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肾丸。
山茱萸 干姜 巴戟天 芍药 泽泻 桂心 菟丝子 黄耆 干地黄 远志 蛇床子 石斛 当归 细辛 苁蓉 牡丹 人参 甘草 附子各60克 菖蒲30克 羊肾2枚 防风45克 茯苓90克
上二十三味,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补肾聪耳。
主肾虚耳聋,耳呜。
饭后服15丸,日服三次,加至30~40丸止。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补。
熟地黄 菟丝子各240克 归身105克 苁蓉150克 黄柏知母各30克 故纸15克 山萸肉10.5克
上为末,酒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主虚劳,阴虚火动,眩晕耳鸣。
每服50丸。
巴戟半两,山药半两,破故纸半两,茴香半两,牡丹皮半两,肉苁蓉1两,枸杞子1两,青盐1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圆翳内障,眩晕目糊,或齿痛脓耳。
脓耳:一人耳内出脓,或痛或痒,服聪耳益气汤不应,服防风通圣散愈甚,予用补肾丸而愈。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羊肾1对,黄耆1两,麻黄根1两,当归1两,蜀椒1两,杏仁1两。
上为末,羊肾煮烂,细研,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脏虚冷,攻注四肢,烦热多汗,肢节痛,耳内鸣。
每服20丸,盐酒送下,空心、午前各1服。
泽泻1两,菟丝子1两,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2两,茺蔚子2两,山芋1两半,细辛1两。
上为末,与菟丝子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目暗浮花,恐变成黑风内障。
每服20丸,空心盐汤送下。
黄柏2两,知母2两,龟版2两,锁阳2两,天门冬2两,白芍药2两,熟地黄5两,枸杞子3两,干姜5钱,五味子1两。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
锁阳固精,滋阴补肾。
主肾水不足,阴虚阳亢,头晕咳嗽,腰膝酸痛,四肢无力,梦遗滑精。
每服1丸,空心炒盐汤送下。
熟地、杞子、山萸、山药、丹皮、补骨脂、核桃肉。
炼蜜为丸。
圆翳。
口服。
熟干地黄1两,巴戟3分,黄耆3分,石斛1两,人参3分,白茯苓3分,桂心3分,牛膝1两,山茱萸3分,防风3分,菟丝子1两,羌活3分,肉苁蓉1两,附子1两,磁石2两,丹参3分,五味子3分,麦门冬1两,甘草半两,远志半两,柏子仁1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虚劳痿痹,百节沉重,四肢不举,食饮渐少,羸瘦乏力。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忌生冷、毒滑、鱼肉。
菟丝子、枸杞、白朱砂、青盐、熟地、破故纸、石斛、巴戟天、丹皮、酸枣仁、肉苁蓉、茴香。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目珠上转如月出东海状。
盐汤送下。
五味子1两,人参1两,泽泻1两,干山药1两,车前子1两,茯苓1两,细辛1两,黄芩1两,干地黄3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倒睫拳毛外障。
每服10丸,空心茶清送下。
磁石2两,菟丝子1两,五味子1两,细辛1两,熟干地黄1两半,泽泻1两,茺蔚子1两半,薯蓣1两,覆盆子1两半,肉苁蓉1两半,车前子1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眼昏暗,瞳人不分明,成黑风内障。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送下。
麦门冬、远志、干姜、防风、乌喙、枸杞根、牛膝、萎蕤、肉苁蓉、棘刺、菟丝子、桂、厚朴、防葵、石龙芮、萆薢、山芋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和鸡子白为丸,如梧桐子大。
虚劳肾气不足,膝胫痛,阳气衰弱,小便数,囊冷湿,尿有余沥,精自出,阴痿不起,悲恚消渴。
每服10丸,加至20丸,食前温酒送下,日3次。
车前子1两,石斛1两,青盐2钱,磁石2钱,沉香5钱,菟丝子2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虚,目有黑花如飞蝉蝇者。
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人参、白蒺藜、白术、杏仁、苍术、蛤蚧、玉屑、白石脂、车前子、金樱子、旋覆花、五味子、黄精各等分。
上为末。
目患花翳白陷。
每服2钱,米汤送下。
石菖蒲1两,枸杞子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山药1两,泽泻1两,菟丝子1两,肉苁蓉1两。
炼蜜为丸。
眼目有黑花,芒芒如蝇翅者。
原书治上证,须先用猪苓散顺其肝肾之邪热,次用黑参汤以凉其肝,后用补肾丸。
黄柏2两,龟版2两,牛膝2两,杜仲1两,五味子5钱,干葛3钱。
阴虚证。
黄柏2两,知母2两,败龟版4两,杜仲7钱半,枸杞子7钱半,五味子7钱半。
上为细末,加猪脊髓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虚、因房劳而腰痛者。
每服50丸,食前四物汤、杜仲水煎送下。
熟地1钱半,当归1钱半,杜仲1钱半,白芍7分,破故纸7分,枸杞子7分,黄柏7分,川楝肉7分,茴香7分,川芎7分,桃仁1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虚腰痛。
每服70丸,盐汤送下。
补血丸
龟版4两,知母3两,黄柏3两,干姜1两。
上为末,粥为丸。
阴虚血少。
补血丸。
磁石2两,菟丝子2两,五味子1两,熟地黄1两,枸杞子1两,楮实子1两,覆盆子1两,肉苁蓉1两,车前子1两,石斛1两,沉香半两,青盐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气不足,眼目昏暗,瞳人不分明,渐成内障。
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肉苁蓉3两,黄耆2两,附子2两,泽泻2两,巴戟天2两,枳壳1两,桃仁1两,蒺藜子1两,白术1两,牡蛎1两,牛膝1两,菟丝子1两,干姜1两,蜀椒1两,槟榔1两,桂1两,陈橘皮1两,五味子1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脏积冷,虚损气乏羸劣。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乌药叶、侧柏叶。
上酒蒸,晒干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虚腰痛。
《医学正传》本方用法:同紫河车为丸。
黄柏2两,龟版2两,杜仲2两,牛膝2两,陈皮2两,五味子5钱。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虚损。
每服50丸,酒送下。
冬,加干姜5钱。
《医方考》:黄柏、龟版、杜仲、牛膝、皆濡润味厚物也。
故能降而补阴,复用陈皮籍以疏滞。
夏加五味者,扶其不胜之金也,冬加干姜者,壮其无光之火也。
经曰,无伐天和,此之谓也。
杜仲、龟版、黄柏、知母、当归、五味子、枸杞子各等分。
上为末,猪脊髓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虚腰痛。
有湿热,加苍术、川芎、黄柏;有瘀血,加桃仁、红花。
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细辛1两,肉桂1两,桔梗1两,山药2两半,柏子仁2两半,干地黄1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黑风内障。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小茴香2两,巴戟天2两,肉苁蓉2两,牡丹皮2两,枸杞子2两,破故纸2两,沙苑蒺藜4两,生地4两,熟地4两,辰砂6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
肾虚,眼目昏花,近视不明。
每服3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补阴丸
干姜2钱,黄柏、龟版1两半,牛膝1两,陈皮半两。
上为末,姜汁为丸,或酒糊为丸。
痿厥之重。
补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