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川芎 菖蒲各30克熟艾120克食茱萸当归各22克 白芍药 熟干地黄各45克
上为末,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补营卫,固经脉。
妇人崩漏,小腹满痛。
每服50丸,酒、饮任下。
千金丸
三月生艾1束,大黄6铢,黄连6铢,凝水石6铢,栝楼根6铢,苦参6铢,亭苈6铢。
上为末,以艾煎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风疸,小便或黄或白,洒洒寒热,好卧不欲动;举身皆黄,其脉阳浮阴弱。
千金丸。
有热,加苦参;渴,加栝楼;小便涩,加葶苈;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白,加黄连;大便难,加大黄,所加并倍之。
艾叶1两,陈橘皮1两,高良姜1两,干姜1两,赤芍药1两,白芍药1两,吴茱萸1两,蓬莪术1两,龙骨1两,牡蛎1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妇人血海虚冷,月候过多,崩漏带下,腹胁痛。
每服50丸,空心、食前煎艾叶汤送下。
食茱萸7钱半,当归7钱半,熟地黄1两半,白芍药1两半,石菖蒲1两,川芎1两,人参1两,熟艾4两。
上为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常服补营卫、固经脉。
主崩伤淋沥,小肠满痛;妇人室女经候不调,脐腹冷痛,腹常胀满,至晚则增。
《得效》本方用法:用缩砂、香附汤送下。
艾青5两,干姜2两,附子1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常服补血脏,解劳倦,止疼痛,消胀满,厚肌肉。
主冲任久虚,血海冷惫,脐腹疼痛,月候不匀,四肢怠堕,百节酸疼,饮食进退,下脏虚鸣,及妊娠不牢,赤白带下,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胸膈满闷。
每服20丸,空心醋汤送下。
威灵仙1两,良姜1两,金毛狗脊1两,熟艾2两,赤芍药1两,附子半两。
上为末,以药一半同醋煮面糊和余一半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妇人经水不止。
每服10丸,食前空心温酒下。
熟艾1斤,木香1两,陈橘皮1两,厚朴1两,桃仁1两,川椒1两,山茱萸1两,干姜1两,柏子仁1两,吴茱萸1两,附子1两,白术1两。
上药除熟艾外,余并为末,入桃仁和研令匀,用酽醋5升,熬艾末成膏,入诸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久心痛,积年不愈,及冷气积块,少思饮食。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香附子4两,艾叶4两,蔓荆子2两,神曲2两,枳壳2两,当归2两,茱萸1两,蓬莪术1两。
上用醋1大碗,慢火煮香附、艾叶,以醋尽为度,拣去艾叶,加糯米糊捻作饼子,晒干,同前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妇人诸疾,腹痛,赤白带下。
每服20丸,食前米饮、醋汤任下。
白艾1束,薏苡根1把。
卒食不消,欲成症积。
上药合煮,汁成如饴。
取半升1服之,使刺吐宿食。
艾叶1斤,干姜半斤,当归4两,白芍药半斤,熟干地黄4两,附子2个。
上药各切细,用米醋5升煮干,取出焙干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妇人产后,血海虚弱,面无颜色,腹痛,身体倦怠。
每服30-50丸,食前酒送下。
忌生冷物。
吴茱萸1两,当归1两,干姜1两,厚朴1两,陈橘皮1两,茴香1两,牡蛎1两,官桂1两,禹余粮石4两,艾叶4两,香附子2两。
上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妇人虚羸,子宫久冷。
每服50丸,空心艾醋汤送下。
伏道艾5两,大汉椒5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1两,川芎1两,白薇1两,附子1两,卷柏1两,泽兰1两。
上8味同为细末,与前艾叶、椒末拌匀,米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妇人一切虚寒,胎前产后赤白带下,或成血瘕。
产后腹痛,一妇人因产后虚寒,呕恶不食,腹痛如割,时作寒热,复出盗汗,瘦瘁骨立,脐腹之左结成硬块,其大如掌,冰冷,虽盛暑此处独无汗,每块微动则痛不可忍,百药不效。
梦中人告以此方,服之数服,恶心、寒热、盗汗辄止,尽一料遂平复,独血块如故。
服至5-6料,其块自融化如鱼冻而出。
每服50-70丸至100丸、200丸、空心、食前艾醋汤送下。
艾附丸
北艾叶2两,大当归2两,香附子4两。
上醋煮半日,焙干为末,再用醋煮糊为丸。
妇人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胀满,头晕恶心,经闭、痛经,崩漏带下,便血症瘕;妇人诸虚。
艾附丸。
好艾叶、薄荷、当归、地骨皮、晚蚕沙、糯米、秦艽、黄柏、桔梗、绵黄耆。
上为末,炼蜜为丸。
去肺与大肠经天廓之邪热。
主眵泪粘浓出而不绝。
每服15丸,食后桑白皮汤送下,或薄荷汤送下。
吴茱萸、当归、熟地、白芍、石菖蒲、川芎、人参、艾叶、橘红。
上为末,糊为丸服。
血寒,经水过期而来,或1-2月不至,或3-4月不行。
口服。
恶心呕吐,加丁香、半夏、生姜。
艾叶、肉苁蓉、川牛膝、甘草、桑叶、山药、牛膝、当归各等分。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迎风有泪。
每服10丸,茶清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