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肉 当归 五味子山药 黄耆川芎 木瓜各15克 熟地黄 白术各3克 独活 酸枣仁各12克
上药为末。
补肝肾,益气血。
主肝肾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或身痛,月经不调,或视物不明,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
每服15克,加大枣数枚,水煎服。
大黄、川芎、菊花、防风、大力子、荆芥、玄参、蒺藜、细辛、黄芩、栀子、木贼、甘草、草决明、苍术、蔓荆子。
上为末。
肝虚鸡盲内障,至酉时黄昏则不见物,至点灯时又见物,能视上者。
每服2钱,临卧饮汤调下;或酒调下。
干姜6分,甘遂3分,桂心5分,茯苓5分,附子5分,黄连5分,甘草5分,当归5分,干漆5分,贝齿5分,猪苓5分,白术5分,干地黄8分,丹参6分,防风7分,黄耆6分。
上为散。
肝脏病,服青盲,内或生障,恶风赤痛。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蒺藜子。
上为散。
积年失明,不识人。
每服方寸匕,食后水送下。
川芎、陈皮、生姜、防风、当归身、白芍药、羌活。
内伤霍乱转筋。
原书治上证,本方加木瓜、秦艽。
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药、石斛、丹皮、柴胡、甘草。
养阴血,退虚热。
主痨瘵。
《医略六书》本方用生地十两,柴胡五钱,熟地十两,归身六两,白芍四两,石斛三两,丹皮一两半,甘草一两。
上为散,水煎,去滓温服。
《医略六书》:方中生地滋阴壮水,专退疲劳之热;熟地补阴滋血,专资耗亡之阴;当归养血荣肝,白芍敛阴和肝,石斛益阴平热,丹皮凉血退蒸,生草泻虚火以缓中,柴胡引诸药以入肝也。
益肝无补法,养阴滋血即所以补肝,水煎温服,使阴血内充,则肝得所养而疲劳自已。
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芎1两,藁本1两,茺蔚子1两半,细辛1两半。
上为末。
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
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外障相似。
每日1钱,空心米汤调下。
熟地黄半两,白茯苓半两,家菊半两,细辛半两,芍药3分,柏子仁1分,甘草半钱,防风1分,北柴胡1两。
上锉散。
肝肾俱虚,圆翳内障,黑珠上一点圆翳,日中见之差小,阴处见之则大白,或明或暗,视物不明,以冷药治之,转见黑花。
每服3钱,水1盏半煎,食后服。
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药、防风、木贼各等分。
冷泪。
水煎服。
山茱萸5分,桂心5分,薯蓣5分,天雄5分,茯苓5分,人参5分,芎7分,白术7分,独活7分,五加皮7分,大黄7分,防风1两半,干姜1两半,丹参1两半,厚朴1两半,细辛1两半,桔梗1两半,甘菊花1两,甘草1两,贯众半两,橘皮3分,陈麦曲1升,大麦糵1升。
上药治下筛。
消食破气止泪。
主左胁偏痛,宿食不消,并目昏,迎风泪出,见物不审,遇风寒偏甚。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
《千金方衍义》:此补肝散所主木乘土衰,故于萸、桂、天雄等补肝药中添入大黄、厚朴、贯众以泄内蕴之滞;人参、白术、茯苓以补内亏之气;干姜、芎,五加以温内阻之血;防风、细辛、独活、甘菊以卫内虚之风;其余薯蓣、丹参、桔梗、橘皮、甘草、曲糵随补泻以为佐使耳。
甘菊1两,茯神3分,芎3分,细辛3分,五味子3分,人参3分,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白术3分,肉桂半两,酸枣仁半两,甘草半两。
上为散。
肝脏虚寒,头目昏疼,四肢不利,胸膈虚烦。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同煎6分,去滓温服。
细辛、钟乳粉、茯苓、云母粉、远志、五味子各等分。
上药治下筛。
三十年失明。
每服5分匕,加至1钱匕,酒送下,日3次。
忌生菜、大酢。
《千金方衍义》:失明而至20-30载,阳精耗竭已极,方用钟乳温经通奔,明目益精;云母镇摄虚阳,益精明目;细辛、远志开发肾肝;茯苓守护其气;五味子交通心肾,鼓舞氤氲之气上行。
补肝煎、补肝汤
山茱萸肉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半两,山药半两,黄耆半两,川芎半两,木瓜半两,熟地黄1钱,白术1钱,独活4钱,酸枣仁4钱。
上为末。
肝肾二经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发热,或身痛经不调。
补肝煎、补肝汤。
茺蔚子1两半,旋覆花1两,羌活1两,知母1两,甘菊3分,防风2两。
上为末。
眼坐起生花外障。
每服1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白瓜子7升。
绢袋盛,搅,沸汤中3遍,晒干,以酢5升浸1宿,晒干,治下筛。
明目,肥人悦颜,延年不老。
主男子五劳七伤之目疾。
每服方寸匕,日3次。
服之100日,夜写细书。
地肤子1斗,生地黄10斤。
上以地黄汁和散,晒干,更为末。
明目。
主虚劳目暗。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
《千金方衍义》:地肤子利小便,治膀胱之热;生地黄汁滋血润燥,除瘀积,和损伤。
阴血不足,不能近视者宜之。
细辛汤
羚羊角2两,防风2两,羌活3两半,车前子3两半,人参3两半,茯苓3两半,细辛3两半,黑参3两半,黄芩3两半。
上为末。
肝风目暗内障。
细辛汤。
决明子5分,防风5分,芎5分,秦皮5分,人参5分,茯苓5分,干地黄5分,枳壳5分,蕤仁5分,石膏5分,黄连5分,青葙子5分,生姜5分,甘草5分,黄芩5分,麦门冬5分,竹沥5合,青羊肝1具。
诸眼疾。
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肝,纳上药各5分,煎取1升,去滓,入竹沥,入羊肝,更煎5沸,分3次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之。
当归、白芍药、羌活、秦艽。
内伤筋挛。
还明散、还精散、夏枯草散
夏枯草半两,香附子1两。
上为末。
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
还明散、还精散、夏枯草散。
①《医方论》:肝无补法,养血便是补肝,此方但行气而不养血,负此名矣。
②《济阳纲目》本方用法:麦冬煎汤调下。
青羊肝1具,决明子半升,蓼子1合。
上药治下筛。
肝虚失明。
每服方寸匕,食后以粥饮送下,1日2次。
稍加至3匕,不过2剂。
服之1年,能夜读细书。
《千金方衍义》:决明久能益精光,蓼实温中明目,青羊即羖羊,青盲明目之专药,皆《本经》主治,不专滋阴补肝,兼能散血舒筋,同气相感之妙用。
羚羊角、细辛、羌活、白茯苓、楮实子、人参、玄参、车前子、夏枯草、防风、石斛各等分。
上为细末。
偃月障症。
每服钱,食后米饮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