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鱼草、鱼尾草、痒见消、铁线尾
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 Fort.,以带根的全草及叶、花入药。
根及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花、叶夏秋花盛开时采集,晒干。
微辛、苦,温。
有毒。
孕妇忌服。
祛风除湿,止咳化痰,散瘀,杀虫。
支气管炎,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并作杀蛆灭孑孓用。
3~5钱。
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敷患处。
家畜食多量时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震颤等中毒现象。
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大量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肌注维生素B1。
鱼尾草、醉鱼儿草,槐木,闹鱼花,痒见消,光子、羊脑髓、五霸蔷,四方麻、阳包树,鱼鳞子,药杆子,驴尾草、羊尾巴、防痛树、鸡公尾,毒鱼藤、鲤鱼花草、药鳗老醋,野巴豆、老阳花、萝卜树子、药鱼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饱药、羊白婆、金鸡尾、洞庭草、白皮消、铁帚尾、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叶含醉鱼草甙等多种黄酮类。
醉鱼草有某些杀昆虫作用。
辛苦,温,有毒。
①《纲目》:"辛苦,温,有小毒。
"
②《湖南药物志》:"微辛,温,无毒。
"
祛风,杀虫,活血。
治流行性感冒,咳嗽,哮喘,风湿关节痛,蛔虫病,钩虫病,跌打,外伤出血,痄腮,瘰疬。
①《福建民间草药》:"能活血行气。
"
②《湖南药物志》:"消风去湿,行气化痰,解毒止咳。
治腹痛,腹泻,痈肿,关节痛。
"
③《闽东本草》:"消食去积滞,杀虫。
治蛔虫绞痛。
"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丹涂或研末掺。
①治流行性感冒:醉鱼草五钱到一两。
水煎服。
②治钩虫病:醉鱼草五钱。
水煮二小时,取汁一百毫升,加白糖,于晚饭后与次晨饭前分服。
服药量可由五钱逐次增至五两。
个别服药者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昏乏力等症状。
③洽疟疾:醉鱼草、白英各一两。
水煎,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内服,连服二天。
④治跌打新伤:鲜醉鱼草全草,五至八钱。
酌加红酒、开水炖一小时,内服。
⑤治外伤出血:醉鱼草叶晒干研末,撒在伤口,并轻轻压一下,有止血作用。
⑥治误食石斑鱼子毒,吐不止;鱼尾草研汁服少许。
⑦治痄腮:醉鱼草五钱,枫球七枚,荠菜三钱。
煮鸡蛋食。
⑧治瘰疬:醉鱼草全草一两。
水煎服。
⑨治风寒牙痛:鲜醉鱼草叶和食盐少许,捣烂取汁漱口。
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用复方醉鱼草片剂,每次8片,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
用药后近期疗效明显,一般在3~5天后咳嗽缓解,脓痰转稀,容易咳出,喘息减轻,但不能完全控制。
副作用有胃部不适,舌咽干燥,肠胀气,个别诉头昏,停药后即消失。
②治疗支气管哮喘
取醉鱼草煎服,每日2次,每次2两。
试治1例,于每次服药后10~15分钟吐出大量黄脓样痰,约2周后自觉胸部紧闷有明显改善,继续服药1个半月,症状逐渐消失,3个月后随访病者已恢复工作,虽在天气改变时亦末发作,检查两肺呼吸音清晰。
鱼尾草、醉鱼儿草、木、闹鱼花、痒见消、四方麻、阳包树、鱼鳞子、药杆子、驴尾草、羊尾巴、防痛树、鸡公尾、毒鱼藤、鲤鱼花草、药鳗老醋、野巴豆、老阳花、萝卜树子、药鱼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饱药、羊白婆、金鸡尾、洞庭草、白皮消、铁帚尾、红鱼波、红鱼皂、铁线尾、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楼梅草、鱼泡草、鱼藤草、洋波、鱼背子花、一串花、狗头鹰、红鱼、鱼白子花、野刚子鱼尾子、鱼花草、毒鱼草
出自《本草纲目》;1.《履巉岩本草》:醉鱼儿草,人家池沿边切不可种之,恐误落花叶在水中,鱼误食之,必有伤矣,其香气触之亦损。
2.《纲目》:醉鱼草,南方处处有之,多在堑岸边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
