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烟草

拼音注音
Yān Cǎo
别名

烟、烟叶

来源

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的全草
秋季采收,阴干。

性味

辛,温。
有毒。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杀虫。
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
灭钉螺、蚊、蝇、老鼠。

用法用量

多外用。
鲜草捣烂外敷,或用烟油擦涂患处。
除四害将烟草制成5%浸出液喷洒,或点烟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烟草

拼音注音
Yān Cǎo
别名

野烟,相思草、返魂烟,仁草、八角草、烟酒,金丝醺,贪报草、延命草,穿墙草,土烟草,金鸡脚下红。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茄科植物烟草
通常于7月间,俟烟叶由深绿色变为淡黄色,叶尖下垂时采收。
由于叶的成熟有先后,可分数次采摘,采后先晒干或烘干,再经回潮、发酵,干燥后即成。

生境分布

分布于温带、热带地区。
我国各地栽植者很多。
主产山东、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山西、四川及贵州等地。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2米。
茎直立,粗壮,基部木质化,上部分枝,被有粘质毛。
叶互生;叶片甚大,呈椭圆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约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下延成翅状柄,或稍呈心耳状,多少抱茎,全缘或带微波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被粘毛。
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花有苞和柄,柄长4~5厘米;萼绿色,长圆形,长约2厘米,裂片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漏斗形,长约3~5厘米,喉部稍膨大,筒部粉红色,罕有白色,外面被软毛,裂片5,先端锐尖,红色;雄蕊5,花丝与花冠等长或稍短;雌蕊1,花柱长,柱头圆形,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数。
蒴果卵圆形,长约15厘米,略超出宿存萼。
种子细小,多数,黄褐色。
花期8~10月。

性状

干燥的叶呈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柄甚短,有翅,上面黄棕色,下面较淡,主脉宽而凸出,多脓毛,稍经湿润则带粘着性。
具特异的香气,味苦辣。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约1~9%及芸香甙、有机酸、脂肪、树脂、无机质。
尚含γ-谷甾醇葡萄糖甙、环本波萝烯醇。

烟叶生物碱共分离出14种,其中12种的结构已确定,以烟碱、毒藜碱、去氢毒藜碱等较为主要。

烟草全株都含烟碱,以叶中含量最多,约占全株含量的64%,其余,根占13%,茎18%,花5%。

药理作用

烟草中主要成分为烟碱,占总碱之93%,普通香烟中含量约1~2%。
其他成分因含量很少,故无重要意义。
烟碱在医疗上无用途,主要为毒理学上的意义;急性中毒时死亡之快,与氰化物相似。
成人致死量约在50毫克左右,1支烟卷即含20~30毫克。
但有儿童吞食烟卷数支后仍有得救者,因烟丝中的烟碱吸收较慢,因此先吸收部分即可产生剧烈呕吐,而将留下部分吐出。
吸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习惯,嗜好者认为1支烟卷可消除疲劳与抑制,提高工作效率;实际上这只是给予吸者精神上的某种满足而巳,在客观试验中,吸烟对于脑力或体力的,特别是需要高度准确性的活动,如打靶或投篮球,只有降低成绩的作用。
吸烟成习惯者对烟碱的某些急性作用能产生一定耐受性,但与吗啡、阿片等不同,戒除时并无痛苦的戒断症状。
每次吸入之烟碱量,不仅与烟制品中的含量有关,而且与抽吸的深度与速度有关,如在10分钟内抽掉2/3烟卷时,大概可吸入0.2毫克烟碱,如在5分钟内抽2/3时,则可吸入2毫克。
吸烟过多,可产生各种毒性反应。
因其有刺激性,可致慢性咽炎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
支气管炎的发生率,嗜好者较不吸烟者高4~7倍。
肺癌似与吸烟有关,在45岁后发生肺癌的病人中,每天吸25支以上的比不吸烟的多50倍左右。
在胃肠道方面,易得消化失常、神经性胃病、溃疡病及便秘。
吸烟与高血压症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定,但一般认为易得期外收缩等心律不齐与冠状动脉病等。
而闭塞血栓性脉管炎,几全部见于重量吸烟者,过量吸烟还可引起头痛、失眠等神经症状。
烟碱在粘膜面极易吸收,如置2滴于小狗舌面,1~2分钟内即可中毒而死;由完整的皮肤表面,亦能吸收而致中毒。

