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天狗,水狗,鱼虎、鱼师,翠鸟,翠碧,翠碧鸟,鱼翠,钩鱼郎、金鸟仔、翠雀儿。
《本草拾遗》
为翠鸟科动物翠鸟的全体或肉。
分布我国东部,西达四川、云南以至西藏南部;在南部大部分地区,终年留居。
体长约16厘米。
嘴粗大而直,先端不呈钩曲状,嘴峰稍圆而扁平,黑色。
虹膜土褐色。
头大,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翠蓝色横斑;下嘴基处有一同样斑杂的颧纹,向后伸至颈侧;眼先和过眼纹黑褐;前额左右边缘、颊的上部以至耳羽概栗棕色;颏、喉纯白;颈侧耳后亦有白色斑块;背面辉翠蓝色;肩和两翅的覆羽暗蓝色,稍杂以翠蓝色端斑;飞羽黑褐色,其露出部分亦呈暗蓝色,翼缘棕色;胸以下概栗棕色,腹部中央有时较淡;尾亦暗蓝,与翅相似。
足短小,朱红色。
常单独栖息于临水的树枝或岩石上。
巢常营于田野堤基的砂土中,掘作隧道。
《纲目》:"取得去肠,用阴阳瓦泥固,煅存性。
"
《本草拾遗》:"咸,平,无毒。
"
①《本草拾遗》:"主鲠及鱼骨入肉不可出,痛甚者,烧令黑,为末,顿服之。
煮取汁饮亦佳。
"
②《陆川本草》:"止喘。
治年久哮喘。
"
内服:煮食、煎汤或煅研为丸、散,1~1.5钱。
外用:煅末调敷。
天狗、水狗、鱼虎、鱼师、翠碧、翠碧鸟、鱼翠、钓鱼郎、金鸟仔、翠雀儿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药材基源:为翠鸟科动物翠鸟的肉及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cedo atthi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骨,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常栖息于临流而近的树枝或岩石上,历久不动。
以小鱼为食。
营巢于土洞中每窝产卵7只左右。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但数量不多。
翠鸟,雌雄相似,体形较小,体长约17cm,体重22g左右。
尾较嘴短。
从额到后颈暗蓝色下嘴基部有1对绿蓝色并稍缀以暗褐色横斑的颧纹,向后直伸至颈侧;眼先和穿眼纹黑褐色;前额左右边缘,颊的上部以至耳后区概栗棕色,耳后两侧各有一白色斑块,颏至喉纯白色。
背部翠蓝色,肩部和两翅的覆羽暗绿蓝色,飞羽黑褐色,露出部分呈暗绿蓝色,翅缘棕色。
胸部以下至尾下覆羽均为鲜明的栗棕色,腹部中央色彩较淡。
尾羽背面暗绿蓝,腹面暗褐色。
极少数鸟的羽毛变化甚大,特别是上体的蓝郄和腹部的棕色为显着。
取得去肠,用阴阳瓦泥固,煅存性。
肺经
味咸;性平
止痛;定喘;通淋。
主鱼骨喉鲠;哮喘;淋痛;痔疮
内服:煮食,煎汤或煅研为丸、散,3-4.5g。
外用:适量,焙研,调涂。
1.《本草拾遗》:主鲠及鱼骨入肉不可出,痛甚者,烧令黑,为末,顿服之。
煮取汁饮亦佳。
2.《陆川本草》:止喘。
治年久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