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脬

《中药大辞典》:猪脬

拼音注音
Zhū Pāo
别名

猪尿胞,猪胞。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猪科动物膀胱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

甘咸,平。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

②《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咸,凉。
"

功能主治

治遗尿。

①《纲目》:"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

②《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

用法用量

内服:煮、炙食或焙研入丸、散。

复方

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

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脬入肚内,同五味煮食。

③治渴疾饮水不止:干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猪脬

拼音注音
Zhū Pāo
别名

猪尿胞、猪胞、猪小肚

英文名
Pig's bladder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膀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刮去猪毛,剖腹,取膀胱,洗净,鲜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杂食性家养物畜,繁殖力强,孕期约4个月。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原形态

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躯体肥胖,头大。
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
眼小。
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
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
颈粗,项背疏生鬃毛。
尾短小,末端有毛丛。
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归经

膀胱经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

止渴;缩尿;除湿。
主消渴;遗尿;疝气坠痛;阴囊湿疹;阴茎生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炙食,适量;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
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胖入肚内,同五味煮食。
③治渴疾饮水不止:于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于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

各家论述

1.《纲目》:治梦中遗溺,庙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2.《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217521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