性味

辛,温,有毒。

①《滇南本草》:"辛,温,有大毒。
"

②《本草汇言》:"味苦辛,气热,有毒。
"

注意

肺病咳嗽吐血及一切喉证忌服。

①《本草正》:"此物性属纯阳,善行善散,惟阴滞者用之,若阳盛气越而多躁多火,及气虚气短而多汗者,皆不宜用。
"

②《本草汇言》:"阴虚吐血,肺燥劳瘵之人,勿用。
"

③《闽东本草》:"孕妇忌服。
"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解毒杀虫。
治食滞饱胀,气结疼痛,痈疽,疔疮,疥癣,蛇、犬咬伤。

①《滇南本草》:"治热毒疔疮,痈疽搭背,无名肿毒,一切热毒疮,或吃牛马驴骡死内中毒。
"

②《本草正》:"用以治表,善逐一切阴邪寒毒,山岚瘴气,风湿邪闭腠理,筋骨疼痛;用以治里,善壮胃气,祛阴浊寒滞,消膨胀宿食,止呕哕霍乱,除积聚诸虫,解郁结,止疼痛,行气停血瘀,举下陷后坠,通达三焦。
"

③《药性考》:"罨伤止血。
"

④李承祜《生药学》:"浸剂可作驱除蛲虫之灌肠剂。
"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疥疮等寄生性皮肤病。
"

⑥《广州植物志》:"治骨节疼痛,痿麻不仁,偏风头痛,毒蛇咬伤。
"

⑦《闽东本草》:"散瘀消肿,杀虫解毒。
治妇女胞寒,月经不调,疔疮痈毒,结块红肿,狂犬咬伤,漏管,火伤。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捣汁或点燃吸烟;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无名肿毒,对口疮,委中毒:烟草鲜叶和红糖捣烂敷之。

②治背痈:鲜烟叶三至五钱,酒水煎服;另取鲜叶和鲜海蛏肉捣烂外敷。

③治横痃:野烟草鲜叶和米饭杵,热敷患部。

④治金疮:烟末上之。

⑤治毒蛇咬伤:先进风挤去恶血,用生烟叶捣烂敷之;无鲜叶,用于者研末敷,即烟油、烟灰皆可。

⑥治疯狗咬伤:野烟草鲜叶一握,洗净,捣烂绞汁一汤匙,和红酒炖服。

⑦治妇女胞寒,月经不调:野烟叶炖服。

⑧治乳痈初起:鲜烟叶浸热酒,敷患处。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烟草,通利九窍之药也,门吉士曰,此药气甚辛烈,得火燃,取烟气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
如气滞、食滞、痰滞、饮滞,一切寒凝不通之病,吸此即通。
凡阴虚吐血,肺燥劳瘩之人,勿胡用也,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溃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
所以阴虚不足之人,不宜也。
"

②《本经逢原》:"烟草,近日目科内障丸中,间有用之获效者,取其辛温散冷积之翳也。
不可与冰片同吸,以火济火,多发烟毒。
吸烟之后,慎不得饮火酒,能引火气熏灼藏府也。
又久受烟毒,而肺胃不清者,以沙糖汤解之。
"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烟草

拼音注音
Yān Cǎo
别名

野烟、淡把姑、担不归、金丝烟、相思草、返魂烟、仁草、八角草、烟酒、金毕醺、淡肉要、淡巴菰、鼻烟、水烟、烟草、贪极草、延合草、穿墙草、土烟草、金鸡脚下红、烟叶、土烟

英文名
Tobacco; Smoking tobacco,Common Tobacco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纲目拾遗》:烟有毒,中其毒者,煎胡黄连合茶服之。
汪东藩《医奥》云,烟毒以黑砂糖和井水服之。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icotiana tabacum L.

