寒表邪”,以“治伤寒头痛身疼”,为君药。
淡豆豉“发汗解肌”,宣散表邪。
二药合用,解表散寒。
药性平和,辛而不烈,温而不燥,构成辛温解表之轻剂。
临床以微恶寒、鼻塞、喷嚏为证治要点。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咽喉肿痛。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