根状如枸杞。
茎似黄荆,有微棱,外有薄黄皮,枝易繁衍。
叶似水杨,对节而生,经冬不雕。
七、八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俨如芫花一样,结细子。
渔人采花及叶以毒鱼,尽围困而死,呼为醉鱼儿草,池沼边不可种之。
此花色
药材基源:为醉鱼草科植物醉鱼草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ddleja lindleyana For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700m的山坡、林缘或河边土坎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落叶灌木,高1-2.5m。
树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
棱的两面被短白柔毛,老则脱落。
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纸质,卵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稀疏锯齿;幼叶嫩时叶两面密被黄色绒毛,老时毛脱落。
穗状花序顶生,长18-40cm,花倾向一侧;花萼管状,4或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紫色,长约15mm,外面具有白色光亮细鳞片,内面具有白色细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雄蕊4;花丝短,贴生;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子房上位。
蒴果长圆形,长约5mm,有鳞,熟后2裂,基都有宿萼。
种子细小,褐色。
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全株含醉色草甙即是刺槐甙等[1]。
醉鱼草有某些杀昆虫作用。
取本品粉末1g,置50ml三角瓶中,加95%乙醇40ml,浸泡过夜,滤过。
残渣加入适量乙醇提取,滤液合并至50ml,供试。
1.取滤液2ml,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浸液较澄明,不立即析出沉淀,放置过夜后,方有黄棕色沉淀产生,振摇即混悬呈较均匀液体。
2.取滤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浸液透明,放置过夜,无沉淀析出。
辛;苦;性温;有毒
祛风解毒、驱虫、化骨硬。
主痄腮、痈肿、瘰病、蛔虫病、钩虫病、诸鱼骨鲠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①治流行性感冒:醉鱼草五钱到一两。
水煎服、②治钩虫病:醉鱼草五钱。
水煮二小时,取汁一百毫升,加白糖,于晚饭后与次晨饭前分服。
服药量可由五钱逐次增至五两。
个别服药者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昏乏力等症状。
③治疟疾: 醉鱼草、白英各一两。
水煎,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内服,连服二天。
④治跌打新伤:鲜醉鱼草全草,五至八钱。
酌加红酒、开水炖一小时,内服。
⑤治外伤出血:醉鱼草叶晒干研末,撒在伤口,并轻轻压一下,有止血作用。
⑥治误食石斑鱼子毒,吐不止:鱼尾草研汁服少许。
⑦治痄腮:醉鱼草五钱,枫球七枚,荠菜三钱。
煮鸡蛋食。
⑧治瘰疬:醉鱼草全草一两。
水煎服。
⑨治风寒牙痛:鲜醉鱼草叶和食盐少许,捣烂取汁漱口。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用复方醉鱼草片剂,每次8片,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
用药后近期疗效明显,一般在3-5天后咳嗽缓解,脓痰转稀,容易咳出,喘息减轻,但不能完全控制。
副作用有胃部不适,舌咽干燥,肠胀气,个别诉头昏,停药后即消失。
2.治疗支气管哮喘:取醉鱼草煎服,每曰2次,每次2两。
试治 l例,于每次服药后10-15分钟吐出大量黄脓样痰,约2周后自觉胸部紧闷有明显改善,继续服药 l个半月,症状逐渐消失,3个月后随访病者已恢复工作,虽在天气改变时亦未发作,检查两肺呼吸音清淅。
1.《福建民间草药》:能活血行气。
2.《湖南药物志》:消风去湿,行气化痰,解毒止咳。
治腹痛,腹泻,痈肿,关节痛。
3.《闽东本草》:消食去积滞,杀虫。
治蛔虫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