采收和储藏:常于7月间,当烟叶由深绿变成淡黄,叶尖下垂时,可按叶的成熟先后,分数次采摘。
采后晒干或烘干,再经回潮、发酵、干燥后即可。
亦可鲜用。

生境分布

我国南北各地广为栽培。
原产南美洲。

原形态

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
全株被腺毛。
根粗壮。
茎高0.7-2m,基部稍木质化。
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长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耐半抱茎,长10-30cm,宽8-15cm,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
圆锥花序顶生,多花;花梗长5-20cm;花萼微状或筒状钟形,长20-25mm,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短不等;花冠漏斗状,淡红色,筒部色更淡,稍弓曲,长3.5-5cm,檐部宽1-1.5cm,裂片5,先端急尖;雄蕊5,其中1枚较其余4枚短,不伸出花冠喉部,花丝基部有毛;雌蕊1,花柱长,柱头圆形,子房上位,2室。
蒴果卵状或长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
种子圆形或宽圆形,径约0.5mm,褐色。
花、果期夏秋季。

栽培

生物学特征 宜高温多雨地区,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付佳。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
春烟草可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秋烟草在7月下旬-8月上旬,冬烟草在9月开始播各。
精选种子,并经消毒、催芽处理后,将种子拌以草木灰或细土,撒播于苗床中,一般每1hm2播种1.5-3.7kg。
将土压紧,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约于4月中旬,苗高12-15cm时移植。
先于畦上开穴,深约15cm,株距60cm,行距45-60cm,穴内施茎肥,铺以细土,然后将苗浅栽穴中。

田间管理 育苗期如苗距太紧,可匀苗1次。
移苗后除补植、中耕及除草外,须摘去顶端的花芽及侧芽,以免分蘖而影响叶的生长。
要分期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要重施茎肥,在移栽后25-35d内将计划用肥全施下。
追肥一般2次,第1次在移栽后10-12d,结合中耕除草施用粪水、复合肥以促烟株团棵,第2次在移后20-30d,用菜饼、火干、草木灰等。

性状

性状鉴别 完整叶片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约至60cm,宽约至25cm,先端渐尖,基部稍下延成翅状柄,全缘或带微波状,上面黄棕色,下面色较淡,主脉宽而凸出,具腺毛,稍经湿润,则带粘性。
所特异,味苦、辣,作呕性。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有行异臭气。
①上表皮细胞长方形,壁平直,亦有为波状的;下表皮细胞檗极为波曲,气孔一等或,副卫细胞3-4个。
②腺毛部3-8细胞,略呈长椭圆形,常含细小的草酸钙簇晶;柄单细细胞及3-5细胞,柄部分枝的腺毛时可察见。
③非遥毛较少见,3-6细胞组成,有时顶部分枝。
④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化学成分

叶含烟酸-12,14-半日花二烯-7,8-二醇[-12,14-labdadiene-7,8-diol][9],马粟树皮素-烟草三烯-4,8,11-三醇[-2,6,12-cembratriene-4,8,11-triol],-2,6,10-烟草三烯-4,8,12-三醇12S-和12R-表异构体[12S-and 12R-epimers of ,-2,6,10-烟草三烯-4,8,12-三醇的12S-和12R-的表异构体[18],烟草三烯-4,6-二醇、和和的8,13-环氧-14-半日花烯12-醇[-、-和-8,13-epoxy-14-labden-12-ol],12,15-环氧-12,14-半日花二烯-8-醇和和11,14-半日花二烯-8,13-醇[11E,13S)-和-11,14-labdaiene-8,13-diol],-15-乙酰氧基-13-半日花烯-8-醇[-15-labden-8-ol]等7种化合物[21]。

