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真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补真丸

处方

茴香子1两,附子半两,巴戟天半两,陈橘皮1两,青橘皮半两,补骨脂半两,青盐半两,牛膝1两,蜀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羊肾一对,去筋膜,细切,于沙盆内研令极细,入酒半升煮成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元气,壮筋骨,明目驻颜。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传家秘宝》卷下:补真丸

处方

厚朴4两,苍术4两,陈橘皮2两,鳖甲1两,石斛2两,丁香2两,肉苁蓉2两,木香2两,巴戟天2两,当归2两,草豆蔻2两,诃子皮2两,肉桂2两,五味子2两,槟榔2两,山茱萸2两,杜仲2两,破故纸2两,人参1两,黄耆3两,附子1两,柴胡1两,茯苓1两,沉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将一半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元脏虚冷,四肢无力,吃食不得,心腹满胀,或时下痢盗汗,冷劳玄癖。

用法用量

《普济方》有吴茱萸五钱。

摘录
《传家秘宝》卷下

《医部全录》卷四三六引《幼科全书》:补真丸

处方

当归5分,人参5分,橘红5分,白术5分,白茯苓3钱,麦门冬3钱,黄耆7钱,粉草2钱,木香2分,柴胡2分。

功能主治

小儿痰饮为患,呕吐恶心,头眩短气,中脘不快,发为寒热,或因生冷伤脾。

用法用量

上以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
《医部全录》卷四三六引《幼科全书》

《济生》卷一:补真丸

处方

葫芦巴半两,附子半两,阳起石半两,川乌半两,菟丝子半两,沉香半两,肉豆蔻半两,肉苁蓉半两,五味子半两,鹿茸1两,川巴戟1两,钟乳粉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羊腰子二对,治如食法,葱、椒、酒煮烂,入少酒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胸膈痞闷,吞酸嗳腐,食反不化。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食前用米饮、盐汤任下。

摘录
《济生》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补真丸

处方

肉苁蓉半斤,菟丝子。

制法

上为末,取生地黄汁2升,于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另取青竹沥1盏,时时洒膏内,候稠粘,放冷,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壮元气,益精髓,润髭须,久服无暴性。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日中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外科理例》卷六:补真丸

处方

肉苁蓉5钱,葫芦巴5钱,附子5钱,阳起石5钱,鹿茸5钱,菟丝子5钱,肉豆蔻5钱,川乌5钱,五味子5钱。

制法

上为末,用羊腰子二对,治如食法,葱、椒、酒煮,捣烂,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房劳过度,真阳虚惫,或元禀不足,不能上蒸,中州不运,致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米饮、盐汤任下。

摘录
《外科理例》卷六
Processed in 0.058811 Second , 26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