全草含茄环丁萘酮-2,6-二甲基-10-氧代-3,6-十一碳二烯-2-醇[-2,6-dimethyl-10-oxo-3,6-undecadien-2-ol],-3-甲基-4-氧代-2壬烯-8-醇[-3-methyl-4-nonen-8-ol][24],3ξ羟基-4ξ,9-二甲基-6E,9E-十二炭二烯二酸(3ξ-hydroxy-4ξ,9-dimethyl-6E,9E-dodecadienedioic acid)[25],4,8-二甲基-11-异丙基-6,8-二羟基十五碳-4,9-二烯酮-1-醛(4,8-二甲基-11-异丙基-6,8-二羟基十五碳-4,9-二烯-14-酮-1-醛(4,8-dimethyl-11-iso-propyl-6,8-dihydroxypentadeca-4,9-dien-14-on-1-al)[26],-烟草三烯-,6,11-三醇[-2,7,10-烟草三烯-4,12-二醇[2,7,10-cembratriene-4,12-diol],-11,12-环氧-2,7-烟草二烯-4,6-二醇[-11,12-epoxy-2,7-cembradiene-4,6-diol][27],4-O,8-O-二甲基--2,2,11-烟草三烯-4,8-二醇[4-O,8-O-dimethyl--cembradien-6-one],-4,12-二羟基-8,11-环氧-2-烟草烯-6-酮[-4,12-dihydroxy-8,11-epoxy-2-cembren-6-one][29],3,7,11,15-烟草四烯-6-醇(3,7,11,15-cem-bratetrene-6-ol)[30],1,3-二酰基甘油(1,3-diacylglycerol),1,2-二酰基甘油(1,2-diacylglycerol)[31],12α-氢过氧基-4α,6α-二羟基-4β,12β-二甲基-2,7,10-烟草三烯(12α-hydroperoxy-4α-dihy-droxy-4β,12β-dimethyl-2,7,10-cembratriene),12β-氢过氧基-4α,6α-二羟基-4β,12α-二甲基-2,7,10-烟草三烯,12α-氢过氧基4β,6α-二羟基-4α,12β-二甲基-2,7,10-烟草三烯,12-去氢-11α-氢过氧基-4α,6α-二羟基-4β-甲基-2,7-烟草二烯[12-dihydro-11α-hydroperoxy-4α,6α- dihydroxy-4β-methyl-2,7-cembra-diene],12-去氢11α-氢-11α-氢过氧基-4β-甲基-2,7-烟草二烯-32],11-去甲-8-羟基-9-辛辣木烷酮和芥酸-3-甲基-3-壬烯-4-酮[-3-methyl-non-2-en-4-one],-1--2-丁烯-1-酮[-1--9-十八碳烯酸-18-内酯[-octadec-9-en-18-olide],-2-亚乙基-6,10,14-三甲基十五醛-2-ethylidene-2-ethyliene-6,10,14-trime-thylpentadecanal],辛辣木-8-烯-11-醛-烯-11-醛[13,14,15,16-tetranorlabd-8-en-11-al],15,16-二去甲半日花-8-烯-13-酮-烯-13-酮[15,16-dinorlabd-8,13-epoxy-15,16-dinorlabdane),2-十三酮(tridecan-2-one),苯乙醇异缬草酸酯(2-phenylethyl isovaler-ate)[46]。

药理作用

烟草中主要成分为烟碱,占总碱之93%,普通香烟中含量约1-2%。
其他成分因含量很少,故无重要意义。
烟碱在医疗上无用途,主要为毒理学上的意义;急性中毒时死亡之快,与氰化物相似。
成人致死量约在50mg左右,1支烟卷即含20-30mg。
但有儿童吞食烟卷数支后仍有得救者,因烟丝中的烟碱吸收较慢,因此先吸收部分即可产生剧烈呕吐,而将留下部分吐出。
吸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习惯,嗜好者认为1支烟卷可消除疲劳与抑制,提高工作效率;实际上这只是给予吸者精神上的某种满足而已,在客观试验中,吸烟对于脑力或体力的,特别是需要高度准确性的活动,如打靶或投篮球,只有降低成绩的作用。
吸烟成习惯者对烟碱的某些急性作用能产生一定耐受性,但与吗啡、阿片等不同,戒除时并无痛苦的戒断症状。
每次吸入之烟碱量,不仅与烟制品中的含量有关,而且与抽吸的深度与速度有关,如在10分钟内抽掉2/3烟卷时,大概可吸入0.2mg烟碱,如在5分钟内抽2/3时,则可吸入2mg。
吸烟过多,可产生各种毒性反应。
固其有刺激性,可致慢性咽炎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
支气管炎的发生率,嗜好者较不吸烟者高4-7倍。
肺癌似与吸烟有关,在45岁后发生肺癌的病人中,每天吸25支以上的比不吸烟的多50倍左右。
在胃肠道方面,易得消化失常、神经性胃病、溃疡病及便秘。
吸烟与高血压症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定,但一般认为易得期外收缩等心律不齐与冠状动脉病等。
而闭塞血栓性脉管炎,几全部见于重量吸烟者。
过量吸烟还可引起头痛、失眠等神经症状。
烟碱在粘膜面极易吸收,如置2滴于小狗舌面, 1-2分钟内即可中毒而死;由完整的皮肤表面,亦能吸收而致中毒。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注意

肺病咳嗽吐血及一切喉证忌服。

1.《本草正》:此物性属纯阳,善行善散,惟阴滞者用之,若阳盛气越而多躁多火,及气虎气短而多汗者,皆不宜用。

2.《本草汇言》:阴虚吐血,肺燥劳瘵之人,勿用。

3.《闽东本草》: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燥湿;消肿;解毒杀虫。
主食滞饱胀;气结疼痛;关节痹痛;痈疽;疔疮;疥癣;湿疹;毒蛇咬伤;扭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叶9-15;或点烯吸烟。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蛋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热毒疔疮,痈疽搭背,无名肿毒,一切热毒疮,或吃中马驴骡死肉中毒。

2.《本草正》:用以治表,善逐一切阴邪寒毒,山岚瘴气,风湿邪闭腠理,筋骨疼痛;用以治里,善壮胃气,祛阴浊寒滞,消膨胀宿食,止呕哕霍乱,除积聚诸虫,解郁结,止疼痛,行气停血瘀,举下陷后坠,通达三焦。

3.《药性考》:罨伤止血。

4. 李承祜《生药学》:浸剂可作驱除蛲虫之灌肠剂。

5.《现代实用中药》:治疥疮等寄生性皮肤病。

6.《广州植物志》:治骨节疼痛,痿麻不仁,偏风头痛,毒蛇咬伤。

7.《闽东本草》:散瘀消肿,杀虫解毒。
治妇女胞寒,月经不调,疔疮痈毒,结块红肿,狂犬咬伤,漏管,火伤。

8.《本草汇言》:烟草,通利九窍之药也。
门吉士曰,此药气甚辛烈,得火燃,取烟气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
如气滞、食滞、痰滞、饮滞,一切寒凝不通之病,吸此即通。
凡阴虚吐血,肺燥劳瘵之人,勿胡用也。
偶有食之,其气闭闷昏溃如死,则非善物可知矣。
所以阴虚不足之人,不宜也。

9.《本经逢原》:烟草,近日目科内障丸中,间有用之获效者,取其辛温散冷积之翳也。
不可与冰片同吸,以火济火,多发烟毒。
吸烟之后,慎不得饮火酒,能引火气熏灼藏府也。
又久受烟毒,而肺胃不清者,以沙糖汤解之。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60347 Second , 27 querys.